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学试卷命题的几点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对数学试卷命题的几点思考

叶正强

叶正强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菜坝镇中心小学校凉水井校区644000

中图分类号:G6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8)03-071-02

传统的考试是教师根据内容设计一张试卷,根据学生解答的情况,确定成绩。它主要是以封闭式的知识类评价为主,只关注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忽视了孩子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只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忽视了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长期以来,考试以指挥棒的形式影响着我们的课堂教学,形成了“为考试而学,为考试而教的”应试教育现象,从而使得试卷命题也存在着误区,本文就小学数学试卷命题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命题的指导思想

命题我们应以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和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改变以往过分强调课程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的倾向,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的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和“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新理念,力争让考试成为学生和教师的一次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改进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评价方式等与课程改革同步发展。

二、立足基础——让试题留下思维痕迹

《小学数学测试命题的技术与创新》中说得好:“数学的美不是通过偏题怪题来难为学生,而是通过简单的数学知识营造美。基础知识是更有价值的,经过基础知识营造的问题更容易凸显数学的简单之美。基础知识经过变化也能测查学生的能力。”因此,命题应遵循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突出体现基础性,全面地考查和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针对学生在该学段的学习内容,恰当地进行评价。力求试题覆盖到该学段各章节所学过的重要概念、公式,并将基础性、常识性数学技能融汇其中。学生只要平时把知识掌握扎实了,考试就不成问题。这也体现了“一分耕耘,一份收获”的哲理。

三、一份好试题的标准

纸笔测验作为日常教学测评最常用的手段,其试题命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考试评价的效果,也成为衡量教师专业素养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一份好试题的标准是什么?简单归纳以下几点,供参考。

(一)基于课程标准。

自2001年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来,课程标准成为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考试评价的重要依据。其中,基于课程标准的考试评价是极其重要的一环,既反映了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成为有效推动教育改革的工具。测试题目的开发,必须保持与课程标准的高度一致,即试题所测量的知识、技能和其他心理结构应与标准的相应规定相契合。一份依据课程标准、反映国家对学生期望的试卷,才能算是一份好试卷。

(二)、学科知识准确无误。

一份以测验学生为目的的试卷本身应该确保科学无误,才能对测量产生最基本的公信力和积极影响,这是命题的最基本要求。命题的科学性指的是试题内容要呈现基础的学科知识,确保表述的准确无误以及在观念上体现时代特征,力求避免学科知识的“繁、难、偏、旧”。

(三)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一份好的试卷应该有自己鲜明、正确的价值取向,应该立足于帮助所有学生改善学习而不是惩罚学生。具体就一份试卷的价值取向来说,应当与本学科课程标准所追求的价值观保持一致,一份好的试卷必须蕴含高远立意,彰显核心价值,体现育人功能。

(四)有明确的考核目标。

测试是目的性很强的活动,因此判断一份试卷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看它是否最终实现了考核目标。为了保证目标的落实,关键是严格制订双向细目表来规范命题,避免主观随意性和经验化处理。其中,知识内容维度要有代表性,既覆盖本学科较宽的知识面或主题,又突出重要的知识点,做到点面结合,且各部分权重宜与教学时数的比重相适应;认知水平维度可参照学科的能力水平目标,每一水平与各个知识内容维度对应匹配;赋予各部分的题量和分数必须合理,并选择合适的题型呈现出来,主客观题由于考查的侧重点不同,在搭配上也要讲究。

(五)命题素材来源广泛。

新课程强调情境化和体验性,而来源广泛、丰富多元的命题素材恰恰为一份试题营造多元化情境提供支撑。任何一个学科都拥有自己学库,命题者要善于发现具有数学特色素材资源,并将其转化融入到试卷当中,在测验的同时拓展学生的视野。

(六)呈现形式丰富多彩。

丰富的形式有助于更好地达成目的。无论题型还是试题材料的呈现形式,都可采取多样的形式。从题型方面看,一份试题呈现的题型越多样,所发挥的测验功能就越全面。从试卷的呈现材料看,试题形式丰富多彩,能减少学生阅读的疲劳感和乏味感,提升试卷的亲和度。可视性、可读性强的卷子传递了师者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受学生欢迎的好试卷。

(七)试卷命题在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还应突出体现试卷命题的发展性。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由于学生的认知起点不同,思维发展也不一致,对于一些思维层次比较高的学生来说,应给他们提供一些深层次思考的问题,鼓励他们向知识更深、更广处发展。为孩子们提供充分施展才能的空间。那么,如何在试卷命题中关注孩子们个性发展,提升思维能力,体现试卷命题的发展性,笔者认为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试卷命题应关注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试卷的命题应多角度地让学生去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体现不同学生不同的解答方式。这种命题理念也正是新课程所需要的。

2、试卷命题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知识不仅要包括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还包括这些结果的形成过程,学生通过这个过程,初步理解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是怎样形成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获得和应用的,要在一个充满探索的过程中学习数学,从中感受数学发现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因此,我们的试卷命题要充分体现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

3、试卷命题要突出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

在数学命题中采用新的呈现方式,提供给学生有一定价值的问题情境,从而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经历探究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选择信息、处理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八)注意合理的试题“四度”。

试题的“四度”是指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

信度指多次测试的结果一致性,是反映测试结果免受测量误差影响的程度,是衡量测试一致性的指标。

效度是反映测试实现其既定目标的成功程度,是衡量测试有效性的指标。难度是衡量测试难易程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是:试题难度=全体学生该题的平均分&pide;该题满分分数。难度值越大,通过率越高,试题越容易。不同性质的考试所需的试题平均难度有所不同,选拔性的高考难度一般介于0.5至0.6,通过性的学业水平考试难度一般介于0.7至0.8,日常的检查性考试难度可以更高一些。

(九)编辑规范、编排合理。

试卷文字的表述严谨,简明扼要,使用的语法和标点符号符合规范,呈现的图表要与问题材料形成统一的整体,符合学生的阅读习惯。试卷编排一般按照客观性程度的高低排列各种题目类型,客观性程度较高的选择题、是非题、填空题在前,客观性程度较低的解决问题后;同类试题由易到难排列,设问也要层层递进,避免学生在交错的试题类型和过难的试题中浪费时间。使用图表、照片或清晰度要求较高的资料时,应该特别注意印刷清晰,便于阅读。

总之,试卷命题要体现数学学科的特点,注重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与应用,努力创造探索思考的机会与空间。同时注重考查学生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在命题的创新上要有所作为,既利用各种传统题型,又适当采用新颖的题型,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更多融入试卷之中,使小学数学命题能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