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要点贾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浅谈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要点贾璇

贾璇

贾璇

河北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保定市071000

摘要:在21世纪,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来临,我国交通运输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作为承载交通运输的载体,道路桥梁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愈发受到人们重视。对于道路桥梁之中经常出现的各种过渡段沉降现象,很容易引发跳车方面的问题,导致来往通行的车辆十分颠簸,对驾驶者的出行安全有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考虑到道路桥梁沉降路段施工技术的实践价值,本文进行重点研究。

关键词: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技术要点

引言

在我国道路桥梁建设中经常会出现一种问题———沉降路段,沉降路段问题的出现严重地破坏了公路的正常运营,常常含有安全隐患,并且会导致无法正常使用公路;从施工单位的角度来说,为他们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沉降路段带来了土地成本上涨,同时也会对施工单位的信誉造成影响。因此,在道路桥梁建设中,为降低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这一问题的影响,施工单位要目的明确地选择施工技术,使施工质量得到提升,避免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产生。

1道路桥梁段路基路面沉降的原因

1.1压实度不够

路基是道路的基本部分,路基的质量决定了道路的寿命长度。因此,在修建道路时,应对路基填料进行机械压碎,以达到不同程度的压实。这样的路基在工作后具有小的沉降和路基的高稳定性。如果没有坚固稳定的路基,就没有坚固的道路。所以,确保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是确保路面强度和稳定性的先决条件。土壤是三相体,颗粒之间的孔隙被水和气体占据。虽然它具有一定程度的紧凑性,但它仍然与路基性能的要求有很大不同,特别是路基施工干扰了土壤颗粒的原始组合。孔隙增加并且结构松散,导致土壤的强度和稳定性降低。因此,为了提高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必须进行人工机械压实,以使土壤颗粒受到瞬时负荷或振动。土壤颗粒调节位置重新组合并挤压在一起,较小的颗粒被挤压到较大颗粒之间的空间中。颗粒位置转移是稳定的,空隙减小,并且土壤的单位重量增加以形成致密的整体,从而增加强度并提高稳定性。压实的意义在于降低土壤的透水性,降低毛细水上升的高度,防止土壤基础软化或由于积水和侵蚀引起的冻胀造成的不均匀变形,这样才能确保路基在设计寿命内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1.2地基处治不达标

在针对道路桥梁出现桥头跳车问题进行因素分析和调查的时候可知,在软基路段内,一般出现桥头跳车的主要因素为地基沉降。而地基出现沉降的一个主要因素在于勘察设计的时候,工作人员所布置的地质钻孔数量较少,且钻探的深度也与标准要求不符,进而导致软土地基没有被及时发现,或不能准确勘探出软基存在的具体范围及深度等,最终致使处理桥头路堤软土地基的时候,未及时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从而造成损失。另外,在应用软基处理技术过程中,如果其与选择使用的计算参数和软基的实际情况不相适应,也会导致软基处治的相关设计难以满足施工实际要求,也可能会导致桥头软土路基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问题。加上长期的雨水侵蚀,可能会导致路堤填土慢慢流失,强度下降。长此以往,最终出现不同程度沉降。

2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要点

2.1优化结构设计

沉降段的优化设计,需要从两个角度进行,第一个角度是设计角度,从该角度出发解决路基沉降问题,需要以延长搭板长度的方法,来增加搭板强度,这就使得设计人员在设计道路桥梁的沉降段时,需要在确保结构设计的质量这一前提下,结合施工实际情况与相关的施工经验,融入实际所需搭板长度,合理设计沉降段的结构,方能提升沉降段的施工质量;第二个角度是施工角度,从该角度出发解决路基沉降问题,需要施工人员结合沉降情况与搭板长度,对路基应用土木格栅这一技术进行处理,方能提升道路的安全性,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完善沉降结构时,搭板长度必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然后据此长度对设计方案作出调整,让设计方案更具实效性,减少后期维护难度,增加道路的使用寿命。

2.2加固和搭板设置技术

首先,在道路桥梁沉降段路面施工过程时,依照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来应用合适的加固施工技术,主要有排水固结法、换土法,但是在实际应用时要充分考虑浅土层情况,对此可以采取3cm加固方式来保障软土层的质量,从而应用普通的施工材料就能够有效缩小陆地和桥台之间的沉降量,而针对部分软土地基土层比较厚的区域,可以加强路基高度的提升来实现加固沉降路段的目的。其次,在设置搭板过程中要控制好路面的刚度和厚度,首先要确定板面的平整度,并对其刚度和高度进行考虑,施工中的端板和道路设计要与实际的高度大,并通过逆向坡的方式来对桥梁和道路沉降差来作为倾向的确定参考值。其次,锚板的设置要应对最后端桥台台背和板块处于垂直状态,以水平拉锚方式来对板纵向实施滑动,其中钢筋间距的距离要控制在75m~80m之间,一旦整个垂直状态受到破坏,则要将边界进行绘制和保留,确保位移的方向相同。最后是倒角,防止板发生旋转,避免路面出现结构性损坏,为边缘倒角进行合理化控制。

2.3填料控制与排水施工技术

首先,回填土施工过程中要以当地施工材料为主,防止泥浆、有机物以及内部无机物混入其中,有效控制含水量,一旦出现含水量不达标现象,要及时混合其他的施工材料,从而保障含水量能够达到施工土壤的特性标准,同时要积极采取筛分和压实实验,将粗骨料适当混入原材料当中,降低粘结剂的应用量,有效加强线性收缩率系数。其次,为进一步加强路面路基施工质量,要加强排水结构的优化力度,针对不同城市的实际降水量来调整沟槽和排水渠结构设计方案,防止建筑材料过多受到水分的腐蚀,从而为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提供有效保障,同时要依照当地水位变化情况来对桥梁结构高度进行适当的提升,避免桥梁路段路基路面施工受到降水的影响,防止发生路基路面沉降现象。

2.4路基路面的填筑、压实技术

在进行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的时候,主要内容基本就是由纵向全宽与横向通道两者掘进方式组成的,或者是两者结合进行施工。为了防止各种道路桥梁路面的病害问题,必须要在开挖之后的路床位置进行更加全面的清理工作,并且这些清理工作要在路基填筑之前就完成。在综合考量关于路基土层中的实际土质特征,进行填筑与分层检测,也就是混合填筑与分层平铺共同进行,整个过程务必要保证路基土层施工的压实度与实际厚度。与此同时,要确保施工作业的路基压实作业遵循对应的施工标准,保证均匀压实、而对于某些含水量比较高的位置,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再加大压实的力度,这样才能确保沉降段路的承载强度与稳定性可以达到应有的高质量水准。

结语

总之,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常常会出现沉降问题,这一问题得不到妥善的解决,就难以规避桥头跳车现象,基于此,施工单位一定要对沉降段采用路基路面施工技术,以此保证路基路面的安全性,提升道路桥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高士龙,郭谦.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探索[J].科技风,2019(5):124.

[2]赵江华.谈路基路面沉降段的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19,45(4):159-161.

[3]范文杰.浅谈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要点[J].四川建材,2019,45(1):146-147,150.

[4]李治勇.探讨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J].四川水泥,2018(12):18.

[5]郑文博.道路桥梁沉降段的路基路面施工技术应用与措施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8(15):23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