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工业革命与高职院校教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试论新工业革命与高职院校教改

薛燕,柏占伟,张彩芳,贺静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庆402260)

摘要:高职院校教育整体发展良好,但面对新工业革命浪潮带来激荡的变化仍显迟滞。高职院校教改不变的是教育之道,永恒变化的是教育之术,是施教方法与解决问题的途径。高职院校教改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专业设置、师资配备、综合实训、学生引导、教育服务等方面把自身放进社会大系统进行综合改革。

关键词:新工业革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以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生命科技、基因技术、新材料科技为表征的新技术革命催生的新工业革命已经来临。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形成应对与引领新技术与新工业革命的完整模式,要言之:以政府为政策资金引导主体,以企业为投资研发与市场转化主体,以高校科研院所为基础理论与核心技术的教学研究主体,以职业院校为创新型实用型技术人才培养主体,至少四方联动四轮驱动缺一不可。

一、职教事业整体对新工业革命应对乏力驱动不力

面对新技术浪潮与新工业革命,政府反应及时措施得力引导有方,但另外三个轮子运转不灵,四轮汽车成为独轮车。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在核心关键技术方面受制于国外大型企业集团诸如手机、电脑、电信、光纤通信、互联网根服务器、智能制造核心、基因技术关键等,相应的利润空间小,应变速度慢,受制于人的风险大。高校科研院所面对新工业革命,有的与市场接轨速度快程度深,有的依然沉浸在象牙塔脱离现实开展研究,有的甚至套取国家科研经费做无用功。

作为创新型实用型技术人才培养主体的高职院校,应对汹涌而至的新工业革命,有的大干快上劲头很足,有的疲疲沓沓反应迟钝,有的争取各种政策资金与政府的倾斜扶持仪器先进,有的心有余而力不足资金与师资捉襟见肘。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直接面向市场,面向日新月异的技术革新,面对瞬息万变的客户需求,稍不留神就会被时代抛弃走向没落。每一轮工业革命都有很多专业勃兴很多专业消亡。高职院校不进则退,不改则衰,迎难而上,顺势而为,教育教学的综合发展才会更加顺利更加腾达。

二、新工业革命给高职院校带来的教改疑虑与挑战

高职院校教改往哪个方向改。新工业革命的浪潮已经席卷全球,其产品已经和正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各类机器人与智能机械层出不穷,支付手段与大数据应用在全面铺开,交通工具与交通通道在全面更新,通讯方式与交流途径在全方位推进,上天入海的技术在不断超越,基因技术与新材料技术迭代在不断加快等。面对眼花缭乱的技术革新,高职院校教改的方向要适度超前,根据不同的专业主攻方向,尤其应该关注这个专业市场方向未来五年乃至十年的技术革命发展的方向来进行设计。当前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主要停留在理论的表层上,缺乏对专业发展的特点与趋势方面的深度挖掘[1]。

高职院校实训设备更新如何确保。新工业革命造就的新机器设备非常新亦非常昂贵,对于教学单位自然无力完全承担诸多设备进行购置,学生有可能没有机会接触和开展在校的熟练实训。新技术公司多分布在工业园,离高职院校的施教场地可能较远,如何进行信息交换与实地接触。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如何设置与应变。如何设计好专业理论课程与基础课程,如何储备好相应师资并要求相关老师审时度势完善自身的素质,是摆在高职院校教改面前基础问题。高职院校学生在中学阶段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太好,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习目的渺茫,学习动力不足,这类受教主体如何适应时代技术变迁,如何成为新工业革命的主要承担者与生力军是摆在高职院校教改面前最大的挑战。在新设专业论证报告时,需要对社会需求进行科学的和系统的论证,社会需求论证需要在内容、论证方和论证方法三个方面保持科学性和客观性[2]。

三、高职院校面对新工业革命的教改举措

首先,打牢人文基础课程,以不变应万变。天不变,道亦不变,古今中外对人的关心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道理都相近,人文精神与人文素养的重点培养可以终身伴随高职院校学生一辈子,可以让学生在面对人生酸甜苦辣时能够坦然品鉴,让学生在面对职场艰难险阻时能够从容应对,让学生在面对新技术新机械新工种能够做好做扎实并且可能进行创新创造。所以,在人文学科的设置上,要合理安排高水平人文教师承担足够的课程,要购置足够的图书放置图书馆,要在各种场合言传身教进行中华传统的引导示范教育。

其次,紧密关注国内外工业革命最新动态,不断调整提升专业课程设置的科学性。随时通过包括微信公众号在内的各类新媒体、自媒体、融媒体等关注新技术新成果造成的新工业革命最新成果,组织特定专业教研组老师研判未来五年或十年技术发展走向,确定学生应该如何学习新的领域如何准备好新专业技能,进行针对性前瞻性的专业课设置。

第三,与国内大型技术公司或者跨国公司开展合作,订单式培养适应其主打工业技术的专业学生。倡导开放式办学,对本城市技术企业和沿海城市乃至跨国企业要倍加关注,深入其车间工段了解真正的企业需求市场需求,深入了解企业或者行业面临的共通性的技术难题与创新难点,有意识地在教学与科研中发动老师和学生进行解决。探索建立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完善学徒培养的教学文件、管理制度及相关标准,推进专兼结合、校企互聘互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现代学徒制的支持政策,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3]。

第四,密切与主管部门、当地政府以及国外友好城市与友好院校的联系。高职院校办学需要各方面的资源,需要包括主管部门在内的政府政策与资金的倾向性支持。要主动开展对外合作办学交流,开门办学,以改革开放的心态吸收国外先进办学经验,交换彼此师资进行双向提升等。

第五,广开渠道建设优质一流的实训课程。实训课程的关键一方面在于本校或者企业师资,另一方面更为关键的是要解决昂贵的新机器新设备新材料新实验室。可以利用政府资金支持,可以与金融机构合作采取设备融资租赁方式,可以与技术企业或跨国企业进行车间共享设备共享等。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的特点是:政府、学校、企业协作共建、资源共享,对内实行企业化管理,对外实行准市场化运作[4]。

总之,高职院校的教改要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革新浪潮,应对新工业革命带来的各种冲击与挑战,面向学生实际,主动作为从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训课程等方面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从服务市场迎接未来角度进行教育服务管理改革,从增强综合竞争力与创造力方面开展合作交流改革等。诚如是,则高职教育的希望之舟定能扬帆希望的远方。

参考文献:

[1]杜安国.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与趋势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6,(11).

[2]王伯庆.高校如何做新设专业[J].高等职业教育,2017,(8).

[3]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2号.

[4]黄旭.高职院校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的“喜”与“忧”[J].职业技术教育,2015,(6).

基金项目: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环节改革(重庆市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编号:152067)

作者简介:薛燕(1980-),女,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材料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