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中高职贯通《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8-18
/ 2

思维导图在中高职贯通《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徐冰

徐冰(上海食品科技学校201599)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像式思维的工具,也是一种利用图像式思考来表达思维的工具。据权威统计: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提高学习工作效率20%,在中高职贯通《数学》课程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对教师能突破传统教学手段,革新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提高教学效果;对学生能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思维导图中高职贯通《数学》课程教学应用

从2010年起,上海市4所中等职业学校和3所高职院校首次试点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意味着学生在完成3年中职阶段学习后可直接进入相关高职院校继续深造2年,获得高职毕业文凭。至2014年,上海市的中高职贯通已扩大到56所职业院校。

《数学》课程作为五年制中高职贯通教育的一门文化基础公共必修课程,对于学生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应用价值、思维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对于学生学习专业课程以及职业生涯的终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地讲授知识,教育手段比较落后,加之本课程内容横跨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尤其是高等数学内容复杂抽象,中高职贯通班学生知识基础普遍不理想等客观原因,教学效果始终困扰着教师,日积月累造成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学习过程中依然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参与性较弱,教学质量低下,短时间内也无法改变学生知识基础薄弱的现状。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思维导图的引入,不仅有效地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也为中高职贯通班学生提供了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效率,为实现中职向高职顺利转段夯实基础,从教和学两方面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思维导图简介

思维导图(Mindmap)又称脑图、心智地图、脑力激荡图、灵感触发图、概念地图、树枝图或思维地图,由英国创始人——东尼·博赞(TonyBuzan)将思维导图发展并应用于学习和生活,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是一种将思想图像化的技巧,也是将知识结构图像化的过程。

二、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1.通过对中高职贯通《数学》教材的内容进行分析,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利用思维导图软件制作了一张张包含课程内容要点的思维导图,在课程一开始就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的初期就对整个课程内容有一个概括性、整体性、全局性的认知,并且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对各知识要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不断印证,不仅帮助学生很好地把握住课程的重点知识分布,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在每一章节结束之后,笔者要求每位学生根据章节内容,以自己对知识及知识间联系的理解为基础,独立地绘制思维导图,然后在小组内、班内进行对比讨论,这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而且通过思维导图的独立绘制和交流展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学习课程内容的同时,体会到了学习带来的乐趣,同时通过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教师也了解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优势

1.帮助教师把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策略,更快更有效地进行课本知识的传授,促进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如何快速的阅读和信息整理的内容。通过在整理和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关键词和核心内容的查找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加强对所教知识的理解并将内容进一步加以深化。

2.帮助教师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

对数学课程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体现课程基础性、应用性和发展性的和谐统一,注意横跨初等数学、高等数学内容的特点,正确处理基础与发展的关系,使整个教学过程和流程设计更加的系统、科学、有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会促成教师形成整体的观念和在头脑中创造全景图,进一步加强对所教内容的整体把握,而且可以根据教学过程和需要的实际情况做出具体、合理、适时的调整。

3.帮助教师革新教学评价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的效果如何,怎样去检验?很多教师往往就是一张试卷。那么,能否革新一下评价方式,用增加思维导图的绘制来考量学生,比如期中、期末考试除了必要的闭卷笔试,还可以让学生绘制一张指定章节或指定课题的数学知识结构图,辅以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学习态度等综合评价、考量学生,可能要远比现有的纯粹考试评价方式取得的成效要好。

4.帮助学生架构概念,绘制知识结构图。

在新概念的学习过程中,引入概念图,可以使学生明确当前所学概念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延伸情况,进一步沟通概念之间的联系。从零碎、片段的机械式学习提升为注重关系、脉络,并充满主动探究活力的有意义的学习,从而促进数学知识之间的融合,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系统化的数学认知结构。

图1.学生《集合的概念》思维导图

如在《集合的概念》小节中,利用思维导图就可将集合的全部内容呈现出来,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也必然会绘制出属于自己个性的思维导图,教学中可将学生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作品(图1)进行交流展示,加以适当评价。再结合教师的作品(图2),学生比对自己的作品,从中也就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加以修正完善,久而久之学生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而且还能从中找到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总结中找到新的东西,增强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促进相互学习。

图2.教师《集合的概念》思维导图

5.帮助学生分析概念,探索数学的规律。

在数学教学中除了以数学生活现象的展现作为概念学习的铺垫以外,还必须揭示这些数学概念深层的内在涵义,这对运用数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时就显得更为重要。这也是很多学生觉得高等数学难学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突破难点,使概念学习更简捷而有效,可以尝试利用思维导图来化解这个难点。因为思维导图具有变复杂的抽象理性思维为感性表现,将思维进行可视化的呈现。可以将数学概念的内在涵义充分地表现出来,达到对概念有一个完整的理解。

6.帮助学生做好笔记,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做笔记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常见的学习行为,若学生能在教师讲课的时候及时正确地做笔记是很好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以及记忆复习。

但在现实课堂教学中,绝大部分的中高职贯通班的学生早已丢失了做笔记的习惯,缺失了“记”的环节,其学习效率也就可想而知了。为此,向学生介绍“思维导图”,听课时在草稿纸上将关键词记下来,同时用箭头等表示出相互间的关系,如果对所讲内容有什么问题,可以在旁边做下记号,下课后将这些关键词串联起来,把有关的内容补充完整,再记入课本或笔记本中。实际上,课后的这一步工作,就可以布置成当天的作业,相当于做了一次课后总结,能够使得学生对上课内容能有更深的体会,也能够得到一个非常好的思维成果。做好了平时的笔记,到复习时就可以拿出来,统整复习,帮助学生探索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以概念图的形式展现概念之间的联系,从而实现概念知识结构的重组与生成,更有利于学生将知识系统化,学生乐学,教师乐教。

将思维导图应用于中高职贯通学生的数学学习中,不仅能促进学生整合数学新旧知识,重构知识网络,浓缩知识结构,从而使他们从整体上把握知识;还能将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习惯,更能重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提高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数学素养,以满足未来职业岗位和个人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