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视角下的员工援助计划(EAP)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4-14
/ 3

博弈论视角下的员工援助计划(EAP)策略研究

黄燕,任怡菲

黄燕;任怡菲(汕头大学商学院,汕头515063)

摘要:2010年伊始,中国东部沿海和部分内陆省份再度出现“用工荒”,为了缓解劳资矛盾,提高企业效率,员工帮助计划(EmployeeAssistanceProgram,简称EAP)提上日程。在希望能更好的引导企业实施EAP的前提下,文章采用博弈论的方法从企业实施EAP障碍角度入手,分析了在完全市场环境与政府参与环境下企业实施EAP的行为与策略进行,得出政府的参与下能够使企业改变自身策略主动选择实施EAP。

关键词:员工帮助计划(EAP);博弈;政府参与

中图分类号:F27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1-0050-02

0引言

2010年伊始,中国东部沿海和部分内陆省份再度出现“用工荒”,特别是技术人才极为短缺。近几年大量的企业饱受人才流动频繁带来的痛苦。企业的转型升级要求将人力成本管理转变为人力资源管理。员工帮助计划(EmployeeAssistanceProgram,EAP)提上日程。EAP是组织通过为成员及其亲属提供生理、心理及法律等方面的服务和支持,帮助成员解决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成员的工作绩效、忠诚度、化解劳资矛盾、改善组织气氛,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一套长期精神福利系统。

EAP起源于20世纪二十年代,当时美国一些企业为了解决员工酗酒影响个人和企业绩效的问题,建立了EAP的雏形——职业酒精依赖计划(OAP)。目前财富500强的企业有90%为员工提供了EAP服务。EAP从企业实践上看,是企业对员工提供的一种综合性服务,内容包括压力管理、职业心理健康、家庭成员关系管理、裁员心理危机、灾难性事件、健康生活方式、法律纠纷、理财问题、饮食习惯等方面,全面帮助员工解决个人问题。学术界对EAP的内涵并未达成一致。Gooding(1987)对EAP进行诠释,认为它是企业通过合理的干预办法,了解、评估、诊断及解决影响员工工作表现及业绩问题的过程[1]。Dessler(1994)把员工援助计划看作是企业内部正式的系统的项目,是为面临情绪、压力、酗酒、赌博等问题的员工提供咨询、引导和有效的治疗措施,帮助他们度过难关的过程。中国学术界对EAP的研究尚处于对西方理论推介、导入期[2]。郭朝晖(2006)比较详细地分析了员工援助计划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应用效果,提出了中国企业导入员工援助计划的思路[3]。张西超(2006)在综合了相关研究和文献后认为:员工帮助计划是由组织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服务项目,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的诊断和建议,以及对员工及其直系亲属提供的专业咨询、指导和培训,旨在帮助改善组织的环境和氛围,解决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以及提高员工在组织中的工作绩效[4]。徐超凡、王涛(2009)根据西方经验,探讨了EAP的实施内容、实施程序与原则等问题[5]。这些研究具有开拓性,对研究具有比较大的启示和借鉴价值。中国企业员工援助计划的应用也处于起步阶段。2001年,联想公司在心理专家的帮助下,率先实施了EAP项目。国内也出现了专门的EAP机构,他们的服务对象也逐渐由外资企业转向国内企业。但目前,中国实施EAP的企业大多是跨国公司的分支机构以及少数国内知名大企业。但中国目前处于人GDP1000~3000美元的经济失调、心理失衡、伦理失序非常时期,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是时代命题,在此过程中EAP的实施必须考虑参与各方的策略与行动,以便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文章的主旨在于采用博弈论的方法从企业实施EAP障碍角度入手,描述在完全市场环境与政府参与环境下企业之间的关系,并展现企业之间博弈的策略及行为,为企业实施EAP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及理论解释。

