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总承包模式对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推进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EPC总承包模式对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推进作用

朱凯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工程建设咨询有限公司

摘要:目前,建筑行业已经进入到升级与转型的重要阶段,要想实现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的发展,就要努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基于此,本文将从EPC总承包模式对装配式建筑的推进需求出发,分析EPC总承包模式对装配式建筑的推进作用,并探究具体的推进思路,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合理化的帮助和建议,更好地运用总承包模式。

关键词:装配式;总承包模式;建筑行业

引言:装配式建筑实现了管理和技术的交叉,具有高度集成的主要特点。由于建筑行业原有的管理模式不能够完全符合现阶段装配式建筑管理的全过程需求,使得建筑行业急需创新装配式建筑的管理模式,而EPC这一总承包模式能够与装配式建筑高度契合。因此,研究EPC总承包模式对装配式建筑的推进作用意义重大。

一、EPC总承包模式对装配式建筑的推进需求

(一)总承包模式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顺应行业需求

运用总承包模式是建筑行业中装配式建筑的必然需求。当前装配式建筑企业缺乏能力、缺少完备科技体制、施工造价高等多种问题,导致装配式建筑发展被极大影响,急需对管理的模式进行创新,使原有粗放状态全面改变。运用总承包模式以后,装配式建筑做到了一体化的全过程管理,降低成本的同时对产业链的资源进行了优化,让各方面效益都做到最大化,满足了装配式建筑的装配式施工与工厂化生产,并解决了装配式建筑的多种问题,指引了装配式建筑今后发展路线。

(二)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具有政策导向

2016年,我国国务院颁发了装配式建筑相关发展的意见,给出装配式建筑发展未来任务与目标,运用总承包模式便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截至2018年底,中国EPC累计完成9059亿美元,签订合同额9593亿美元。有对外承包劳务、工程合作经营权的公司增加到7000余家。但是,国内装配式建筑依然在初期发展环节,技术没有完全成熟,没有健全的相应机制,而且管理方法上也很落后。由于中国要求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建筑行业在这一政策导向下,既可以借助装配式建筑的快速发展使原有建筑生产方式发生转变,推进现代化建筑产业的发展,又能够让城镇化发展、供给侧改革等各种要求有效落实。在未来,国内将会不断增加在装配式建筑方面的投资力度,提出更高的装配式建筑环保、社会、质量、进度等要求。从这里不难发现,对装配式建筑主要管理模式进行创新,积极运用总承包模式将会变成必然的趋势,让施工、生产与设计的管理实现一体化,将产业集成具有的优点充分发挥出来,有效推进装配式建筑未来发展。

(三)总承包模式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符合创新需要

落后的管理模式是装配式建筑最大的一个发展问题,大量项目依然采用原有管理模式,让运维、施工、生产与设计等多个环节完全脱节,无法将装配式建筑中强大的产业链优势发挥出来,即便运用全新建造技术与方法,也难以在传统管理模式下改善这一现状。要想充分推进装配式建筑未来发展,管理模式的创新是不可逆转的趋势,需要采用与装配式建筑相契合的总承包模式来推进所有产业链发展。

二、EPC总承包模式对装配式建筑的推进作用

装配式建筑具有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多样化设计等鲜明特点,可以符合总承包模式管理集成化,能够对装配式建筑当前发展过程中存有的欠缺管理组织系统、信息化管理程度偏低、未完善产业链等问题,总承包模式能够将其有效解决。近些年,国内政府出台了大量政策,倡导发挥总承包模式对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推进作用,这使得总承包模式逐渐变成装配式建筑未来发展的重要选择。通常来讲,总承包模式对装配式建筑的推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通过总承包模式推进装配式建筑造价降低

成本是推进装配式建筑重要的发展问题,引入总承包模式以后,总承包商是项目领导者,可以站在全局角度展开各项管理的工作,加强采购、设计、装配等多个环节的深入交叉,能够在设计环节对物料与构件部品进行明确,再集中开展规模化采购的工作,使整个装配式建筑的采购成本大大减少。同时,统一的总承包商管理模式下,不同参与方能够统一目标,都将装配式建筑整体目标作为自身目标,在全过程中对各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使不同参与方与不同专业的信息协调、沟通得到统筹,从而减少工作负担,推进装配式建筑整体工程造价的降低[1]。

