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李剑

重庆市设计院重庆400010

摘要:文章首先简述了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内涵,然后分析了传统建筑主要的特色,最后重点探讨了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化建筑中的运用体现出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关键词:传统建筑文化;继承;创新

一、前言

中国传统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我国的传统建筑元素包含了浓重的传统文化,目前世界各个国家的建筑都在逐渐的偏向对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本文就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创新进行了探讨。

二、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内涵

1、我国传统建筑的建筑理念。我们国家的传统建筑历史已有几千年,亦有着悠久绚烂的建筑文化。我国的传统建筑之所以能够在世界建筑之林中拥有一席之地,是因为我国的传统建筑中无论是庙堂之上的深宫别院亦或是渺渺江湖上的寺庙民宅都有其特有的功能作用与艺术形象。这与我们国家很久以来就受到儒家的思想熏陶,故以我国的传统建筑中处处体现着与自然与环境相互契合的特点。同样的,亦是因为其影响,很久以来,我国的建筑工程师就把自然界中的江河大川草草木木当做了建筑的参照对象,所以我国的传统建筑中处处体现着淡薄、安宁、自然、典雅的气息。

2、我国传统建筑之美。我们国家的传统建筑之美表现在两个方面,即艺术美与意境美。

我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美。在传统建筑领域,我们国家经过几千年的不断实践,逐渐形成了其特有的艺术之美。这种带有浓厚的古典气息之美是世界建筑之林中其他的任何建筑之美都无法比你的。由于我们国家的历史是不断的分割与结合着的,在这种轮回之中,我们国家的文化亦在不断地进行融合不断的升华,这是那些没有任何文化积累与沉淀的国家遥遥不可及的。曾经有一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坦言,中国现有的古建筑只能够是被分为两种,前者是已经完完全全的被破坏,后者则是对传统建筑彻彻底底的模仿。这句话虽然有些尖锐,但是我们不难看出我们国家传统建筑的在世界各国建筑界中的名声与地位。在中国队传统建筑中,每座建筑无论其规模的大小与建筑背景的重要与否,都有其特有的符号与构件,这些特有的符号与构件就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着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之美。我们国家的传统建筑在其结构上甚至每个微小的细节都与力学定律相互契合,建筑的条理清晰,故而所建造出的建筑在结构上都有一种合乎逻辑的自然之美,亦也就是其建筑所表现出的艺术美。

3、我国传统建筑的意境美。由于我国人民在过去生活中长期被儒家精神耳濡目染的影响,所以我国的传统建筑不仅在外观上具有艺术之美,而且其内在同样也散发着意境之美。其意境之美具体的表现为,我国的传统建筑由于在结构上甚至每个细节的尺度都有非常合理、建筑的空间留白非常和谐,所以我们所建造出的建筑不仅组合的非常巧妙,同时亦有非常独特的意境。这些独特的意境是我们国家的传统建筑在艺术功能与居住功能上达到了完美的和谐统一。传统建筑整体上将人们居住的功能空间、观赏空间既从大环境下分开了但又让他们在整个大背景下保持统一,故而体现了我国传统建筑的意境美。

三、传统建筑主要的特色

1、节能

建设过程中实行就地取材获取原材料,实现材料的节能。例如可以利用当地的砂土、瓦砖、石头、木材以及竹子等,这些材料获取方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建筑资源,减少运输费用,降低建筑成本。还可以利用土坯或者是夯土等,在建筑过程中能够将其进行循环使用。这里比较典型的建材节能的主要建筑有新疆的土平房、云南的土掌房、福建的土楼、西藏的大碉楼等。建设过程中还需要根据气候的不同,实现使用的节能。由于南北方向上的气候差异比较大,所以其构筑形态也有很大的差异,例如北方建筑的主要功能是御寒和保温,而南方建筑的主要功能是隔热和通风。福建土楼由于有1.5-2.5m厚的土墙,能够在炎热的夏季阻隔更多的热量,而在中间的位置设计大天井能够解决土楼内的采光问题以及通风问题。再比如广州的竹筒屋里有纵向排列的天井,能够避免阳光直射到屋内,还能解决通风的问题,可以说是南方气候条件下理想的住宅。还有川西小镇上的骑楼等,建造时采用的是前店后宅的模式;而黄龙溪里的檐廊,则是上店下宅的建筑构造,上层能够穿过人行道,有利于行人在此遮阳避雨,还可以避免阳光直射到店里,有效的加大了上层的面积,给街道争取了更大的空间。西藏由于其冬季严寒,所以有了碉楼这一建筑结构。

