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0-20
/ 2

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左其刚

左其刚(重庆万盛区新华小学重庆400800)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1)10-046-02

为努力构建有效课堂,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万教发区〔2011〕74号《关于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通知》文件精神,我校认真思考提出以"主""实""趣""活""美"("精")作为有效课堂的元素和目标。以"理论学习、集体备课、上课评课、课例研究、研讨反思"等活动为基本形式。集学习、实践、研究于一体,解决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优选先进的教学模式、教学理论去指导教学实践,并总结经验。

一、内涵解读

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真正获取较大容量的有效知识,同时能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是所有教师教学所追求的目标。

"主"即教师主导,学生自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组织、激励、引导、指导学生学习。每节课教师的讲课时间一般控制在20分钟内,学生活动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只有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才是最有效,最持久的。

"实"即真实、扎实、落实。"真实"--去除繁杂、花哨的形式,简简单单教学,追求真实的境界。"扎实"--遵循规律,落实教学重难点,扎扎实实求发展,追求扎实的境界。"落实"--一切为完成三维教学目标服务,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训练要落到实处。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一节课分几个大的步骤,每步的目的应该非常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采取怎样的方式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多长的时间都应提前作出预设。减少不必要的形式性的学习障碍或问题,在提出问题后应该尽可能地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展开思考,而非跟随着教师的脚步匆匆走过每一个知识点,被看似精彩丰富的环节蒙蔽了所要学习的重要知识。

"趣"即生动有趣、激发兴趣。教学要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一个学识丰富又幽默风趣的教师,往往是学生最为喜欢的老师。所以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对学习材料感兴趣,力争每堂课快乐"一分钟"。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培养自己的有趣课堂,如一个有趣的活动或一句幽默的语言,一个有趣的神态、动作等。

"活"即目标灵活分层,方法灵活多样。每堂课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灵活制定适合的教学目标,自学、合作学、导学等方式灵活多样。

"美"即发掘美的因素、感受美的形象、体味美的语言、欣赏美的音韵。语文、美术、音乐学科有它的语言美、形象美、音韵美、意境美,而数学、科学、体育等学科有它的逻辑美、严谨美、形体美。教师要自身先有所感悟,再引领学生学习感受。

"精"指数学、科学等学科教学中语言精炼、内容精当。提问的设计一定要考究。

以上是一种理念而不是一种具体的方法。在这个理念下,可以有很多种操作模式。鼓励老师们百花齐放,随机应变,及时生成。

二、预设的研究目标

1、全面落实课程标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探讨自主、高效的"有效课堂教学"元素构成及评价。

3、探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4、进行课堂教学的案例研究,探索不同学科不同课型有效课堂教学机制的形成。

5、通过研究活动,推动学校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校本教研机制的形成。

6、通过开展有效性课堂教学系列研讨活动,让规范课堂成为需要,让观察课堂成为习惯,让反思课堂成为素养。

三、领导小组

成立了"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任副组长,由骨干教师、各学科教研组长任组员。

四、具体方法

(一)专业引领,充实校本教研。

1、专家引领课堂教学

积极邀请市、区教研专家进学校,进行专题讲座、理论学习,指导教学实践,引进有效课堂教学的理念和教学思想,充实与更新教师的理念,开拓思路,认识和理解"有效课堂教学"的真正内涵与实质。

2、成立有效课堂教学中心教研组。

学校成立以教科室主任为组长,骨干教师、各学科教研组长为成员的"新华小学有效课堂教学"中心教研组。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做好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3、健全校本教研三级教科研机构网络。

学校建立校长、教导处、教研组三级教科研网络,以教导处为中心,层层负责,逐级推进。学校领导分工蹲点教研组,参加教研组活动,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教导处定期给教研组长布置工作任务,定期检查。通过学校三级教科研活动,对全校教师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培训,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

(二)以课例研究为突破点,实施行动研究。

以课例为主要研究方式,由中心教研组确定有研究价值的专题,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语文以识字、阅读、作文教学典型课例为试点,数学以计算、空间与图形、解决问题典型课例为试点,综合学科以美术、综合实践、体育学科为试点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研究。采取集体备课-研究课-说课评课-体验课(同课多人循环)-教学反思的方式,对研究课进行分析和反思,概括总结有效经验,以课例展示理念,让理念回归课堂。形成典型课例,从而打造"有效课堂"。

(三)抓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各学科教师把握教学目标,立足学生,活用文本,灵活采用教学方式,体现"主""实""趣""活""美"("精")的教学思想,切实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不放弃每一个学困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教导处组织人员对各学科课堂教学进行常规抽查评价,以促进"推门课"质量。

(四)培养教师教学反思意识,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要求每位教师坚持每课写教学反思,记录自己教学中的得失与分析。40岁以下的教师每期必须撰写一至二篇教学案例或反思文章,择优在学校网站上发表交流。

(五)同伴互助,骨干带动。

通过同伴间彼此交谈、协作、帮助等方法,"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以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一支独秀"带动学校的"春色满园",集体备课中各抒己见,贡献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在大家的合作交流中碰撞出新的观点,生成新的认识;大家一起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研究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研究教学过程本身如何进行更为有效,研究怎样运用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研究怎样能够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五、校本教研制度保障

1、建立自身学习制度:每人自学"有效性课堂教学"理论和教学研究的文章。

2、进行"三课"制度:让中心教研组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头作用,带头上专题研究课、汇报课,积极听推门课。

3、建立对话交流制度:加强同组、同学科、跨学科教师之间的对话交流,在听课、评课的同伴互助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表真实的见解,广泛讨论,进行信息的交换、经验的共享。

4、个人反思制度:采取日随笔、周反思,让教师把上过的课进行反思。引导教师对教学问题进行实践、研究、反思、总结,对教育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共享。

5、教学问题积累制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教师深入思考与反思的过程,因此实施问题积累制度,有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六、实施步骤

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我们预计用两年时间,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制定方案计划,组织学习,制定有效课堂评价标准;第二阶段进行典型学科、典型课例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并初步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第三阶段在各学科全面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召开研讨会,推广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