1前提与假设

企业投资实施EAP,既利于帮助员工以健康的身心工作,更有助于企业增强生产管理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而追求商业利益是企业投资任何项目的基本动力,企业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其经营目标就是最求个体利益最大化,尽可能使边际个体成本小于边际社会成本,以赚取超额利润。企业实施EAP将外部成本内部化,这个过程要求企业投入资金,对现有的员工管理模式进行改造,承担相应的变革成本。文章将建立静态及重复博弈模型,从多个角度包括完全竞争市场、政府参与的市场环境分析企业实施EAP的障碍与策略,在建立模型分析企业实施EAP时,有如下基本假设:

假设一:企业是理性的“经济人”,仅在所获得的利润大于投资时,选择实施EAP。

假设二:企业在选择多重博弈时,存在一种“冷酷战略”,参与博弈的企业在开始时选择合作,在接下来的博弈中,如果对方合作则继续合作;而如果对方一旦背叛,则永远选择背叛,之后永不合作[6]。

假设三:由于企业实施EAP会加快企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了推动企业实施EAP,政府会给予企业一定的激励或惩罚。

2博弈模型

2.1完全竞争市场下企业之间的博弈模型

2.1.1企业实施EAP的静态博弈模型假设市场上仅有两个实力相当的企业:企业A与B的产品、服务等各方面均没有差异,而且两个企业在产品价格、市场占有率也相同。每个企业都有实施EAP和不实施EAP两种策略可以选择。如果市场上的两个企业都选择实施EAP,改进员工管理措施给员工带来益处,企业提高绩效得到收益V,但由于企业实施EAP需要投入成本C,因此企业得到的最终收益为V-C,该收益大于两个企业都选择不实施EAP获得的收益V3,即V-C>V3;如果市场上两个企业中一个企业单方实施EAP,得到收益V1,减去该企业实施EAP的付出的成本C,最终获得的收益V1-C,由于该企业实施EAP所带来的部分绩效,并不排斥消费者、其他企业和社会其他机构在不做出额外支付的情况下分享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所带来的收益,所以在同一市场环境中的另一企业也可能获得企业实施EAP得的收益,故有V3>V1-C,而不实施EAP的企业可以将原本要投在EAP上的成本用于生产,获得的收益V2>V-C。

在该假设下,博弈模型的纳什均衡为“不实施,不实施”,即双方都选择不实施EAP策略以获得更高的收益。因此,在完全市场条件下,从短期目标出发,由于企业实施EAP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企业的理性选择是都不实施EAP,这个与“囚徒困境”一致的结果,显然制约和影响了EAP在中国企业的推广应用。

2.1.2两个企业实施EAP的重复博弈模型基于促使企业实施EAP目的,为了达到两个企业能都选择实施EAP最大化的总体效用,引入重复博弈。根据之前的假设,存在“冷酷战略”:其中一个企业首先选择实施EAP,如果另一个企业也选择实施EAP,则该企业不改变策略,如果另一个选择了不实施EAP则该企业以后都选择不实施EAP,该策略是一个纳什均衡。在该“冷酷战略”条件下,假设企业A首先选择实施EAP,同时企业A坚持冷酷战略,如果企业B选择与企业A保持合作,始终选择实施EAP,在无限期的重复博弈中,企业B的期望收益函数为:

E(B)=(V-C)+(V-C)δ+(V-C)δ2+(V-C)δ3+…(1)

如果企业B重视短期效用,开始时选择不实施EAP,不与企业A合作。引入贴现因子δ(0<δ<1),则企业B在无限期重复博弈后的期望收益函数为:

E(B)=V2+V3δ+V3δ2+V3δ3+…(2)

为了达到推广企业实施EAP,因此希望企业B可以选择第一种策略与企业A保持合作,在初始时即选择实施EAP。

由此知道,即当V-C的值无限接近于V3时,企业B选择实施EAP的就越大。由于δ的不确定性,企业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实施EAP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并不能保证企业一定会实施EAP,这与要推广企业实施EAP目的甚远。

