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观察

方芳

黑龙江省第二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要:目的:冲击波疗法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标准的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6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方法治疗;观察组在传统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冲击波疗法治疗,1次/周,共4周。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偏瘫肢体痉挛改善情况较好,且观察组在肢体痉挛的缓解、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疗效肯定。16周随访时,对照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较4周治疗结束时有所下降(P>0.05),而观察组虽有所下降,但下肢运动功能仍高于对照组患者水平(P<0.05)。结论:冲击波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肢体痉挛,可作为一种经济安全的辅助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临床观察

ClinicalObservationofShockWaveTherapyforLimbSpasmafterStroke

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theefficacyandsafetyofshockwavetherapyforlimbspasmafterstroke.METHODS:Itwillbeuptothestandard.FromMay2017toMay2018,60patientsinourhospitalwererandomlypidedinto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30casesineachgroup.Thecontrolgroupwastreatedwithtraditionalmethods,whiletheobservationgroupwastreatedwithshockwavetherapyonthebasisoftraditionalmethods,onceaweekfor4weeks.Results:Aftertreatment,thehemiplegiclimbspasmintheobservationgroupwasbett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P<0.05),andtheeffectoftheobservationgroupwasbett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inthealleviationoflimbspasm,improvementoflimbmotorfunctionandimprovementofdailylivingability(P<0.05).Atthe16-weekfollow-up,themotorfunctionofthepatientsinthecontrolgroupdecreasedcomparedwiththatattheendofthe4-weektreatment(P>0.05),whilethatintheobservationgroupdecreased,butthelowerlimbmotorfunctionwasstillhigherthanthatingroupA(P<0.05).Conclusion:Shockwavetherapycaneffectivelyimprovelimbspasmafterstroke,andcanbeusedasaneconomicalandsafeadjuvanttherapyinclinic.

Keywords:shockwavetherapy;limbspasmafterstroke;clinicalobservation

近年来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升高,其较高的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发病后的生活质量,特别是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是造成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1]。冲击波疗法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声波,这种声波的特殊性表现在其具有很高的峰值压力(100Mpa)、压力上升时间短(<10ns)、脉冲时长极短(10μs)的特点。我科于2017年开展冲击波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疗效肯定,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符合标准的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6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纳入标准: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诊断标准;并经CT和MRI证实的脑梗死或脑出血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查体配合、无认知功能障碍、无严重失语;病程3—12个月;年龄35—65岁之间;患侧肢体Brunnstrom运动功能Ⅱ—Ⅳ期;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均有下肢肌肉痉挛状态,且分级达到2级或2级以上;口服抗痉挛药物效果差或不良反应大;肉毒毒素治疗及冲击波治疗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两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病变性质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疗法治疗,观察组在传统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冲击波治疗治疗,采用比利时Gymna公司ShockMaster500体外冲击波治疗仪进行治疗,治疗前向患者告知治疗相关情况及可能出现的不适反应,消除患者顾虑,嘱其采取舒适体位,在患侧腓肠肌、比目鱼肌肌腹皮肤表面均匀涂以耦合剂,将探头紧贴肌腹给予冲击,并避开血管、神经走行的解剖学位置,冲击波压力强度为2Bar,冲击频率为8Hz,冲击次数1500—2000次,每周1次,共治疗4周。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版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如不同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则进行posthoc多重比较。MAS比较时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

2.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既定治疗,且未出现不良反应及副作用。治疗后观察组偏瘫肢体痉挛改善情况较好,且观察组在肢体痉挛的缓解、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疗效肯定。16周随访时,对照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较4周治疗结束时有所下降(P>0.05),而观察组虽有所下降,但下肢运动功能仍高于对照组患者水平(P<0.05)。

3.讨论

痉挛状态是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特征性表现之一,脑卒中后常常出现偏瘫肢体痉挛状态,严重或长期持续痉挛状态,会出现肌肉纤维化、疼痛,关节僵硬、挛缩,严重影响患者运动功能。冲击波治疗(ESWT)是一种全新的无创治疗技术,具有非侵入性、操作简便、无痛、无辐射危害、并发症少、风险低、周期短、费用相对低廉等优点。在本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完成既定治疗,且未出现不良反应及副作用[3]。治疗后观察组偏瘫肢体痉挛改善情况较好,且观察组在肢体痉挛的缓解、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疗效肯定。16周随访时,对照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较4周治疗结束时有所下降(P>0.05),而观察组虽有所下降,但下肢运动功能仍高于对照组患者水平(P<0.05)。

综上所述,冲击波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肢体痉挛,可作为一种经济安全的辅助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郭佳宝,朱毅,陈炳霖,等.放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系统评价[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32(2):207-212.

[2]王虹,赵晨光,袁华,等.A型肉毒毒素联合冲击波疗法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状态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32(7):773-778.

[3]于明江·木拉提.滋阴通络解痉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D].新疆医科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