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学生质疑、创新和发展的数学课程学习文化

/ 1

营造学生质疑、创新和发展的数学课程学习文化

白启栓全英男王育生

陕西省丹凤中学白启栓全英男王育生

新课程提出了倡导积极主动学习,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生活技能和知识经验出发,积极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课程学习理念。在新课程数学学习过程中,关注学生由不知到知之,由模糊到清晰,由失败到成功的情感体验,营造学生质疑的课程学习文化,对于提升学生校园生活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代社会合格公民具有重要的意义。

推迟判断,营造学生质疑的时间,使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成为学生创新的出发点。

在数学课程内容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推迟判断,不急于下结论,尽可能多的给学生留出感知教材内容和形成基础知识的时间。在数学基本概念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提出自己的质疑。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出发,举出基本概念外延的实例,尽可能多的感知基本概念的外延。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质疑,教师应认真对待,积极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并将学生所举的实例和疑问加以引用。在此基础上,从中抽象出基本概念的内涵,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在数学基本公式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多的让学生独立推导基本公式,质疑基本公式的形成过程,感知基本公式之间的前后相互联系,使学生在反复质疑的过程中活化和理解基本公式,达到熟练掌握和呼之欲出的境地。在数学基本定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多的让学生感知和质疑基本定理的形成过程和证明的思考过程。对学生提出的质疑,教师应认真研究和思考:为什么学生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反映出学生是从哪个角度来思考这个定理的?然后给予确定的解释。尽管基础知识是前人总结出来的已有知识,但如果让学生尽量多的参与质疑活动,基础知识就会以全新的方式再现于学生面前,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创新的乐趣,学会创新的方法,逐步升华为创造的能力。

平等讨论,营造学生质疑的空间,使数学解题活动演变为学生创新的实践场所。

在数学解题教学中,教师不能急于向学生解答自己事先准备好的标准答案,而是和学生一起平等进行讨论和交流。如果老师一开始就直接把标准答案讲给学生,就关闭了学生质疑的大门,也就失去了求解该问题的创造价值。当问题求解结束后,教师应当给学生留出继续质疑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质疑,例如还有那些地方没弄懂,有没有自己的不同想法和见解,对该问题的求解有没有不完善的地方,还有比这个解法更简练的思路吗?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教学相长关系,教师是学生质疑的坚强后盾,及时解决学生所提出的质疑,肯定、总结和扩大学生的创造成果,使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汇聚成创新思维的源头活水。同时,学生中的质疑可以帮助教师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思路,调整解题方案,使解题思路更加优化,教师也会从学生的质疑中不断获取新的感悟,发展成新的创造力。

大胆试误,为学生做出质疑的示范,让学生真切感受数学创造性思维的真实过程,进而学会创新的方法。

真正的解题过程实际上是不断质疑,反复试误的过程,创新源于不断质疑,新的见解是对原有问题质疑的结果。当学生向老师提出一个陌生的问题时,这正好是老师向学生展示数学解题质疑、试误与创新过程的有利时机。教师应积极面对学生的质疑,大胆向学生展示解题的思考过程,为学生做出质疑、试误与创新过程的示范。如果老师一时解不出这个问题时,也不要考虑会丢了自己的面子,要让学生感受教师的真实面目,从中感受解题的真实过程。要学生感受到,教师面对一个新问题时,常常是一计不成,再生一计,反复质疑才将模糊化为清晰,将复杂花为简单,成功伴随着失败而来。学生对从质疑、试误到创新过程到科学创造习惯的养成与教师的言传身教有巨大的关系,教师具体真实的质疑、试误与创新过程真实活动往往能在学生质疑、试误与创新习惯养成过程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价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