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浅析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

白成涛

白成涛(鹤岗市人民医院154101)

【摘要】研究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根据患者不同的出血部位和出血程度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尽量的提升患者的生存几率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

【中图分类号】R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5-0012-02

高血压脑出血在临床中比较多见,许多的脑出血患者都是因为高血压所引起的,因为该疾病还会合并小动脉硬化,因此病情复杂,治愈难度大。因为某些因素而导致患者的血压突然上升,导致动脉破裂出血的疾病就是高血压性脑出血。几乎8成的患者都是在大脑半球出现,基底节区是最多的,剩余的患者都是在脑干和小脑等处出现。根据目前的CT研究我们认为,83%的脑出血患者在并发后的6小时内存在血肿增大,17%患者是在6至24小时内存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继续出血和年龄、血压没有关系,和血肿的类型和出血量具有较大的关联。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效果不理想,过去都是使用内科治疗,患者的致死率超过了50%。目前的CT技术应用比较多,而且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诊断更加的快速和精确,加上显微技术和立体定向技术等等的应用,手术治疗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较好的预后效果,不会对患者造成比较严重的脑损伤,因此目前使用手术治疗还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1手术适应证

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是希望能够让血肿消除、颅内压降低,让被肿块压迫的神经元获得恢复,避免病情的继续恶化以及其他病理的产生,打破恶性循环。因为不同地方对于手术指征选择具有不同的标准,其治疗效果也不同,就我们目前的经验来看,主要是要对以下几点进行顾虑:(1)意识状态:根据这些患者的治疗资料回顾分析来看,无意识障碍患者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意识障碍但无脑疝患者,优先选择外科治疗;昏迷、生命危急患者,使用外科手术治疗没有太大效果。(2)部位:出血部位较浅可以使用手术治疗。脑干出血患者不适宜使用手术治疗。(3)出血量:皮质下、壳核出血>25ml,丘脑出血>10ml,小脑出血>10ml,即考虑手术。(4)病情的演变:患者在出血后,病情发展快,短期内就进入了昏迷状态,并且具有较大的出血量,出血部位较深,患者的预后情况不理想,不适合采取手术治疗。

2手术时机

患者在并发后7小时内属于超早期,8至72小时属于早期,3天以上是延期。以往对手术的时机选择存在比较大的分歧,现在的手术时机越来越多的倾向于早期和超早期,格局研究表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并发后半小时内会有血肿形成,6小时后会加剧,血肿对神经和组织造成较大的压迫力,导致这些部位出血损坏和病变,病情继续恶化,不可逆的脑损伤会让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上升。患者要是适合接受手术治疗,应该要在早期和超早期就进行,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让患者获得较好的治愈率。

3手术方法

3.1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多在局部麻醉下完成,根据头颅CT扫描定位血肿,选择血肿距离头皮最近、血肿最大、无大血管经过的亚区进行标记,测量血肿中心距离头皮的距离,确定穿刺方向,然后局部麻醉,颅骨钻孔,电凝切开硬脑膜,用带针芯的14号硅胶引流管缓慢向预定靶点进针,进入血肿时多有突破感,达到预定深度后拔出针芯,可见部分血肿流出,妥善固定引流管,小心抽吸大部分血肿。残余血肿分次注入尿激酶后逐步清除,每日1次,每次10000u,夹管1h后放开引流管引流,动态复查头颅CT,直至血肿<5ml后拔管。

3.2小骨窗显微手术血肿清除术:根据头颅CT定位,避开Wernicke区等重要的功能区,选取血肿最大、最表浅处做长约3~4cm直切口,乳突撑开器撑开头皮,用铣刀做直径2.5cm左右的小骨窗,瓣状切开硬脑膜后翻开、固定。选择相对无血管区非功能区,用脑针小心穿刺确认血肿位置及深度后,在手术显微镜下电凝切开2cm左右皮层,自动拉钩牵开皮质,不断调整显微镜视角和患者的头位(通过调整手术床),尽量清除血肿并适度止血。

3.3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1)基底节区脑出血:多选用扩大翼点入路,翻开肌骨瓣、切开硬脑膜后,适度分开外侧裂显露岛叶,避开重要血管后切开岛叶皮质2cm,显露血肿;如颅内压力较高,则沿颞中回或颞上回切开脑皮质2~3cm,显露血肿,直视下清除血块并进行适当止血处理。

4术后处理

与神经外科重症处理相同:(1)监测生命体征。(2)控制血压,血压过低超过脑血管自动调节的下限时,脑血流量将随脑灌注压下降呈线形减少,将导致脑缺血梗死。防止过高造成再出血。(3)控制颅内压增高,减少高颅压造成的继发性损害。(4)对并发症进行提前预防,给患者进行水电解质进行补给,强化护理工作。术后的并发症多是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等等,在急性期之后,应该要使用高压氧进行治疗,让患者能够恢复一定的功能。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目前比较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术后的预后差,治疗难度大,容易再次出血,致死致残率比较高,因此危害极大。该疾病和患者的年龄、合并疾病、意识状态、血压情况和脏器功能等存在较大的联系。对手术的适应症进行掌握、确定手术的时机和方法对于患者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能够帮助患者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袁军辉,卢国奇,马国峡,等.超早期微创显微外科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6,11(12):751-752.

[2]王中勇,兰青.高血压脑出血三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7,12(1):43-44.

[3]阎洪法,龚惠云,左鸿,等.高血压脑出血的内外科治疗效果对比研究[J].脑与神经疾杂志,1996;4(3):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