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移动支付在地铁中的应用及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关于移动支付在地铁中的应用及发展

左聪慧

深圳地铁运营集团有限公司票务中心广东深圳518000

摘要: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据报道,中国已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移动支付市场,并成为其他国家竞相模仿的标杆。国内一线城市的轨道交通企业也在积极普及移动支付技术,期望通过互联网+地铁的模式,更深层次便民出行。本文主要结合深圳地铁点情况,首先说明了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然后详细阐述了移动支付在深圳地铁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最后探讨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问题。

关键词:移动支付;地铁;二维码;NFC技术;安全

一、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

移动支付又被称作手机支付,是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利用移动终端(一般是指手机)完成支付,具有移动性、实时性、便捷性等优点。

我国移动支付的产业从2000年到2018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用户使用移动支付的意愿越来越强烈。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数量超过8亿,互联网普及率约60%,在全球排名第一;手机网民也接近8亿,在网民群体中占据超过98%的比例,网购人群也超过5亿,在网民群体中占据近70%的比例,几乎达到全民网购的盛况,为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提供强大助推力。

国内城市的轨道交通企业也在积极普及移动支付技术,期望通过互联网+地铁的模式,更深层次便民出行,同时充分运用和开发好巨大的客户信息资源,拓展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地铁票务系统更是依附电子支付手段,当前已形成庞大的生态圈,并且有效的促进了供应链迅速发展及健全完善。在今后电子商务地铁企业电子支付手段下,乘客可有效获取更多一体化解决方案,极大提升了服务效率以及服务质量,从而对整个行业起到着整合与升级的作用,不断完善内部的平衡,确保对市场风险的应对能力。

二、移动支付在地铁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

(一)二维码支付技术

首先是人们使用最多的二维码支付。自从支付宝和微信先后推出了扫码支付的功能之后,二维码便成为了人们生产生活中主流的支付手段。二维码(two-dimensionalcode)是按一定规则在平面(二维方向)用黑色和白色像素进行编码。二维码较一维码来说具有储存信息量大、读取速率高、安全性好等优点,促成了二维码支付在移动支付市场的绝对领先地位,成为了一种最稳定实用的移动支付方式,并逐渐在越来越多的生活场景中出现,比如扫描二维码乘车,出示付款码扣款等已成为不少居民出行生活的日常,在地铁中的使用更是得到普及和出行者的青睐。

(二)NFC支付技术

第二种是NFC技术。NFC是一种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早期广泛运用于播放器和耳机或音响的配对操作,与蓝牙的功能类似。由于NFC技术应用场景少,技术不成熟等原因,很多智能手机厂商为了压缩成本取消了手机的NFC功能,导致NFC技术推广受限。但近年来,随着苹果、三星、小米、华为等生产商陆续推出了具备NFC功能的手机,使其具备模拟地铁卡的功能,让NFC技术重新焕发了生机。NFC技术具有安全、迅速、带宽高、能耗低等特点,使用方法也很简单,和使用地铁卡一样,将手机放在闸机上就可以通过了。使用NFC技术模拟地铁卡具有方便携带、易于查询余额及充值等特点,在一些城市,如北京随处可见有人使用这一支付技术乘坐地铁。

(三)NFC技术移动支付的优劣分析

NFC技术最大的优势就是方便。NFC技术具有带宽高、速度快的特点,只需要将手机放在机器上,顷刻间就已完成支付。并且它也很省心,无论手机处于什么状态、网络是否连通、屏幕是否打开,甚至在关机状态下也能完成支付操作。这有助于缓解高峰期间地铁的拥堵情况。使用NFC技术支付不需要下载额外的软件,只需要用系统自带的钱包购买当地的交通卡就可立即使用,有些地区还会不定期搞活动免除开卡费。解决了地铁卡充值的问题,人们不再需要到特定的地点进行充值,直接使用NFC技术在手机上充值即可,还可以随时查询余额。可以说NFC技术极大地简化人们的出行步骤。

NFC技术的另一个优势就是安全。二维码很容易被替换,因为二维码被替换而发生的诈骗案件层出不穷,带来了财产安全隐患。NFC技术因其距离近、不联网的特点,无法进行远程操作,从根本上降低了数据被窃取的风险,在支付时不易被黑客和病毒侵蚀。其连接类型为点对点,意味着第三方无法窃取数据,进一步保护了数据安全。

(四)NFC技术移动支付的发展前景

尽管NFC技术存在一定的发展局限,但综合来看NFC技术仍然具有十分突出的发展前景。NFC技术在智慧交通领域的发展历史较为短暂,但因为受众人群广、使用效果好等优势,已在各大城市迅速推广。目前国内的大部分中高端智能手机都已支持NFC技术并已支持很多地区的地铁卡,如南京、上海等。未来NFC技术有望支持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轨道交通,并且可以和导航系统结合,实现帮人们智能规划行程、避开拥堵等智慧交通的目标。未来人们可以凭借一部手机走遍各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移动支付产业链的不断成熟,NFC技术的普及成本在不断降低。因此可以推断,NFC技术必然会在用户需求更高、成本更低时实现爆发性发展。

三、移动支付安全性问题研究

(一)安全风险来源

安全性问题是影响移动支付业务能力的关键,具体的移动支付涉及用户信息、资金和支付信息等,其风险主要源自于无线链路、服务网、终端等。

(一)移动终端本身安全问题

通常情况,手机作为主要的移动终端,其本身没有进行有效的加密措施,这样容易导致手机可受到黑客的钓鱼网站或是木马程序影响,造成用于信息泄露,进而造成移动功能非法制。而且,手机的丢失也造成的移动支付账户被他人冒用的情况,造成用户损失。

(二)通信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

实际的移动支付中,通过窃听可获取非加密网络信息。尤其是无线网络,其本身为开放性的,再加上短信等数据均是以明文传输方式为主,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则可导致无线空中接口窃听成为可能。借助窃听可获得整个支付流程,并获取用户信息,甚至破解支付协议中的信息。此外,拒绝服务攻击也是地铁移动支付面临的安全问题,攻击者对移动支付服务网络进行破坏,导致移动支付功能障碍。

(三)移动支付方案设计缺陷

当前电信诈骗主要以“验证码”为关键词,尽管当前移动支付借助验证码实现交易的安全强度,增加支付的时效及随机,但验证码也存在明显安全隐患,包括明文传递短信,造成短信容易被窃听,而且验证码的破解难度低,加大了支付安全问题。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指纹识别功能也相应的应用到移动支付中,但指纹识别也存在一定隐患和可破解性。

(四)解决方案

对具体的地铁移动支付安全问题进行研究,针对地铁支付的安全问题,可从终端、网络和设计方案入手。进一步加强终端的安全新,合理对指纹得验证进行运用,做好隐私和访问功能控制。再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机制,合理设置防火墙等,增强安全系数。

四、结语

综上,在信息化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下,移动支付的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并且已经成为未来轨道交通的发展趋势。二维码支付、NFC等移动支付方式的普及在构建智慧交通、解决交通问题上实现了更多可能。移动技术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正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尽管受到一定客观条件的制约,但其优势明显且技术问题逐步解决,未来一定会在城市构建智慧交通的过程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葛华勇.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的新阶段[J].中国金融,2016(6)

[2]刘景文,许玮,吕伯轩,等.基于NFC技术的移动支付系统设计方案[J].电信科学,2018(2)

[3]迟永慧.第三方移动支付的风险与监管对策[J].现代管理科学,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