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课件导入让语文课堂活色生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巧用课件导入让语文课堂活色生香

叶翠云

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课堂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住,课的开始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一个成功的导入环节,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角色欲望”,使师生共同沐浴于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中。

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一法也。”说的虽是写作的开头技巧,又何尝不是课堂的导入技巧呢?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迅速普及,现代化课程建设已经迈向了一个全面开放的崭新领域。教师运用多媒体对文字、图象、声音以及动画、影视等的综合处理,达到了声、图、文并茂的情景教学效果;通过对时间、空间的多维创新,使抽象深奥的问题直观形象化。有人曾经说过:“一堂成功的语文课,首先就是一篇流淌着美和诗意的散文。”运用课件,创造富含美的意境,营造充满诗意的课堂,让语文学习趣味盎然,语文课堂活色生香。

一、声音导学,导出激情

声音是传递人类信息,表达个人情感,进行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而录音是一种贮存和提供音频信息的手段。如教学里根总统的演讲《真正的英雄》一课,一上课,教室里就回荡着里根总统那充满激情的,美式英语的声音,很快地把学生带进了那令人悲痛又十分悲壮的氛围,不用一句句分析,也不要一个字一个字的品昧,真正的英雄已深入心底,英雄的形象业已清晰无痕。如此高效率的课堂,怎不让学生学得兴味盎然,意犹未尽呢?

再如教学《土地的誓言》,可以用音乐来渲染气氛。投影《松花江上》歌词,问:“哪位同学能给大家唱一唱这首歌?”学生推选出班里的小歌手,声情并茂地唱完了这首歌。教师深情地说“这歌声把我们带入了那一段艰难的岁月。在这首歌中,涉及一个历史事件,你们知道吗?”学生齐答:“九一八事变。”教师再用课件展示歌曲视频。随着音乐,“对,1931年9月18日,日寇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关外的东北人民背井离乡,流浪到关内。多少个夜晚,端木蕻良面对着大熊星座,思念远方的故乡;多少个梦回,痛苦的泪水湿透枕巾;多少次面向北方,发出誓言:故乡,我一定会回来的!”

音乐是沟通心灵的金色桥梁。托尔斯泰也说过“音乐的魔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受的事有所感受,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那悲怆的音乐,加上老师以爱憎分明的语调对背景的详细介绍,怎不激起学生爱国情、“亡国恨”?以这种方式导入课堂,几分钟内就激活了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绪,收到了“以自己的火去点燃旁人的火”的效果,师生一下子在情感上找到了共鸣点,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二、唯美画面,导出实效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并不缺少爱,缺少的是感受爱的心灵。”《桥之美》一文,著名画家吴冠中带给我们的是乌镇水乡呼吸在芦苇丛中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飘拂的小桥;颐和园里仿造的史诗似的长桥;西南山区的风雨桥。如画卷般出示,桥多韵味,学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桥美在何处,自然而然地想去了解欣赏桥的方法,对一个画家用什么样的文字介绍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带着这样愉悦地心境去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美就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成了活生生的体验。

我们再来看一看《散步》一文的导入。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是如此导入的。屏幕上出示风景秀美的江南春景图,配上相应文字,那里有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铺展着生命的新绿,有阳光下金色的菜花,有水波粼粼的鱼塘。还有那充满趣味的小路,平展宽阔的大路,更有那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美文要美教,名不虚传,由导入可见一斑。余老师用形象优美的语言设计了一段饶有诗意的导入语,并让学生一起朗读出来,向学生展示南方初春一幅幅迷人的画面,。“田野”、“新绿”、“菜花”、“鱼塘”无不充满着春天的气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并唤起了学生积极的联想。而“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置身于这样的美景当中,人与自然便和谐地融为一体。这种“未品其曲,先动其情”的导入方式,一下子就紧紧攫住了学生的心,很快就进入到老师营造的美妙、和谐、温暖的意境中。

三、动人影视,导出趣味

影视作品,集中了声、光,汇聚了形、色,感人、动人。影视教学的优点是形象结合,生动直观,它能逼真地表现各种教学事物,具有广泛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孙犁的《荷花淀》,听一位老师的公开课,上课前,她放映的电影《小兵张嘎》的片断,密密麻麻的芦苇丛,折折弯弯的小港汊,嬉戏顽劣的小嘎子,动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把学生带入了抗日战争的年代,随着跌荡起伏的声光效应,对敌人的恨,对抗日军民的敬,对《荷花淀》里的老头子、大菱、二菱就有了感性而直观的认识,为后文的理解和分析作好了铺垫,接下来的形象分析、内容理解就变得轻而易举,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真情最能打动人。在一定的条件下,人的真实感可以相互感染,互相影响,从而产生共同的情绪体验。因此,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让课文中的人事景物跃出纸上,以声感、形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其在大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如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一上课,先在大屏幕上放映《城南旧事》中英子参加毕业典礼前一天到医院看望爸爸的一个片断。屏幕上,单纯的英子询问着爸爸“痛不痛”,要求爸爸第二天到学校去参加她的毕业典礼,爸爸转过头去,强忍着疼痛,面对着墙壁,哽着声音叮嘱英子,要勇敢,要自己去闯荡,要学会长大,学生的眼睛湿润了。教师顺里成章地让学生找出相关文字,进行分角色朗读,学生读得是惟妙惟肖。

这样的导入,利用影视作品的画面,调动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与作品中的人物一下子就找到了相似点,以我心度你心,自然而然地勾起了理解人物形象的兴趣。

总之,精彩的导入,如磁铁一样会吸引学生,成为教学乐章的优美序曲。只要我们精心构思、巧妙设计,运用课件,照样也可以让课堂的导入具有形象美、和谐美、情感美、悬念美,使教学活动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生机盎然,充满着美的气息,让学生感受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创造出活色生香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