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转化学困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1

用爱转化学困生

石金城

河北省邢台县羊范中心河北邢台054001

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质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作为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就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使学困生自信、自强起来,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所谓的学困生,大多是在学习竞争中屡遭失败的学习落伍者,他们在学习上感到比较吃力、困难。而这类学生心理压力也大,自卑感较重,往往失去了上进的信心。回顾多年来的工作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学困生的转化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他们需要尊重、理解和真挚的爱,最反感冷漠和歧视。因此,在转化学困生时,必须从“爱”入手。

一、对学困生要营造和谐的氛围

学生在学校里接触最多的是班集体,一个学生若生活在学习气氛浓厚而且和谐温暖的集体中,他就会受此气氛感染,情绪高涨,身心愉快,会乐此不倦地学习。如果一个学生在学习氛围淡薄、厌学情绪很浓的集体中,他必然会不热爱学习,甚至会逃学。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营造集体的愉快学习氛围,让班内学生互相帮助,极力营造班风正、学风浓的班集体,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学困生,不断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己主宰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达到提高学习的目的,从而看到自己的进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要让学困生在课堂上情绪乐观向上,都能抬起头,举起手,动起口。

二、对学困生要多给予理解、尊重

学困生也渴望得到老师和其他学生的理解和尊重,可是又往往难以得到,这样,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种紧张心理,对老师存在恐惧和戒备心理,他们常常抱着沉默、回避的态度。从而,会在老师和他们之间形成一堵无形的墙。这就需要老师以真挚的爱来关心、尊重、理解他们,促使他们由回避变为亲近,由戒心变为贴心和交心,为他们向好的方向转化创造条件,提供机会。

作为教师,对待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我们不能用冷言冷语嘲讽、挖苦他们,平时要了解这些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多和他们谈心,深刻地了解他们,理解他们。课堂上,尽量不让他们回答有难度的问题,而是专挑适合他们能够回答的问题,或让他们自主选择,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样,他们的积极性就会越来越高,成绩也会有所提高。关心、尊重、理解是转化学困生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

三、对学困生要多给予表扬、鼓励

对学困生的转化,尽量采取以正面鼓励、表扬为主的教育方法。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闪光点,有进步就及时地进行表扬和鼓励。

记得我在讲《詹天佑》一课时,就专门为这些学困生设计了一些适合他们回答的问题,如:詹天佑修筑了从哪儿到哪儿的铁路?詹天佑是怎样的一位工程师?他都做了哪些事?我就让班内的学困生来回答,还可以让他们补充,回答正确,我赶紧让全班同学为他们鼓掌,进行及时的表扬、鼓励。他们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让他们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我心里也倍感欣慰。除了在课堂上,在作业本上也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不断地发现他们的“优点”,不断唤起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树立起“我能行”的信念。

四、对学困生转化要经常、持久

学困生本来学习就差,往往在转化过程中会出现反复。学习好一段,又会下降,这是正常现象。从而,我们就要“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它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不能急躁,要心平气和地教育他们。

有的学困生,可能理解能力差,或者是记忆力差,抑或是上课不够专心认真……对待他们的情况,我们要深入地调查,仔细地分析,必要时还要家长大力配合。为了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时间,通过“一帮一”“多帮一”等多种形式给他们补课,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一抓到底,决不放松。对于学困生,要常抓不懈,反复教育,直到形成习惯为止。

总之,我们要用真挚的爱来转化学困生,不断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决心,平时多鼓励和表扬他们,逐步提高学习的自觉能动性,从而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