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室基层护理人员工作风险因素与防范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2

消毒供应室基层护理人员工作风险因素与防范措施分析

陈伊月

福建省长乐市医院350200

【摘要】消毒供应室基层工作人员面临着工作中的化学危险、生物危险、物理危险以及其他人员因素危险性,需要针对不同危险因素做对应防范措施处理,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安全性。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工作风险;防范措施

医院消毒供应室是医疗一线工作开展所需器械、物品管理维护的工作场地,承担相关物品清洁、包装、消毒灭菌与回收管理等相关工作。而在物品处理中也存在着各方面的职业风险,对相关中心护理工作人员生理与心理构成较大威胁。因此需要充分分析现有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风险以及对应的防范措施,从而维护工作人员的安全。

1消毒供应室基层护理人员工作风险因素

1.1化学风险因素

在消毒供应室中所处理的相关器械与物品,科室反复使用会沾染血迹、污垢等,为了确保使用安全,需要通过多种化学物资对物品做清洁消毒处理,例如酶制剂、含氯消毒液、环氧乙烷、除锈剂等,相关化学品会存在一定腐蚀性、刺激性与挥发性,进而对工作人员健康构成危害。其中含氯消毒液具有挥发性与刺激性特性,会挥发到空气中而接触工作人员皮肤、呼吸系统或者眼部,引发眼部灼烧感,皮肤过敏、鼻炎与头痛等症状。其二,含酶消毒品中的酶可以分解蛋白,如果接触到皮肤、眼部与黏膜组织会导致相关损伤。其三,消毒所使用的有关试纸,因含有铅等重金属,如果防护不到位就会影响到个人健康。低温所用环氧乙烷属于易燃易爆的气体,如果在空气中含量达到或者超过3%则有爆炸危险,而工作人员吸入或者接触到该气体则会导致呼吸系统出现刺激性症状,贫血、支气管感染、眼部受损与神经毒性反应等。

1.2生物风险因素

供应室收回的器械会携带一定的病原微生物,例如HCV、HIV、HBV等可以通过血液与体液的传播造成严重性疾病,如果器械不能有效处理完全,工作人员在处理中没有做到自身防护,或者对待处理的器械与物品不做标识,就会引起工作人员的不当接触,导致人员健康受到威胁。

1.3物理风险因素

物理风险因素主要集中在工作噪音、高热量、湿度重、低温、辐射、粉尘、缺氧、创伤等方面。其一,在供应室中有各种设备在工作时会产生噪音,如干燥机、清洁机、真空泵、排风设施与器械碰撞等,噪音导致室内长时间处于90dB以上噪音污染状态,会造成工作人员交感神经异常亢进,听觉逐步退化,甚至引发机体内分泌、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组织与听觉组织等的障碍与损伤。其二,干燥箱工作温度在90℃,清洁机温度在70℃,真空灭菌设备在120℃左右,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热蒸汽,因此在打开舱门取出物品时容易被相关设备中的架子、器械、边框、管道等烫伤,甚至如果操作不规范,设备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其三,供应室一般处于高湿环境,有的供应室设置在地下室,而压力蒸汽灭菌设备、清洗机设备的热量散发,会导致科室环境处于高湿度状态,使工作人员身体关节受损。其四,供应室一般为密闭空间,缺乏阳光照射,长时间运用日光灯辅助照明,会在一定程度内使皮肤与眼部组织受损,而紫外线消毒更是会有照射性损伤危险。其五,在工作中会涉及布料类处理,其中棉絮、纤维与粉尘会散发到空气中,吸入人体后伤及呼吸系统。其六,设置在地下室的供应室,存在氧气量低下,工作人员长时间在低氧环境中工作会导致胸闷、困乏、头晕眼花等缺氧机体反应。其七,器械清洁处理过程中,有大量的尖锐性器械如剪刀、刀具等,相关锐器如果携带了有害病菌,在引发创伤的同时会造成身体感染。

1.4其他风险因素

由于供应室工作环境相对较差,工作量大,工作人员自身存在较大的生理与心理压力,进而无法营造健康的工作氛围,因此而埋下危险隐患。如果工作人员自身缺乏良好的危险防范意识与能力,导致规范操作无法有效落实,致使工作危险无法有效杜绝。

2消毒供应室工作风险防范对策

2.1化学风险因素防范措施

在化学品使用中需要掌握其化学性能,把控其浓度、使用时间与操作方法,工作前要先佩戴好口罩、眼罩、橡胶手套等做好身体防护措施,从而防止身体组织与化学品接触。若因操作不当而接触了相关化学品,需要通过流水重复性冲洗。化学品配置完成后要及时装盖好,避免其挥发或不慎外泄而接触人体。

2.2生物风险因素防范措施

在供应室操作各环节中需要确保室内光线充分,同时严格依照操作准则执行,所有待处理物品都应该视为污染物,做到严谨操作。操作中需要佩戴必要的防护服装物件,避免身体组织接触到污染品或者相关的有害物质。确保室内空气通风换气,定期做供应室环境监测。器械清洗中需要在流动水的液面下操作,同时防止病菌气溶胶产生。

2.3物理风险因素防范措施

要防止光照损伤,例如紫外线消毒中需要禁止人员进入,或者设立独立的消毒空间,工作人员实需进入的,必须穿戴防照射损伤的服装,消毒后需要做好通风换气。噪音防护上需要确保工作空间相对宽敞,并定期开展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减少设备噪音的持续时间与噪音量。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做好对应的隔音或者消音处理,使工作人员的听力功能得到保护。在高温设备集中地需要做好空气净化与通风处理,控制好室内的温度与湿度,湿度控制在30%至60%内,温度控制在20℃至23℃。同时需要做好防护处理,佩戴隔热手套等防护设备,工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清楚了解相关设备的使用流程。高温处理后的物品需要让其降至正常温度后再做移动处理,冷却时长至少在半小时以上。相关物品冷却期间需要放置在专有区域,做好区域标识,避免工作人员错误操作导致身体烫伤。对于粉尘影响,要确保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时刻佩戴口罩、帽子等,工作后要及时清洁脸部、口腔、鼻腔,避免粉尘积蓄。

2.4做好工作人员培训与筛选

对工作人员的身体素质要做慎重挑选,并做到定期的培训与考核。工作人员之间要形成相互指导监督的工作环境,强化个人工作中的危险防范意识,避免流程简化或者不当操作而埋下安全隐患。提供供应室足够的工作人员数量,同时做好工作的合理分工,并开展岗位责任制,由个人负责相对应的工作,提升工作谨慎度。

3结束语

消毒供应室维护着医疗工作的质量与安全,是医院正常开展正常工作的重要保障。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风险防范需要科学有序的管理,消除工作中隐藏的各种隐患,以保证全院工作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陈琼.消毒供应室存在的风险及管理措施探讨[J].医药前沿,2016,6(29):388-389.

[2]刘菊花,胡红岩,马春艳等.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风险隐患及防范对策研究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32):6589-6590.

[3]吕丽娟.职业风险防护在医院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中的应用[J].世界临床医学,2015,9(5):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