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中学美术课的评价环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8-12-22
/ 2

拓展中学美术课的评价环节

徐新华

美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有效手段。但当前中学美术课在学生心中的吸引力,似乎越来越小了。这里面当然有应试教育的功利思想的影响,但笔者认为主要原因还是美术课本身的魅力没有被发掘出来。学生一定不会介意每周过一回做艺术家的瘾的。怎么帮助学生过足这个“瘾”?笔者认为主要有两大环节:一是教给他们做艺术家的技术,二是把他们当艺术家来进行评价和欣赏。两者一样重要。但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教师对评价欣赏这一环节较为轻视的现象,致使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被足够的认同,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个性的发展。主要表现的问题有:无视学生的能力差异,以技能评价为惟一标准;无视学生的个体需求和个性差异,评价方式单调统一;无视教学民主,只有教师评价,没有学生发言权;无视学生的自主体验,只重结果评价,不重过程评价。

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充满灵气的个性活动,每个学生都是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参与学习过程的始终,尤其是美术的学习,更是一种充满人性化,表现个性的活动。我国著名学者黄克剑先生曾指出:“施教者和受教者,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人,教育不是既定划一的笔墨,用划一的教材和方法,把受教者加工成划一的‘标准件’,而是尊重受教者各自独特的天赋、气质、秉性趣味,以对于他们各自说来最恰当的方式,把他们成全为合于他们天性而又富于人文教养和创造精神的人”。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要以“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来实施美术课堂中的评价方法。

在这些观念的指引下,笔者及一些同行一起在教学中尝试运用了多种评价方法,努力使评价真正有效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具体总结如下:

1.分层评价法

新课程下的评价需关注学生的需求、爱好、发展速度和发展轨迹,发展的目标具有一定的个体性。所以教师们要依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依据学生的不同需要,正确评估其发展潜力和方向,为每个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标准。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可针对学生作品表现出的个体差异,尝试采用分层评价,效果会较好。

如对优等生的精彩作品,运用“赞美式”评价,称赞的词语有“有天赋、很难得、许多大画家小时候不一定比你好”等;对普通生的认真表现,运用“肯定式”评价,评价的词语有“做事认真、善于奋斗、事事都追求完美的人”;对美术能力确实较差的学生学生作品,运用“移情式”评价,以赞许的目光,宽容的微笑,亲切的动作,传递“有进步、做到这样很不错了”之类的信息,多用大拇指,少用小拇指,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跑道上不断前进。

2.设问评价法

学生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往往爱把自己的情感、认识毫不保留地倾泻于纸上,有时老师们不一定能看懂、理解他们的作品,甚至无法评高低。所以,有的时候可以在练习完成后让学生把作品张贴在作业展示台上,然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针对问题自主评价。

我们一般的做法是进行“三问”:1、“你觉得谁的作品最吸引你?为什么?”2、“你是怎么想才画出来的?”3、“你觉得今天又有了哪些收获?”。第一个问题是让学生自己做老师,从自己的角度去分析、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他们对美的鉴赏能力。第二个问题是提供给相对“差”的学生,让他进行自我评价,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样去表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以便教师能够了解他绘画时的心理过程,为学生的人格发展奠定基础)。第三个问题是引导全体学生进行知识小结和行为反思,大都指向能力与情感,如:认真听讲、积极与他人合作、作品有创意、工具准备齐全等。通过学生积极的参与,学生可认识自己的价值。这样就减少了我们美术评价的盲目性、主观性和随意性,使教学有了一定的指向性。

3.家长评价法

让家长参与评价,可以引导家长更多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与学校的教育教学,从而帮助支持孩子,使家长也成为学校教育可利用的有效资源。

如上八年级(十六册)的《端午节》这课时,笔者先让学生在课堂里跟老师一起学习有关端午节的文化知识和具体包粽子、腌咸鸭蛋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把自己包的粽子带回家煮了请父母品尝;还要让父母和自己一起用自己学到的方法腌制咸鸭蛋。最后由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写出评语交给老师。学生得知家长也要给自己打分,自然积极性很高,学习特别认真。又如八年级(如《打开的喜悦》)和七年级(《我们的节日》)的美术都有贺卡的学习,老师都可以结合“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让学生们每人把在课堂中制作的贺卡连同自己的节日祝福一起带回家交给自己的妈妈,并观察妈妈的表情与语言反馈,如果妈表现出喜悦或满意的,作业即可得“优”。

4.社会评价法

在学校环境的布置中使用学生的作业也能对学生起到一定的评价功能,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成就感。

如,在以书画为主的美术专用教室,我们可以把特别优秀的学生作业直接布置到墙上,注明作者是谁、何时所画等资料,让所有到美术室上课的班级中的每个人都知道他的“辉煌”。还有,充分利用学校的宣传橱窗进行作业展示,每期一个班。这样会对荣誉感强的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再有,就是积极在各个班级推广使用学生自己的美术作业来布置环境,让每个班级的美术状况都曝光,接受学校这个小社会的评价。

在笔者美术室的一排柜子里,就布置了近两年在美术课堂上产生的一些优秀手工作业。这些以前的学生作品有时甚至可以作为教具,反复接受学校这个小社会的评价,同时,这也成了后来同学的学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