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性房颤心房血栓形成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持续性房颤心房血栓形成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杨红王莉郭健

杨红王莉郭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830001)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年龄﹑房颤病史﹑左房内径﹑左室内径及射学分数,探讨这些因素与左房血栓形成的关系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在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400例资料完整的房颤患者,年龄18~92岁,其中男性228例、女性172例,经食道及心脏超声检查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分别记录患者左房内径,左室内径及射血分数。结果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血栓组与非血栓组的年龄﹑左房内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左房内径与非瓣膜性房颤并发左房血栓形成独立相关,但房颤病史﹑左心室内径﹑射学分数与非瓣膜性房颤并发左房血栓形成无显著相关。结论年龄﹑左房内径是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左房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加强患者的护理工作,积极控制左房内径可降低左房血栓的发生率。

【关键词】持续性房颤血栓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6-0075-01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会引发血栓并发症。目前针对房颤血栓所了解的可能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瓣膜病、慢性肺部疾病、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栓塞、甲亢、心包炎等等,与饮酒、精神紧张、水电解质或代谢失衡、严重感染等有关。但针对老年患者危险因素如何,值得探讨。本研究针对房颤患者左房血栓形成的因素及采取的相应护理对策做一探讨。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在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400例食道心脏超声且资料完整的房颤患者,年龄18~92岁,其中男性228例、女性172例。

1.1.1纳入标准:按照ACC和AHA2006年“心房颤动治疗指南”对患者进行分类:(1)阵发性房颤:房颤持续时间<7d,能自行终止;(2)持续性房颤:房颤持续时间>7d,不能自行终止;(3)永久性房颤:除外阵发性和持续性,持续时间长不能复律终止或以前未行复律治疗。

1.1.2排除标准:患者有瓣膜性心脏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各种急、慢性感染,风湿活动,慢性肝病,肾病,恶性肿瘤,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等疾病。

1.2研究方法

1.2.1研究分组:TEE检查心房内存在血栓或自发性回声显影为左房血栓。血栓组:TEE检查心房内存在血栓或自发回声显影。非血栓组:TEE检查心房内无血栓或无自发回声显影。

1.2.2研究内容:记录左房内径,左室内径及射血分数,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探讨引发左房血栓形成的因素。

1.2.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X2检验,非瓣膜性房颤并发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两组在性别以及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

2.2非瓣膜性房颤并发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非瓣膜性房颤并发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与左房内径与非瓣膜性房颤并发血栓形成独立相关(P<0.05),而房颤病史﹑左室内径﹑射学分数与非瓣膜性房颤并发血栓形成无显著相关见表1。

表1两组一般临床情况

3.讨论

3.1引发房颤左房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Framingham流行病学研究发现,65岁人群房颤的发病率在4%左右,到75岁时,房颤的发病率高达15%。房颤主要危害为血栓栓塞性并发症,非瓣膜性房颤使患者的脑卒中率升高5.6倍,最近一项研究分析了1042例脑卒中患者的病因机制,其中心源性栓塞占32.1%,成为脑卒中最常见的原因。在心源性栓塞中,67.1%为房颤患者[1]。本研究认为左房内径的扩大容易并发左房血栓。

3.2预防持续性房颤心房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

3.2.1针对高龄患者加强病情观察及护理

要注重观察高龄房颤患者皮肤黏膜有无瘀斑、淤点、牙龈出血,鼻出血等,观察尿、便、痰的颜色、形状。护理操作中要轻柔,延长针眼按压时间,做好患者肢体被动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备好止血药物,以备应急使用。定期监测凝血指标(D-dimer)。

3.2.2注重护士心脏彩色超声相关培训

在对患者进行二维超声,M型超声心动图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过程中,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心电图的波形,及时发现异常心电图并报告,加强巡视;定时监测血压,观察患者面部表情和精神状态,包括患者神志、感觉、情绪等,同时备好急救物品和药品。

3.2.3房颤患者日常护理注意事项

房颤的病人不宜作剧烈活动,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避免过重身体的力量活动。但在心功能允许情况下,可举行数量适宜的轻身体的力量活动或轻身体的力量的工作。

4.小结

房颤是快速心律失常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心脏结构和功能正常者,持续性房颤引起的血栓栓塞是主要的致残和致死的原因。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病情,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对做好房颤患者血栓形成的监测和预防是极其重要的,也是保障房颤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AgarwalAK,VenugopalanP.Leftatrialspontaneousechocontrastinpatientswithrheumaticmitralvalvestenosisinsinusrhythm:relationshiptomitralvalveandleftatrialmeasurements[J].IntCardiol,2001,77:63268.

[2]HylekEM,SkatesSJ,SheehanM,eta1.Ananalysisofthelowesteffectiveintensityofprophylacticanticoagulationforpatientsfibrillation.NEnglJMed,1996,335(8):540—546

[3]罗湘俊,唐健.房颤患者左房内径与血栓前状态.中国实用医药,2007,12(2):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