2、选址

传统建筑关注对地理环境的选择,通过研究自然环境和景观,主要寻找那些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基本生存发展需求,还具有一定美感的生态环境。最好的建筑轴线就是坐北朝南,不过有时也会采用其他的方向。此外传统建筑还很重视节约用地,例如云南的傣族竹楼、黄土高原的窑洞以及湘鄂边境上的吊脚楼等,它们都是节约用地的典型建筑代表。拿吊脚楼来说,在建造之时主要根据湘鄂边境的山区以及气候特点等,不是一味的遵循南北朝向,而是更加重注建筑的前空后实,将建筑和环境进行完美的结合,尽量减少伐木数量,与周围的道路进行有机的联系,充分的利用当地地形,楼上采用逐层出挑的模式,不仅节约了用地,还加大了上层的空间。

四、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化建筑中的运用体现出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1、对传统建筑符号元素的运用。

建筑符号代表了建筑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国的传统文化正是通过建筑符号才在建筑中表现的淋漓尽致。文化与建筑的相辅相成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建筑的进步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而文化的发展可以通过建筑体表现出来。中国传统文化正是借助建筑符号,来传达文化的价值观念,并形成认同。在现代建筑中,根据当地的人文环境和历史因素,设计一些具有传统和现代意义的建筑符号,不仅更好的展现出地域特有的文化特征,还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北京的“鸟巢”和“水立方”正是这类建筑中的典型。“鸟巢”的外形是圆形,“水立方”的外形是方形。圆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大的地位,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古代钱币造型是圆形方孔。圆代表了中国古代和谐、贴近自然与合家欢乐的思想。方形在传统建筑文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中国古代的城、宫殿和民间的房屋都是方形的。

2、对传统建筑空间元素的运用。

中国古代建筑空间主要是内向的外封闭型。中国传统的四合院最能体现出这种建筑风格。通过对围墙的拦隔,将居住的环境和外界环境进行了隔离,通过房廊空间的桥带作用,把屋内屋外空间连成一体,满足了对空间的需求。在具体的建筑中,可以通过对路径、影视墙、植物、假山和水池的改变,来对空间的具体大小和视觉大小进行改变。这种对空间设计的方式正好体现出老子“有无相生”的哲学思想。在现代的建筑中,L型建筑的设计正好具备围合结构的理念,不仅体现出大气磅礴的气势,还满足人们对发展空间的需求。

3、对传统建筑材料元素的运用。

传统的建筑材料有利于增强对中国传统的农业文明的记忆。白灰、竹木材、石材、青砖和青瓦是常用和常见的传统建筑材料。在现代的文化类建筑中,经常用到。将传统材料和现代建筑方式与现代材料进行有效地结合使用,不仅能最大化地发挥材料的建筑和美化作用,还能使建筑显现出浓重的历史文化色彩和时代感。比如,北京香山饭店,以灰白色为基础色调,多采用竹木等传统材料来装饰建筑内部,不仅使其具有民族性特色,还体现出现代建筑的新型创意。

五、结束语

总之,我国的传统建筑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必须先对其进行继承,了解我国的传统建筑文化,才能在现代的建筑领域中灵活的运用,从而促使我国的建筑发展更具特色,更能使传统建筑的理念思想和文化得到有效的继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罗荩;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创新[J];中外建筑;2012

[2]赵彬;王健;赵海波;论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和发扬[J];房材与应用;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