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注室护理安全隐患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1

肌注室护理安全隐患管理

罗娟

(广西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广西柳州545001)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9-0308-02

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护理安全应受到每个护理管理者的高度重视[2]。我院肌注室作为注射室的一个重要工作窗口,不仅承接了门诊的所有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灌肠等,还承接了助孕中心患者的肌肉、皮下注射等。因此,工作量大,其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任何不安全因素都直接影响护理的效果,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引起护患纠纷。所以,确保护理安全是护理工作的重点,认真查找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排除隐患,防患未然,这是护理管理质量的重要保证。

1.护理安全隐患

1.1违反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有些护士未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落实护理核心制度。

1.1.1“三查七对”不到位。肌注时未做到三查七对,特别是操作前的查对。对同名同姓患者未做到年龄、药名及剂量的查对。注射前未再次核对患者的信息。

1.1.2违反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如消毒范围小,未待干进行注射,抽吸药液时触碰注射器活塞、乳头等。

1.1.3技术不熟练。抽吸的药液不准确;注射时,持针的手不能用手臂带动腕部力量从而不能快速垂直刺入;刺入的针梗过深或过浅;刺入后不回抽活塞。

1.2医院感染意识不强,自我防护不到位

口罩未戴好;掰安瓿时未做防护;双手回套针帽;一次性物品用后处理不规范;手卫生未做好。

1.3工作责任心不强,服务理念滞后

长期以来,肌注室因工作程序简单未引起重视,导致部分护理人员难以保证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建立视患者为亲人的服务意识。如忽视操作中患者的感受,随意简化操作程序;工作态度不严谨,漫不经心,不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给患者带来不安全感,失去信任。

1.4护患关系不够融洽,缺乏沟通

在刷卡和注射时的解释工作未能做到让患者满意,沟通时,护士态度傲慢、言语生硬,引起患者的反感;对多次多天注射的患者未做到正确的健康宣教。

2.护理安全管理

2.1加强护理道德教育,培养职业精神

加强对护理人员修养、道德意识、道德情操的培养,树立职业自豪感和自信心,形成谦逊、宽容的性格,为患者提供“微笑服务”和“亲情服务”。

2.2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技术水平

要求护理人员熟知核心制度和各项操作规程。年轻护士从岗前培训、科室带教、三基培训做起,内容包括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灌肠,护士礼仪,护理核心制度,医院感染知识等。每月按计划对护士进行考核,护士长进行抽查。强化技术培训,树立良好形象,改善服务态度,让护理人员在学习中更新思想观念,改善知识结构,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识,练就娴熟高超的技术,促进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2.3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邀请医院感染科管理人员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检查、考核,特别是对手卫生等项目进行考核;强调个人防护及锐器伤,增强护理人员院感意识,确保自己安全。

2.4建立健全的监控机制,确保安全

护士长对肌注室中护理环节出现的薄弱点进行细节管理。对每次检查的细节进行登记、反馈、修正、总结,每个环节落到实处。如对患者的态度;有无进行手卫生;进针前是否进行反问式核对;棉签、茂康碘、酒精是否在有效期内;护士的个人防护是否到位;注射的技术及注射后的宣教等。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指出并制定应对措施,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患者安全,减少护患纠纷。

【参考文献】

[1]蓬勃,丁小容,罗捷.精细管理在五官科护理安全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3):269-270.

[2]黄英.护理不安全因素探讨及对策[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6,1(1):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