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整体护理后护士角色的转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2-12
/ 1

开展整体护理后护士角色的转变

刘小莉

刘小莉

(陕西延安黄陵县人民医院727300)

【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应用于临床护士工作模式有什么转变。方法我院外科2012年5月至2012年6月住院患者180例,2010年5月至2010年6月外科住院150例做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随机各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措施,护理组对患者采用了整体护理程序。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统计实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10例患者治愈8例,好转2例,植物人0例,对护士工作满意9例,较满意1例,不满意的0例;对照组10例患者治愈7例,好转2例,植物人1例。对护士工作满意6例,较满意2例,不满意的2例。结论整体护理应用于患者实际临床效果非常理想。

【关键词】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服务延伸健康促进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2-0318-0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外科2012年5月至2012年6月住院患者180例,2010年5月至2010年6月外科住院150例,2012年的资料是实施整体护理方案后的,2010年是没有实施整体护理后的,年龄平均为38岁,其中男8例,女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致伤原因等一般情况差异性不大,不影响比较结果。

1.2方法

我院外科2012年5月至6月住院患者180例,2010年5月至6月外科住院150例做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随机抽取各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措施,护理组采用了整体护理程序。整体护理的概念: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工作模式[1]整体护理护士除了应加强对病人自身的关注外,还需要把注意力放到病人所处的环境、心理状态、社会地位、物理因素等对疾病康复的影响因素上来,提供适合每个人的最佳护理方案,因人施护,不仅是帮助病人恢复健康而且还包括促使健康人更加健康。关心人的生命整个过程,在护理疾病的全过程中,除患者需要恢复健康外,还包括使重危的病人减少痛苦以及平静有尊严地离开人世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各个阶段,护理服务对象已从个人发展到家庭、社区和集体场所,不再是单纯的照顾病人还包括:①决策者。②管理者和协调者。③沟通者。④教师和顾问。⑤代言人和保护者。⑥促进康复者。⑦研究者和作者等;护理工作者应具备适应多方位专业素质才能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和开导,缓解患者易怒、烦躁、悲观的情绪,通过护理程序,不但病人的健康问题得以解决,病人还能掌握促进健康的方法;常规护理组,是以疾病康复为护理目的,护士只承担与疾病有关的护理工作,以病人为中心开展护理活动,不关心病人所处的环境、心理状态、社会地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把病人只看成一个由细胞,肌肉构成的生物体,按生物医学模式,有效地解决了躯体问题就可以了,观察两组患者康复情况,及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统计实际护理效果。

2、结果

护理组和对照组效果对比图[2]

3、讨论

通过对比,得出了有效的护理措施能降低因病致残率、提高治愈率,整体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在为患者提供最优质服务的同时,还极大地真正体现了以人、以健康为中心的宗旨的人性化护理,要求临床护理人员不能墨守成规,更不能机械地执行各项操作,而是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真正满足患者的实际内心需要,给予患者体贴、关怀,让患者切实体会到疾病所受到的重视,感受到人性关怀的温暖,从而获得安全感和满足感。在护理过程中,要有娴熟敏捷的操作技术、较强的应变能力。在出现意外情况的时候,要做到忙而不乱[3]。通过对比,充分体现了整体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理想效果。它能确保了医嘱处理的准确性,降低了护理差错的发生几率,提高了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的效果,值得在实际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我们认识到整体护理不能把人只看成一个生物体而忽视其整体性所包含的心理、社会等要素,在护理工作中,我们不仅要注意人的生理方面的改变,还要重视周围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协调人的生理、心理活动及周围社会文化诸多方面的关系,促使人们达到最佳健康水平,通过护理程序,让病人在身、心等方面的全面护理下恢复和保持健康,提高他们生活的幸福指数。

参考文献

[1]赵明仙.高丽仙.优质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0~21.

[2]卢明云.颅脑外伤患者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外医疗.2012(31):140.

[3]赵瑞华.优质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