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翼状胬肉术后干眼症患者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护理干预对翼状胬肉术后干眼症患者的应用分析

徐丽芳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杭州3100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翼状胬肉术后干眼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79例翼状胬肉术后干眼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测试(SchirmerⅠ)、角膜荧光染色评分(FL)、术后康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后BUT、SchirmerⅠ和FL都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拆线时间和干眼自觉症状评分都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能有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术后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翼状胬肉术后干眼症治疗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护理干预;翼状胬肉;干眼症;应用效果

翼状胬肉是眼科较为常见的疾病,当翼状胬肉侵入患者瞳孔区,对患者的视力造成严重影响时必须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的主要目的是将胬肉清除干净、改善患者视力和预防复发,但手术会破坏眼表和泪膜的稳定性,因此患者术后极易发生干眼症,为探寻护理干预措施在术后干眼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本文将针对性护理应用于临床中,实验结果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5月-2018年12月收治的79例翼状胬肉术后干眼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1例,女性38例,年龄在33-65岁之间,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将79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男性22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47.1±2.3)岁,患眼共计49只,其中左眼21只,右眼28只,病程在1-9年之间,平均病程(4.9±0.7)年,胬肉头部进入角膜缘内的距离在2-6mm之间,平均距离(4.2±0.5)mm,对照组37例,男性19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46.8±2.5)岁,患眼共计45只,其中左眼19只,右眼26只,病程在1-8年之间,平均病程(5.3±0.5)年,胬肉头部进入角膜缘内的距离在3-6mm之间,平均距离(4.6±0.3)mm,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具体措施包括:针对性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术后干眼症的临床表现,要求患者术后早期注意保持眼部卫生,洗脸、洗头和洗澡时不要将水渗入眼内,术后4周没减少用眼时间,尤其是减少看手机、电脑和电视的时间,用眼1小时以上即要闭眼养神,指导患者多观看绿色植物和远眺以缓解眼疲劳[1]。对症护理干预,指导患者定期进行眼部按摩,以缓解眼部肌肉疲劳,对于临床症状较为严重者,可遵照医嘱用滴眼液。环境和饮食干预,控制好室内温湿度,定期通风换气,防止室内空气污浊引起的眼部不适,术后禁烟禁酒、禁食辛辣刺激食物,多进食维生素A和B含量丰富的食物,维生素A和B能促进角膜代谢[2]。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测试(SchirmerⅠ)、角膜荧光染色评分(FL)、术后康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BUT检测结果显示低于10s表示被测者泪膜不稳定,SchirmerⅠ检测结果显示低于10mm表示被测者泪液分泌过低,FL评分高于1分表示被测者泪液覆盖面降低。术后康复观察指标主要包括角膜修复时间、拆线时间和干眼症状自评分,症状自评分使用我院自制问卷进行调查,问卷调查症状包括视物模糊、视疲劳、眼部干涩、流泪畏光、分泌物增多、眼部痒、异物感等,每项临床症状评分在0-3分之间,0分表示无此项临床症状,3分表示此项临床症状较为严重[3]。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出血、角膜感染、睑球粘连、结膜水肿、结膜充血、异物感、眼痛或流泪、移植片脱落等,通过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评价不同护理模式对于提高手术安全性的效果。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BUT、SchirmerⅠ和FL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BUT、SchirmerⅠ和FL都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BUT、SchirmerⅠ和FL评分比较

3讨论

翼状胬肉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有病理学研究显示,该病是由于局部球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增生侵犯角膜的慢性眼部炎性疾病,一旦患者出现视力降低,尽快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方式,手术切除胬肉会破坏眼表和泪膜的稳定性,因此患者术后并发干眼症的机率较高,为探寻护理干预措施在翼状胬肉术后干眼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本文将针对性护理应用于临床中,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后BUT、SchirmerⅠ和FL都优于对照组,此结果说明观察组患者泪膜稳定性和泪液分泌量改善效果显著,观察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明显更优,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由此说明,针对性护理能改善患者术后眼表和泪膜稳定性,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从而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干眼症状。

参考文献

[1]陈琳,周敏.护理干预在翼状胬肉术后干眼症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1):70-71.

[2]方艳霞,钟晓丽,郑岚.护理干预在翼状胬肉术后干眼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医疗装备,2016,29(13):176-176.

[3]李子浩.翼状胬肉术后干眼症患者的护理干预初探[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9):1341-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