2.2政府参与下企业之间的博弈模型由于企业投资实施EAP不仅对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广义地讲对于提高国民身心健康和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引导企业实施EAP,从长远目标来出发,政府可以实施有效地实施干预,对实施EAP的企业给予奖励或补贴,也可以对不实施EAP的企业给予惩罚或者罚款等,或者两种方法同时使用。

2.2.1当政府对实施EAP的企业给予T的奖励或补贴时。

要使该博弈模型达到“实施,实施”的纳什均衡,即博弈的两个企业理性选择都是实施EAP时,需要有V-C+T>V2,即T>V2-V+C。

2.2.2当政府对不实施EAP的企业给予T的罚款时。

同样,要使该博弈模型达到“实施,实施”的纳什均衡,需要V-C>V2-T,即T>V2-(V-C)。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政府对实施EAP的企业给予奖励与对不实施EAP的企业给予惩罚,这两者有异曲同工之效,除了实施对象不同,最终政府所采取的激励与惩罚力度均要大于V2-(V-C),博弈模型才能达到“实施,实施”的纳什均衡,企业都选择实施EAP。

2.2.3当政府同时对实施EAP的企业给予T的奖励,对不实施EAP的企业给予T1的惩罚是,收益矩阵如表4。

此时,要使该博弈模型达到“实施,实施”的纳什均衡,需要V-C+T>V2-T1,即:T+T1>V2-(V-C)。

由此发现,即使政府同时采取补贴与惩罚的措施,政府的干预力度的“底限”仍旧是V2-(V-C)。政府的干预力度只有大于V2-(V-C)时,企业才可能都主动选择实施EAP。

2.4在重复博弈的情况下,一次性给予企业B值为T的激励,则企业B的期望收益函数为:

E(B)=T+(V-C)+(V-C)δ+(V-C)δ2+(V-C+T)δ3+…(3)

令:(3)?芏(2)

由于1>δ>0,同时V2>0>V-C>V1-C故T>V2-(V-C)时,该不等式恒成立。

由上述分析可以知道,无论是在一次博弈还是重复博弈,在政府参与企业实施EAP的过程中,企业最终有效地选择“实施,实施”的纳什均衡结果与政府激励或惩罚的力度直接相关,政府对实施EAP企业激励的力度越大,或是对不实施EAP的企业惩罚的力度越大,企业越容易选择实施EAP。同时,政府激励或惩罚的力度是有底限的,只有当政府对企业激励或惩罚的力度大于V2-(V-C)时,企业才有可能主动实施EAP。

3结论与建议

文章从企业实施EAP障碍角度入手,运用静态博弈与重复博弈的方法对此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企业EAP的实施所带来的绩效,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企业并无主动实施EAP的动力。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作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其理性选择是不实施EAP。在没有外部干预的情况下,企业与企业之间的静态博弈,其稳定的纳什均衡是都不实施EAP;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重复博弈,只有在贴现因子大于某个值后,企业才可能选择实施EAP,而这种选择并不确定,而是依赖于市场的。

企业实施EAP的过程中,有了政府参与后,纳什均衡结果可以发生改变,这依赖于政府参与的程度,当政府对企业的激励和惩罚大于某个程度之后,可以使得实施EAP为企业的理性选择,而且政府激励或惩罚的程度越大,企业越有可能积极主动实施EAP。

参考文献:

[1]GoodingsBOccupationalSocialWork[M],NewJerseyPrenticeHall,Inc,1987,(1).

[2]DsslerG.Humanresourcemanagement[M],EnglandPrenticeHallInternationalInc,1994.

[3]郭朝晖.企业员工援助计划(EAP)的应用效果及导入[J];科技与管理,2006,(3):151-154.

[4]张西超.员工帮助计划(EAP):提高企业绩效的有效途径[J];经济界,2003,(3):57-59.

[5]徐超凡、王涛.员工援助计划(EAP)的实施探析[J];管理观察,2009,(5):197-198.

[6]张维迎.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M].上海三联书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207-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