(二)通过总承包模式推进装配式建筑资源整合

运用总承包模式,装配式建筑的不同产业链资源能够得到充分整合,将整个产业链具有的优势全面发挥出来。在原有项目管理的传统模式中,装配式建筑存在一个相对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施工、生产与设计三者彼此之间处于一种脱节状态,没有形成完善、完整的产业链。但总承包模式能够将所有产业链中的资源加以整合,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让装配式建筑的管理、施工、生产、规划形成闭合的完整产业链,将装配式建筑效益、效率最大限度发挥出来,有效加强装配式建筑资源的整合。

(三)通过总承包模式推进装配式建筑的组织化

总承包模式运用到装配式建筑以后,业主只需将自身投资的意向表现出来,总承包模式就能够将项目功能策划、设计以后相关工作自动完成。进入设计时期,总承包的单位参加到装配式建筑过程中,开展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生产、施工、装配的整体统筹、规划,让装配施工、构件生产与设计做到高度融合与交叉,进行设计、采购、生产、施工的统一全过程管理工作,让装配式建筑高度的组织化得以实现,确保装配式建筑得到精致、高效的建造。若引入bim的有关技术与系统,对装配式建筑的装配、制造与设计的完整性、系统性进行全面考虑,还能够实现装配、制造与设计的一体化,让装配式建筑更好地发挥自身优点。

(四)总承包模式推进装配式建筑工期缩短

通过总承包模式来整体设计装配式建筑,从设计环节开始进行施工、采购、生产方案的制定,能够让不同阶段的交叉更加合理,使工期大大缩短。确保现场的装配技术与工厂的制造技术彼此协调,让生产的构件充分吻合装配式建筑现场的具体需求,这样也能将整个装配式建筑的周期缩短。若引入bim相关技术与系统,总承包商还能进行一系列统筹管理,使不同专业与不同参与方的信息可以第一时间共享、交互,在减少误差的同时充分提升装配式建筑效率,防止沟通与交流不畅的问题发生,节约了彼此间的沟通时间,有效地推进装配式建筑工期的缩短[2]。

(五)通过总承包模式推进装配式建筑效益提高

装配式建筑发展中还存在两个影响因素,那就是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现阶段,装配式建筑使用各种新型建筑技术时依然沿用粗放的传统管理方法,使装配式建筑整体的效益与质量很难符合预期效果。在运用总承包模式以后,可以把装配式建筑中各种管理问题充分解决,如施工和设计脱节、层层分包等,让装配式建筑管理工作的效益、效率得到全面发挥,从而推进装配式建筑效益的提高。

三、EPC总承包模式对装配式建筑的推进思路

为了使总承包模式对装配式建筑的推进作用进一步发挥,让装配式建筑实现现代化发展,需要对整体推进思路进行明确,具体思路如下。首先,应对总承包模式和装配式建筑二者具有的契合点进行明确,不难发现,二者都具有管理一体化的核心理念,通过管理集成化思想理念为装配式建筑构建总承包模式,能够让施工、生产、设计这三个环节彼此融合与联系[3]。

其次,整个装配式建筑的项目管理中,总承包模式会全面加入到运营、施工、生产与设计等四个环节。项目管理主要包括沟通、费用、进度、质量、信息、合同、组织等七项重点内容,相关人员运用总承包模式时需要对以上七项重点在四个环节内的管理进行深入考虑。

最后,在运用总承包模式时,应重视bim技术与系统的强大功能。作为一种信息化的工具,bim在集成管理过程中采用了数字化的形式,能够全面吻合总承包模式与装配式建筑,通过总承包商构建bim中心,让装配式建筑中供应商、分包商、总承包商、业主等多方实现信息共享与交互,让不同参与方间存在的不对称信息情况大大减少,全面共享和交互装配式建筑的运营、建造、设计等多种信息。在装配式建筑的统筹管理中,总承包商需要把设计当作导向,把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现场当成主要核心,让管理实现规范化、信息化,使装配式建筑管理的效益与效率都得到提升。

结语:总而言之,研究EPC总承包模式对装配式建筑的推进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关人员应意识到EPC总承包模式在造价降低、资源整合、组织化、工期缩短、效益提高等方面对装配式建筑的推进作用,充分、合理、有效地运用EPC总承包模式,从而推动建筑行业的长期、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成波,鞠其凤.孟加拉达卡达舍尔甘地污水处理厂EPC总承包项目“一体化”管理模式创新探讨[J].水电站设计,2018,34(03):49-54.

[2]韩忠培.高校建设工程EPC总承包模式业主风险防范——以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建设项目为例[J].高校后勤研究,2018,(05):45-46.

[3]孙晖.基于装配式建筑项目的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深圳裕璟幸福家园项目EPC工程总承包管理实践[J].建筑,2018,(10):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