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研究

唐宝康

唐宝康(泰州市高港人民医院江苏泰州225300)

【摘要】目的观察持续皮下胰岛素泵连续注射(CSⅡ)在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38例,随机分为持续皮下胰岛素泵连续注射组(CSⅡ组69例)和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组(MSⅡ组69例)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分别监测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每日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所需时间、低血糖事件及黎明现象发生率。结果两组均能有效控制血糖,但CSⅡ组与MSⅡ组相比血糖达标所需时间更短,胰岛素用量更少,且低血糖事件、黎明现象的发生率更少。结论皮下胰岛素泵连续注射(CSⅡ)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是一种有效且安全性高的临床治疗方法。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素泵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R4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2-0060-02

老年糖尿病患者有90%以上为2型糖尿病(T2DM)[1],很多老年T2DM患者确诊晚,实际病程长,胰岛功能差,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而严格控制血糖使之达到或接近理想水平是预防和减少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重要措施。目前认为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且胰岛素分泌功能和胰岛素抵抗可随之改善,并能延缓或减少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对我院近二年来收入院的≥65岁的老年初诊T2DM患者用持续皮下胰岛素泵连续注射(CSⅡ)和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SⅡ)进行强化治疗,比较2种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研究对象138例新诊断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均为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住院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T2DM诊断标准。入选标准:(1)初次诊断为T2DM,病程≤6个月,从未接受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未使用降脂药物;(2)FPG>1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8.5%。排除标准:(1)有明显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2)合并严重脏器衰竭者;(3)有肝肾功能不全者或感染等应激状态,有自身免疫性疾病;(4)使用激素者;(5)依从性差患者。

138例患者男72名,女66名,年龄65~86岁,平均(73.9±7.6)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及餐后2hC肽等数据经统计学检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将138例患者分为2组,其中CSⅡ组69例,MSⅡ组69例。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标准热卡饮食和运动治疗,并立即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CSⅡ组用胰岛素泵(美敦力508型便携式胰岛素泵)经皮下输入丹麦生产诺和锐胰岛素,起始剂量为0.44IU/kg/d,以起始量50%作为基础量,50%作为餐前量;MSⅡ组早、中、晚三餐前注射诺和锐,睡前(22:00)注射诺和灵N,起始剂量为0.5IU/kg/d。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周,治疗期间监测手指末梢血糖,每日8次(三餐前、三餐后2h及睡前、凌晨三时)。

1.3观察指标

用美国强生公司的稳步型血糖仪测量治疗2周前后每日8次手指末梢血糖,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用量。同时用DSA微柱层析法测量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记录达到良好血糖控制的时间、胰岛素总用量、低血糖事件、黎明现象发生率。

血糖控制目标参照2004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制定的标准:三餐前血糖≤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0mmol/L,空腹血糖(FBG)≤8.0mmol/L。低血糖标准参照2005年ADA低血糖的诊断标准:血糖≤3.9mmol/L,或有心慌、出冷汗和严重的饥饿感等症状。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组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组治疗前血糖水平没有统计学差异,经过2周治疗后,2组血糖、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CSⅡ组治疗后空腹血糖与MSⅡ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餐后2小时血糖与MSⅡ组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HbA1c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CSⅡ组与MSⅡ组均能有效控制高血糖。见表1。

表12组治疗前后FPG、2hPG、HbA1c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CSⅡ组比较,#P>0.05。

CSⅡ组血糖达标时间为(6.5±1.6)d,MSⅡ组为(8.4±2.0)d,CSⅡ组比MSⅡ组达标时间明显缩短(P<0.05);达标时单位质量胰岛素用量CSⅡ组为(0.61±0.14)IU/kg?d,MSⅡ组为(0.85±0.13)IU/kg?d,CSⅡ组比MDⅡ组胰岛素用量更少(P<0.05);CSⅡ组比MSⅡ组低血糖及黎明现象发生率更低(P<0.05)。见表2。

表2治疗期间临床指标分析

与CSⅡ组比较,*P<0.05。

3讨论

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和胰岛素抵抗是T2DM发病的中心环节。而持续的高血糖是诱发加重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的主要因素。要保护β细胞功能,延缓β细胞的衰竭就必须尽早给予严格的血糖控制。在T2DM早期通过强化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后,可解除糖毒性对胰岛受体的损害作用,使已经损伤的β细胞中的50%得以修复并恢复功能,可使患者及时回到T2DM的早期阶段。有研究表明,CSⅡ是目前最符合生理状态的胰岛素输注方式,它采用基础量和餐前量相结合的输注方法,模拟正常胰腺的胰岛素分泌方式,有利于残存胰岛β细胞功能的恢复和保护。

本研究通过对年龄≥65岁的老年初诊T2DM患者在高血糖状态下CSⅡ组和MSⅡ组强化治疗方法的比较,发现治疗后两组均能获得理想的血糖控制,两组间治疗后血糖、HbA1c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CSⅡ组胰岛素用量及血糖达标时间均小于MSⅡ组,因为胰岛素泵是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全天胰岛素总量的50%-60%经基础量输入,使餐前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从而使胰岛素总用量比多次皮下注射减少。胰岛素泵通过24小时持续向体内输入基础量,餐前输入追加量,能够很好地模拟人体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的模式,抑制肝糖元的输出,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使血糖等到迅速有效的控制。

本研究还提示CSⅡ组低血糖及黎明现象发生率低于MS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泵提供24小时基础输注量,以及餐前给予追加量,在凌晨4-6时的基础量增加,减少了“黎明现象”的发生,同时凌晨0-3时的基础量值为全天最低峰,避免了夜间低血糖的发生,增加了胰岛素治疗的安全性。

总之,本研究表明对老年初诊T2DM患者来说,在急性高血糖期给予CSⅡ和MSⅡ治疗均能取得理想的血糖控制,由于MSⅡ简单易行,是目前常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法,但CSⅡ比MSⅡ控制血糖达标时间更短,胰岛素用量更少,低血糖发生率更低,还能缓解T2DM开始强化治疗时注射的心理压力,对新诊断老年T2DM患者是一种很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临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幼硕.老年人糖尿病的诊断及治疗要点[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24(1O):798-800.

[2]Intensiveblood-glucosecontrolwithsulphonylureasorinsulincomparedwithconventionaltreatmentonriskofcomplicationsin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UKPDS33)[J].Lancet,1998,352(9131):837-853.

[3]葛代初,刘伟,郭慧敏.胰岛素泵强化血糖控制对改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对照研究[J].安徽医药,2008,12(9):862.

[4]SinglaR,KhanN,Al-SharifN,etal.IntestationsandtreatmentoutcomeofpulmonaryTBpatients[J].IntJTubercLungDis,2006,10(1):74-9.

[5]张建功,程桦,黎峰,等.血糖控制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及敏感性的影响[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3,19(1):21-4.

[6]祝方,纪立农,韩学尧,等.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诱导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良好控制的临床试验[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11(1):5-9.

[7]LenhandMJ,ReevesGD.Continuoussubcutaneousinfusion:acomprehensivereviewofinsulinpump[J].ArchInternMed,2001,161:2293-2300.

[8]PurrdloF,RabuazzaAM.Metabolicfactorsthataffectbetacellfunctionandsurvival[J].DiabetNutrMetab,2000,13(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