68例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3-13
/ 1

68例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体会

万明叶黄玮

万明叶黄玮(武汉脑科医院长航总医院神经外科湖北武汉43001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0319-02

【摘要】目的全脑血管造影术(DSA)的术前、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对58例行DSA患者术前心理护理及准备工作,术后严密观察其神志、瞳孔变化、足背动脉搏动、伤口出血情况、以及预防各种并发症处理。结果正确合理的护理工作对行DSA患者的治疗非常重要。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术术前术后护理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68例,男32例,女36例,年龄40~58岁。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检查结果:脑血管畸形12例,脑动脉瘤38例,脑血管栓塞14例,未发现异常4例。

1.2方法患者平卧,用2%利多卡因做局部麻醉,腹股沟区动脉搏动最明显区域,用穿刺针穿刺股动脉,插入血管鞘、导丝、导管,然后用6F或7F的造影管先后进入左右两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在DSA监视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

2护理措施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全脑血管造影术是一种创伤性检查,术前患者由于对手术不了解,常表现为焦虑,甚至恐惧心理。对此,护士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同情心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检查的目的和必要性,并简要介绍造影的进程、注意事项、术中配合要点等,使其对手术有所了解,并列举成功的病例,增强患者对手术过程的信心,以赢得患者的最佳配合,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2.1.2动脉瘤的患者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床上大小便,保持大便通畅。勿用力屏气排大便,以免造成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可适量应用缓泻剂,如开塞露,果导片等。加强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遵医嘱给予脱水药,镇静药,预防及治疗脑血管痉挛药物。保持病室安静、整洁,避免患者受到刺激。

2.1.3术前准备(1)术前安排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检,术前做好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血糖,心电图等检查。对有严重出血倾向以及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或严重老年性动脉粥样硬化者禁止造影。(2)禁食:术前禁食12h,禁水4h。(3)备皮:备皮范围上至肚脐,下至大腿上1/3,两侧至腋中线,包括会阴部,切勿损伤皮肤,以防感染。(4)碘过敏试验:取造影剂1ml缓慢注入静脉,观察15~20min,若出现结膜充血、荨麻疹、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说明为阳性,应立即报告医生停止手术或改用其他造影剂。(5)向患者讲解造影时的体位,手术采取平卧位,造影时患者必须保持体位不动,否则会影响成像的清晰度。(6)练习床上大小便,女患者一般行导尿术。

2.2术后护理

2.2.1基础护理术后患者平卧,沙袋加压包扎穿刺点6~8h,术侧下肢制动24h(必要时使用约束带),绝对卧床休息24h。对患者施以心理安慰,消除紧张心理,指导患者多饮水以利于造影剂的排除,术后4h给予清淡易消化的的饮食。

2.2.2观察生命体征24h监护,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尿量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如出现脉搏慢而有力,呼吸深慢应警惕有颅内出血;如出现血尿、尿量减少,要警惕有无急性肾功能不全,一旦出现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做相应处理。

2.2.3穿刺部位的出血情况穿刺部位血肿是血管穿刺插管最常见的并发症。出血量大时可引起压迫症状。术后应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和血肿,术后第2天换药,每日1次,局部涂2%碘酒,直至术后第3天。

2.2.4注意穿刺肢体血运情况密切观察穿刺肢体的皮温、肤色、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肢体感觉的变化。如出现搏动减弱或消失,皮肤发绀,皮温降低,肢体发麻等,可能是包扎过紧或栓塞所致,应及时处理,放松绷带,以防造成肢体坏死。

2.2.5观察术后并发症头痛、恶心、呕吐为造影最常见的并发症。要注意头痛的部位、头痛的性质和程度。术后要适量使用镇静药物。

2.2.6感染术后按医嘱常规应用抗生素3天,预防感染发生,同时加强营养,以增强抵抗力。

3讨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一种利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的血管检查方法,成像清晰,造影剂用量少,方便于临床诊断和治疗。DSA是神经外科常用的检查方法,在脑血管性疾病的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

本组10例DSA造影的患者通过精心细致的护理取得满意效果,护士在术前准备的妥善与否,关系到手术能否顺利进行;术后精心护理,准备及时地观察病情是减少和降低并发症的有效保证。

参考文献

[1]凌峰,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动脉注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附163例分析).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8,14(1):4.

[2]张宏,朱光君.舒适护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6):409-410.

[3]崔炎.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