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成长——论《城南旧事》主人公的感情与成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2

爱与成长——论《城南旧事》主人公的感情与成长

张扬

云南师范大学华文学院、国际汉语教育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摘要:《城南旧事》采用儿童视角,使小说充满质朴、清新、纯真的感觉,小说中英子感情细腻丰富、心地善良,她与各种世人不愿接触的人产生了深厚的友谊,对卑微的生命充满怜悯,对家人充满了爱。最终英子在朋友和亲人的离去中逐渐成长,肩负起了一份对家的责任。本文简要分析小说主人公的感情,有情亲、友情、对家的热爱、对家的责任,再次呈现小说“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

关键词:亲情,友情,爱,责任

一、亲情与友情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一首《送别》道出了离人的不舍与无奈,道出了内心最柔暖的悲伤,也道出了些许温暖的回忆,更道出了英子对故人、故土的深深的思念。小说《城南旧事》整本小说共9万9千字左右,分为五个部分:《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由英子为主线连贯起来,五篇也可以各自单独存在。文章以英子的所见所想铺陈开来,缓缓道来英子在北京的童年。

纵观前任对《城南旧事》的关注和研究,其着眼点和研究结果可以总结如下:第一、童年情绪与儿童视角。林海音女士想要将过去愉快的童年保留下来,想要记录童年中的每一个人、每一年事、甚至听到的每一声吆喝,童年是她永远追寻的、是她恋恋不舍的。作者用孩子的视角,以第一人称来展开故事。故事讲述从六岁到十三的英子的所见所闻所感,儿童的世界单纯、善良、充满快乐,儿童对周围人与事充满好奇,却对它们的观察力与理解力是有限,英子的成长过程更是连缀了一连串的不解与疑惑。林海音以儿童视角描写童年世界,带给人的是一种时光倒流的共鸣。作品的魅力在于她用心灵触摸生活的美与趣,用自然真挚的文字叙写着真实而感人的童年世界,引发人们对记忆的遥思。慢慢的读,默默的想,心头犹如飘过一缕思恋的游云,淌过一条缓流的清溪。于是,冬阳下的驼队;悦耳动听的铃声;小胡同里的井窝子,穿街绕巷的“唱匣子”,以及痴情绵绵的秀贞;浑厚纯朴的宋妈,草丛中的偷儿,歪着嘴笑的兰姨娘……所有的一切,随着小说淡雅、细腻的笔触,一一浮现在我们的眼前……第二、思乡之情。背景是林海音女士魂牵梦绕了半生的地方。“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背景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第三、留白。小说中的英子总是处于困惑只中,她的心中有很多问题要问,但是大人们总说“你还小,说了也不明白”,所以英子观察到的周围人和事总是让她弄不明白,分不清楚,就像她分不开海跟天,也分不清“好人”跟“坏人”。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留白,留下的是英子的困惑和不解,也是儿童世界的淳朴和真实,使得整部小说有意犹未尽的感觉,也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二、家是满满的爱

《城南旧事》五个小故事就是几个家庭悲欢离合的写作,以家为创作场景,家庭是展示人物命运的最真实的舞台。秀贞领着千辛万苦找回的女儿去寻找未婚夫去,只是想有一个团圆的小家,这是她这些年来的执着,但是最后却惨死车轮下。“蹲在草地里的人”本也是憨厚诚实的人,只是以自己最大的能力支撑着自己的家庭,支撑着弟弟未来的梦想、未来的人生,即使是落入了法网,也心胸坦荡,心灵里依然荡漾着一丝无悔的欣慰。兰姨娘一生漂泊,和英子最相似,她大胆的逃离自己不喜欢的家庭,勇敢的追寻自己真正幸福的家庭,最终和“四眼狗”远走他乡,林海音对努力抗争命运、追求自我的女性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宋妈为了生计离开了自己的亲生骨肉,离开了自己的家,但是最后依然要回去那个家,那个带给她伤心和失望的家。每段故事的主人公都是茫茫人海中最卑微的人,他们尽全力在这苦难的生活中寻找一丝光亮、寻找希望和生机,他们有这最卑微、最简单的愿望,实现起来却是如此的困难,书中充满了作者对他们的怜悯之情。虽然这五个家庭命运坎坷,但是却让英子感悟到家的美好,因为人人在追求它,即使过程艰辛异常;也让英子更珍惜自己的家,深深的爱着它。

和大多数人相比,英子的童年无忧无虑、生活富裕、快乐又幸福。她没有妞儿的痛苦,不用挨打,不用吊嗓子,她可以自由的支配自己每天的时间,在外别人叫她大小姐。这样的生活使英子对他人的遭遇充满同情,她不明白别人的生活为什么是那样,她希望每个人都达到自己的心愿。每段故事结尾,都会有人离开英子,开始他们不同的生活,他们存在过,给英子留下的只有回忆和淡淡的忧伤,以及多年后英子对他们深深的思念,同样结尾的方式,其实是在预示最后父亲的离去。本文五个故事,由浅到深,从没人理的“疯子”秀贞、草地里素不相识的“朋友”、邻居家的兰姨娘,再到每日和自己一起生活,为英子做饭、梳辫子,哄弟弟的宋妈,最后是骨肉至亲的爸爸,英子的悲伤在爸爸离开后达到了极点,却没有任性大哭,因为此时她的坚强胜过悲伤。此时小说发展到了高潮,也到了结尾。

三、结尾

“乡愁”,或者“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是读者对《城南旧事》基本的感情定位。林海音女士对书中描写的任何一个人物都充满了感情,充满对他们的不舍和同情,这样正是给了读者忧伤的感觉,也是体现作者善良的地方。除此之外还有些许快乐在里面,这是童年的回忆、永恒的记忆,童年中出现的人都是英子的朋友,英子对他们都有特殊的感情,即使最后都离开,但都是英子生命中出现的非常重要的人,他们和英子相处过、存在过,就是英子的快乐。这些经历再次说明,成长是要经历分离、经历痛苦的,是成长的必经之路。看似所有都有悲惨的命运,其实他们只是承受着自己命运的分离和痛苦,就像英子一样,英子在长大,他们也在变化,也在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勋鸿.扫描台湾文学在大陆当代文学史上的定位曲线---以林海音人文为例[J].社会科学家,2006年9月.

[2]张祖群,祖文静.乡土背景:《城南旧事》的老北京影像[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14年3月.

[3]许军娥.论《城南旧事》的景点化历程[J].探索与争鸣,2009年第11期.

作者简介:张扬,女,汉族,甘肃庆阳人,云南师范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