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及康复指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及康复指导

石梦洁&nbsp,吴慧

石梦洁吴慧(陕西省延安市七里铺市人民医院陕西延安716000)

【摘要】目的是应用髋关节置换术使患者尽早地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减轻疼痛。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护理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7-0282-01

1临床资料

2009年-2012年,我科对10例患者施行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25-80岁。

2术后护理

2.1一般护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详细记录,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立即处理。

2.2观察术后伤口渗血情况:注意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引流管勿打折受压,随时挤压引流管,防止有凝血块堵塞引流管。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及性质,并做好记录。保持床单元的整洁、干燥,如有污染及时更换。保持伤口敷料干燥、清洁,有浸湿脱落时及时更换,术后遵遗嘱使用抗生素预防伤口感染。

2.3保持正确体位,防止关节脱位:术后避免术侧关节伸直内收,保持患肢外展30°中立位,可穿硬底鞋外固定,膝部可垫小枕,防止关节内收,以防关节脱位。

2.4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患者行肺功能锻炼,如吹气球等。

3预防并发症的针对性护理

3.1预防术后髋关节脱位老年人髋关节周围组织松弛,术后如活动不当或体位不正确,很容易造成髋关节脱位而致手术失败。术后搬运患者时应派专人保护髋关节,不得牵拉肢体;术后平卧时,要维持患肢出于外展位;侧卧时注意保持屈膝和屈髋,避免内旋和盘腿。

3.2预防静脉血栓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手术和创伤本身可引起血管损伤和高凝状态,而长期卧床和下肢活动减少则造成血流缓慢。应密切监测血凝指标,补充血容量,维持水盐电解质平衡;并向患者做好健康教育,鼓励患者做肢体的被动和主动运动,增加床上活动量。

3.3预防感染

4术后康复护理

4.1床上功能锻炼手术当天避免过多活动,搬动时小心抬起臀部,注意保持合适体位,防假体脱位及伤口出血。给予臀部垫气圈或海绵垫、水垫等。每2h一次帮助抬臀、按摩以防褥疮发生。需要注意的是:务必把术后注意事项向病人家属详细交待以取得合作。术后第一天,因术后疼痛或畏痛,多数病人对患肢活动有恐惧感,我们在给予病人有效的药物止痛后,帮助辅以被动活动,如腿部肌肉的按摩、踝关节和膝关节的被动活动等,帮助托起患者的上身及臀部做引体向上运动,每小时1~2次。同时,指导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和排痰,给予叩背每小时5~10次。指导进行腿部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上、下午各5~10min。术后第二天开始,继续每天多次深呼吸、叩背,并加强腿部肌肉的等长和等张收缩训练及关节活动。

4.2离床功能锻炼一般于术后4~5天开始进行,在此之前逐渐延长半卧位时间为离床做准备。下床第一天,上、下午各床旁拄双杖站立5~10min(视各人体力情况而定),无不适时在床周行走数步。护士在旁扶持,观察有无虚脱情况发生,曾有3例于第一次下床时发生虚脱,经立即返床休息后缓解。第二天开始拄双杖在病室内行走,步行距离逐渐延长,时间逐渐增加但每次不超过30min,上、下午以及睡前各1次。行走时,患肢始终保持外展30度左右且不负重,护士或指导家属在旁守护以防意外。

5结果

经过2周的术后护理,病人的关节疼痛减轻,关节活动度灵活,未出现假体拖出现象。坐位耐性也有了较大改善,而且病人术后呼吸、泌尿、皮肤无并发症发生,同时进行的康复指导,使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了关节功能,使手术很成功。

参考文献

[1]赵云鹤,朱延兵,王伟华.股骨颈骨折病人的护理.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7(1):12-14.

[2]罗先正.人工髋关节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