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消化不良采用儿宝颗粒联合硫酸锌口服液治疗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2

小儿消化不良采用儿宝颗粒联合硫酸锌口服液治疗的临床分析

杨智辉

杨智辉

(山东铝业公司医院儿科山东淄博255069)

【摘要】目的:研究小儿消化不良患者选择硫酸锌口服液联合儿宝颗粒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对照组患儿选择硫酸锌口服液进行治疗,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服儿宝颗粒。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微量元素锌含量分别为1.21mg/L、1.16mg/L,两组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t=3.12,P>0.05)。实验组患儿在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体重增加、症状性腹痛以及地图舌等方面的临床效果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小儿消化不良患者选择硫酸锌口服液联合儿宝颗粒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关键词】儿宝颗粒;小儿消化不良;硫酸锌口服液;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9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3-0147-02

西医上认为小儿中出现的消化不良多数是由于胃肠道功能没有完全发育,同时和微量元素锌的缺少密切相关,中医上认为小儿出现消化不良是由于脾胃气虚,主要采用补脾益气进行治疗[1]。小儿消化不良对患儿的心健康以及生长发育会影响很大,目前,对其进行治疗的方法有很多,包括服用健胃消食片以及小儿康颗粒等,均存在较好临床效果。本文就小儿消化不良患者选择硫酸锌口服液联合儿宝颗粒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并探讨其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消化不良患者,共100例。其中年龄最大的为6岁,最小的为1岁,患儿平均年龄为(3.1±0.41)岁。入选患者进行血清微量元素含量检查显示:都缺乏锌元素,其含量小于0.75mg/L。患儿均伴有体重增长缓慢、进食量少以及大便不规律等临床表现;其中39名患者伴有反复性呼吸道以及消化道感染,11名患者伴有症状性腹痛,8名患者伴有地图舌。再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中,男性患儿22例,女性患儿28例;1~4岁患儿36名,4~6岁患儿14名,患儿平均年龄为(3.0±0.51)岁;其中21例患儿伴有反复性呼吸道以及消化道感染,4例患者伴有地图舌,7例患儿伴有症状性腹痛。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1~4岁患儿37例,4~6岁患儿13例,患儿平均年龄为(3.2±0.31)岁;其中18例患儿伴有反复性呼吸道以及消化道感染,4例患儿伴有地图舌,4例患儿伴有症状性腹痛。两组患儿生长发育情况均处于同年龄、同身高以及同性别儿童的正常标准范围内,且均不存在器质性疾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临床症状等方面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选择硫酸锌口服液进行治疗,剂量为一天两次,每次10mL,疗程为两个月。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服儿宝颗粒,1~3岁患儿的剂量为一天三次,每次5g,4~6岁患儿的剂量一天三次,每次7.5g,疗程也为两个月。

1.3疗效标准

经治疗后,对患儿血清微量元素含量、体重以及感染情况进行检查,临床显效:锌元素含量大于0.90mg/L,半年内患儿体重增加1.0kg以上,地图舌症状完全消失,没有出现消化道以及呼吸道感染以及症状性腹痛等。

1.4统计学方法

实验所有数据选择SPSS13.0这一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选择(x-_+s)进行表示,选择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选择χ2进行检验,若P<0.05就认为其差异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血清锌含量对比

经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微量元素锌含量分别为1.21mg/L、1.16mg/L,两组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t=3.12,P>0.05)。

1.2两组患儿体重以及感染情况对比

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患儿经治疗后半年内体重增长在1.0kg以上的分别为:50例(100%)、42例(84.0%),两者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3.49,P<0.05)。实验组21例消化道以及呼吸道感染者、7例腹痛者、4例地图舌者经治疗后例症状消失的分别为18例(85.7%)、5例(71.4%)、3例(75.0%),实验组18例消化道以及呼吸道感染者、4例腹痛者、4例地图舌者经治疗后例症状消失的分别为11例(61.1.7%)、2例(50.0%)、1例(25.0%),两者之间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χ12=3.79,P1<0.05;χ22=4.09,P2<0.05;χ32=3.29,P3<0.05)。

3.讨论

小儿消化不良是指患儿在一段时期内,连续反复的出现腹泻、食欲不振、大便增多、身体消瘦、肠鸣音亢进、恶心呕吐、哭闹不安以及腹痛腹胀等临床症状。小儿消化不良大多数和锌元素的缺少密切相关,从而将补锌治疗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以往的治疗手段主要是对症治疗,从单纯地改善患儿面色枯黄、厌食以及消瘦等临床症状出发,再在止泻以及助消化上进行一定的治疗,而没有根据小儿消化系统这一整体发育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治疗[2]。中医上认为小儿出现消化不良的主要是由于其脾胃气虚以及脾气耗损引起,从而造成患儿不思饮食、进食少以及便多,最后导致身体消瘦以及精神不振。中医在在治疗上主要选择补脾益气以及健胃助运的手段进行治疗。中成药儿宝颗粒的成分主要为北沙参、太子参、茯苓、麦芽、山药、陈皮、山楂、白芍、白扁豆、葛根以及麦冬等中药,其中太子参存在补益脾肺的功能;党参存在补中益气生津的功能;茯苓存在健脾和胃以及渗湿利水的功能;麦冬存在养阴生津的功能;炒山楂存在缓中止痛的功能,这些中药共同起到了调理脾胃以及补脾益气的作用,从而能够从根本上对小儿消化不良患者进行治疗,该法主要优点是通过平衡患儿生长发育中必需的营养成分,从而对小儿整个消化系统进行辅助治疗,使患儿的免疫力增加,从而对消化不良患儿进行有效的治疗以及预防。

【参考文献】

[1]刘兴斌.硫酸锌口服液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1):45-46.

[2]郝莉,贺金娥.自制消化合剂治疗小儿消化不良40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14):2701-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