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导入教学”的重要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2

数学教学中“导入教学”的重要作用

陈连博

河北省枣强县第五中学陈连博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导入教学”对学生学习数学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本文就常用的几种“导入教学”作一浅析。

一、趣味式“导入教学”

从与课题有关的趣味事例出发,引入课题。

例如,讲“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一节时,先讲公元前600年前左右,泰勒斯用一根棍棒测出金字塔的故事,引入课题。

趣味式“导入教学”注意紧扣课题,力求所占时间少,语言精炼,不能喧宾夺主,影响正课内容的进行。

二、实例式“导入教学”

在开课时,用与新授内容有关的实际例子来导入课题,这是一种由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方法,它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讲“解任意三角形”一节时,我们采用这样的“开场白”:你能否不过河测出河的宽度?不上树测出树的高?然后指出,这些问题可以运用“解任意三角形”的数学知识得到解决。

用实例式“导入教学”要注意切合学生的理解范围,注意实例与课题内容的一致性。

三、复习式“导入教学”

以复习与新授课有关的已知数学知识导入教学。“温故而知新”这是数学导入教学中常见的方法。复习旧知识,不仅使旧知识得以巩固,而且借以铺路、搭桥,引入新内容,以衔接自然,浑然一体,轻巧登上又一知识台阶。

例如,我们指出“勾股定理”和“锐角三角形”给出了直角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关系,那么,任意三角形中是否也有类似的关系呢?这就是我们将学习的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内容。

复习式“导入教学”使学习不满足于已有知识,把拓广知识、学习新知识变成了他们急切的要求,课堂学习气氛当然十分浓厚了。

四、问题式“导入教学”

通过提出与新课有紧密关联的问题导入教学。问题式导入教学,能唤起学生的自觉思维,并使新授课集中,目标明确,一旦所提问题解决了,新授内容也就开始有所理解了。

例如,在讲“三垂线定理”一节时,开始复习平面的垂直与斜线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问题:

(1)平面的垂线与这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的关系是什么?

(2)平面的斜线是不是不可能垂直与这个平面内的一直线呢?

(3)该平面内的直线满足什么条件就和斜线垂直呢?

利用立几教具演示,即实例式引入“平面内一直线如垂直射影即和斜线垂直”。归纳讲解三垂线定理的应用及其注意点。

问题式“导入教学”要求提出的问题内容在新授知识中应彼此衔接,有逻辑性,问题要深入浅出,层层展开,串联起来前后呼应,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问题式教学中要仔细观察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及时发现学生思考中的障碍,帮助他们启迪,突破难关,只要学生有所“发现”都要及时与予鼓励,使学生回味解决问题后的愉快,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推动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五、点题式“导入教学”

教师上课就单刀直入地告诉学生这堂课要讲的内容、重点,使学生做到目的明确,心中有数,思维迅速定向。

例如,“三角函数”与前面学过的内容迥然不同,可以开门见山讲述“三角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符号”、……内容集中,重点突出,便于把学生的注意力佷快引入到重点内容的探索之中。

点题式“导入教学”层层清楚,重点突出,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认真思考教师所提的问题,同时也能保持教师讲授知识的主动性、流畅性和贯通性,因而时间上比较节省且新授课堂教学易为教师所控制。

六、设疑式“导入教学”

思维从疑问开始,在导入教学中通过精心设计的复习内容,设置问题,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例如,讲“二项式定理”之前教师问:“今天是星期一,再过54882天之后的哪一天是星期一?”学生一定会想:这么大的数,怎么能很快算出它被7除的余数呢?在学生渴求解的当儿,教师开讲,学生就会感到如同下了一场及时雨。

设疑式“导入教学”使学生欲罢不能,必然寻根问底,要弄个水落石出,探得个究竟。因此,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精神饱满,思维活跃。

七、名人名言式“导入教学”

人们对名人是崇拜的,名人名言浓缩了人类的智慧,闪耀着哲理的光芒。贤者的教诲犹如甘甜的雨露,滋润着人们的心田,对后人有启蒙和引路的作用。数学的起始课,不妨引用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话:“宇宙之大,核子之微,火箭之速,日用之繁,无所不用数学”,以及苏联教育家加里宁的名言:“数学是锻炼思维之体操。”以此来昭示数学的用途之广、之大,从而引起学生对数学的重视和兴趣。

八、发现式“导入教学”

设计一些试验,指出一些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归纳结论。

例如,讲“三角形三个内角和为180°”时,我们先让学生(事先已带好工具)用纸剪几个任意三角形,然后把三个角剪下拼在一起,这时他们发现,自己任意剪的几个三角形三内角都拼成了一个平角,再看别人的也一样,全班得出了同一情况,大家发现了“三角形三内角和等于180°”这个规律。下面的证明也在拼凑中得到启示,学习情绪很高。

发现式的“导入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各有千秋,各有特色,但其作用大体有以下几点:

(1)承上启下:以旧知识作为新内容的铺垫和桥梁,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一个知识的殿堂。

(2)引人入胜:教师新颖别致、妙语如珠的开头语,振奋学生的精神,引发学生的兴趣,很快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投入到探索新问题之中。

(3)开宗明义:教师第一句话就指明要讲的内容、重点,直接把学生领入一个新知识天地。

那么,教师如何才能设计出成功的运用“导入教学”呢?

(1)要认真钻研教材,不仅要掌握本章节的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而且要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教材的系统结构。

(2)要深入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思维。

(3)要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素质,不仅要有较高的数学造诣,而且要有史地文等多学科的知识。

“导入教学”是一堂课的“开场白”,也是一门艺术。只要我们每位教师广泛涉猎知识,悉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潜心研究学生的心理,把握住教学大纲和教材,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就会使每一节课的“导入教学”都能令人耳目一新,从而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见每一节课的“导入教学”都十分关键,值得我们反思,怎样掌握好方法和技巧与教学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