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构建生命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合理构建生命课堂

张燕

张燕(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城关黉学门小学陕西乾县713300)

中图分类号:G6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9)02-164-01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精神世界里特别善于发现,研究,探求,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的让学生多参与合作,提供展示舞台。

一、心灵得到震撼的课堂

“三秒钟的激情便是生命的启航。”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那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想只有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才能把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出来,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在理解、感悟语言文字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个性

案例二:《我不是最弱小的》是人教版语文第四册的一篇课文,课题是萨沙带着自信、坚强和自豪想说的一句话,也是作者激励我们每一个孩子挺起腰板自豪地说出的一句话。我今天从课堂片断来谈谈。

师:哎呀!那朵刚刚开放的蔷薇花不知怎么样了?我们赶紧去看一看吧!(课件显示: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假如你现在就在这朵弱小的蔷薇花旁边,你会做些什么?

生:我会保护它。

师:萨沙和你们一样,也想保护弱小,让我们去看看萨沙是怎么做的?快去书中找找吧!(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萨沙掀起雨衣,轻轻地遮在蔷薇花上”)

指名读

师:(引读)妈妈,我现在还是最弱小的吗?

生齐读(高兴地):不,不,你能保护更弱小的,你是勇敢的孩子啦!

师小结:此时无声胜有声。一件雨衣你让给我,我让给你,那是一片片浓浓的亲情,一句句无声的教育。父母的心意你们明白了吗?萨沙明白了吗?同学们,被人爱是幸福的,但是当你去爱别人,把爱给予比你弱小的人时,你会是最快乐的。难怪只有五岁的萨沙也想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

师:那么在你们生活中有需要你保护的弱小吗?

生:我觉得小草需要我们保护。

生:我觉得那些流浪的小猫小狗需要我们保护。

生:我觉得小同学需要我们的保护。

师:我听出来了,你们都能保护比自己弱小的生命,都是有爱心、勇敢的孩子。现在,让我们挺起胸,一起自豪地说——

生:我不是最弱小的!!!

值得一说的是,我的感动是在教的过程中迟迟而来的,是未曾预约的感动。从教以来,总觉得自己理性多于感性,所以总怕上《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类的课文,恼恨自己没有催人泪下的功夫。所以对《我不是最弱小的》一篇课文,我也由排斥转为惧怕,因此在备课过程中翻阅了几种版本的教案,又把教学用书揣摩了又揣摩,教材的知识点重难点已熟谙于心,但还是产生不了共鸣。教学中,在学生朗读描写蔷薇花的句子时,清新优美的文字,一下子牵动了我的怜爱之情。在一次次质朴地对话中,又向我展示了萨莎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行为,我不禁为这一家人从心底里自然流露的纯朴真挚的爱而感动,为这份轻轻传递着的爱创造了那么温馨和谐的生活而震撼!突然间让我与学生的对话中生出无限的激情。

此时,我明白了,上好一堂,作为教师首先要和文本对话,相由心生,感动更由心生。备课要求我们将知识点、教学流程熟谙于心,但是教师的引言,导语决不能刻板的套用,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在设计时一方面强调关注文本,既注重语言文字的基本功训练,又突出文章情感思路的揣摩;一方面力求走进学生心灵,既引领学生与鲜活的文字对话,既有与文本本身的有声交流,又有与自己心灵的无声倾诉。这两者的体现都借助于和谐、自然的对话形式,在整个对话的过程中又力求在朗读中简简单单地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把文本和学生的生活有机融合,给学生一个自主品味的空间。让学生知道自己能保护那些弱小东西,这样他们的心灵才能受到震撼。

二、洋溢生命活力的课堂

课堂是学生成长的土壤,民主、和谐、宽松学习的氛围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阳光雨露,最终让课堂成为学生生命的绿洲。自主参与学习是一个人生存的一种基本能力。课堂教学对参与者具有个体生命价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案例四:《恐龙的灭绝》看似故意,扶放无痕。

导入新课时,我先出示了大量的有关恐龙的图片,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但是不光是简单的看,还要求他们看完以后还请他们用一句或者几句话来说说你最喜欢的那只恐龙,让学生在自己已有生活经验来谈恐龙,激活了原有体验,激发求知的兴趣,让孩子们在迫不及待、跃跃欲试的心态下进入课文。这样既拉近师生之间的课堂距离,又自然引入语文教学的主题;既注重课堂说话的训练,又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既是师生之间情感的纽带与通道,又是实现文本与学生对话的构建。

让学生用简短的话总结灭绝原因时,我说:“王老师也特别喜欢恐龙,可是我只知道一种灭绝原因,又怕被你们抢先说了,我先来总结一下——‘寒冷说’。”孩子们此时茅塞顿开,从他们的小脸上可以看到,被我抢走一种说法的不甘和向只会一种说法的我挑战的决心。老师的看似故意,一来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二来不露痕迹地给孩子们作了示范,尊重了学生自主学习愿望。

语文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获得充分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放”之后的“扶”才能发展学生的智能,才是学生所需要的。“扶”要扶得精巧。教师要扶在学生的疑处,“扶”在学生的难点处,“扶”有困难的学生。“扶”不但要帮助学生弄懂“是什么”,还要引导学生知道“为什么是这样”,更要点拨学生弄清“怎样做”,即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学习方法。从中我们培养孩子们学习的自信与勇气,便不难触摸到孩子们丰富的思维,甚至可以激活孩子们对于语文学习沉睡着的心灵。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时代不断地发展,知识不断地更新,学习永无止境。时至今日,我们的课堂已经成了千帆竞技,百花齐放的智能培养胜地。我们深刻体会到:语文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多么的重要。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教师自然就面临着亘古未有的巨变,担负着艰巨而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