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急危重病人的心理宣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浅谈急危重病人的心理宣教

王玉荣

王玉荣(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传统诊疗中心吉林长春130001)

【摘要】通过医护人员对危重病人的护理宣教,消除患者紧张、焦虑、不安、恐惧心理,减少不良心理因素,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不仅有助于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的配合,还可以提高急救效果,使患者转危为安,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危重病人心理宣教

危重患者是指病情严重,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的患者均称为危重患者。危重患者需要护理人员给于特别的观察、及时的抢救与精心的护理。严密的病情观察是护理危重患者的前提,对患者的预后和转归起着绝对性的作用[1]。而心理宣教的开展能充分调动患者及家属的内在潜力,具有重要的医疗预防价值。以往的单纯进行躯体的护理已不能适应现代医疗的需要,更需强调对病人的心理宣教的重要性。

1急危重病人的特点

急危重病人起病急,病情重,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适应躺在病床上成为病人的角色,接受别人照顾,从而导致适应不良,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主要有焦虑、抑郁、否认、压抑、恐惧、挫折、愤怒等。从而可引起一系列生理反应:如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血压增高、肌张力增强、需氧量增加,随之免疫力下降、括约肌失去控制等。此时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就会加重病情,甚至导致治疗失败。

2做好危重病人的心理宣教的要点

2.1消除患者紧张、焦虑、不安、恐惧心理危重症病人大多数入院时起病急骤、病势险恶、躯体症状明显,病人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加之病人对疾病的病因、转归不明确,因而产生焦急、不安、悲观绝望、丧失信心。因此,医护人员必须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活动,消除一切影响患者康复的不良心理因素。首先,医护人员必须做好耐心说服工作,详细介绍患者的病情,让患者了解患病的经过及转归,做好心理支持,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特别是那些心理恐惧严重的病人,更应做好思想工作消除患者的顾虑和恐惧心理。针对那些脾气急躁的患者,医护人员更要给予理解和忍让,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热情服务,科学讲解病情,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急病人所急,想病人之所想,真正做到“交其友,知其心,治其痫,安其神”,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

2.2认真观察病人的心理状态,做好针对性的心理宣教作为医护人员,应该从病人的语言、表情中认真观察病人的心理活动变化,采取关心或同情的态度,决不能歧视、讥笑、议论病人,应加强心理疏导,激励患者对生活的勇气,减轻心理上的紧张感,根据不同心理类型进行开导[2],通过劝慰、说服教育等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防止出现不良情绪,更好地配合治疗。

2.3为病人营造温馨舒适的室内环境,以减轻他们的烦躁、恐惧心理。环境对患者心情和手术气氛极为重要,保持病室清洁、整齐、舒适,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医护人员在手术时要严肃认真,不要窃窃私语,相互间谈话要细声谨慎,抢救病人时应沉着冷静、动作敏捷。处置操作时尽量减少器械的碰撞声,避免给病人造成一些不良的心理刺激,影响手术的顺利完成以及预后的效果。

3做好危重患者家属的心理安慰

通过对危重患者家属的心理宣教。从而协助病人配合医生治疗。家属在病人受到伤害或死亡威胁时,表现为惊恐、不知所措,心理反应可能比病人还要复杂,因此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也是重中之重。由于及危重病人病情突然严重给患者家属造成打击,同时需要一定人力和物力而干扰病人家属的情绪。因此,我们在进行危重病人抢救的同时,不要忽视对其家属的心理分析和心理护理,用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修养影响家属,赢得病人及家属的信赖和支持,取得他们的积极配合,既有利于我们的顺利抢救,在无形中又树立了自己的良好职业形象,为医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通过对危重病人及家属的心理宣教,减轻了危重患者的各种异常心理,使患者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和舒适感,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顺利渡过难关,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因此,加强急危重症病人的心理宣教是在护理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吕青,刘珊,霍丽莉.现代急重症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978.

[2]刘芳华,凌兰芬.急危重病人的就诊心理分析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