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扎鲁特旗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1

内蒙扎鲁特旗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张健

(河北地质大学)

摘要:介绍了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大兴安岭中南段东坡扎鲁特旗的区域地质地质背景。通过对该区内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找出本区的主要控矿因素,预测成矿关系。

关键词:大兴安岭;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成矿关系

1区域地质概况

1.1地层

研究区内地层以二叠系海相浅变质岩和侏罗系陆相火山-沉积岩为主,二叠系出露在基底隆起区,侏罗系分布在基底坳陷区,总体呈北东向带状展布。

1.2岩浆岩

本区岩浆岩主要为晚华力西期和燕山期酸性火山岩侵入岩。燕山期火山侵入岩浆活动强烈,中酸性火山岩广泛分布.,构成了大兴安岭地区黄岗梁-孟恩陶勒盖北东向火山-侵入岩浆岩带,带内的次火山-侵入岩经历了长期的地史演化过程,常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构成多期多阶段的中性-中酸性-酸性-(碱性)岩浆杂岩体。

1.3构造

在前中生代,由于西伯利亚板块和中朝板块的碰撞和挤压,晚期瓦里斯坎构造运动形成了以线性褶皱为主体的褶皱断裂构造体系。新、中生代,受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大陆板块俯冲作用的影响,中生代尤其是侏罗纪-白垩纪燕山运动表现为长期强烈的陆内断块构造运动,形成了断裂、断块、火山构造等不同的构造单元,构成了火山构造体系。

2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2.1岩石微量元素背景含量特征

该区岩石微量元素背景含量与大兴安岭中南部1∶20万哈德营子幅地球化学测量各元素的平均值相比,按富集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区内岩石中呈富集状态的微量元素依次为Ag、Cd、Bi、Pb、W、Cu、Sn、Sb,其中Ag、Cd元素的浓集系数高达2.57和2.5;明显贫化的元素为Au,As、Mo;基本无变化的元素为Zn、Co、Hg、Ni。

不同时代地质单元的岩石微量元素含量特征见表1

二叠系(P)相对富集Cu、Zn、Sn、Ag、As、Sb、Cd、Bi、Au、Co、Ni,而贫化Pb、Mo,反映了二叠系岩石为一套富铁质中基性火山岩,同时也说明了二叠系是本区铜多金属矿化的重要矿源层。

表1不同时代地质单元岩石微量元素浓集系数

含量单位:Au10-9,其它10-6

微量元素在中生代火山岩地层中的富集和稀释与相应的岩性特征有关。结果表明,该地层单元具有酸性火山岩微量元素含量的特征。将满克头鄂博组、白音高老组酸性火山岩和玛尼吐组、梅勒图组中-基中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对比,前者主要存在的是亲酸性元素、钨钼族元素,而后者表现为主要富集亲基性元素,明显反映了两种不同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的差异性和专属性。

中生代酸性侵入岩(J3γ)相对富集Cu、Pb、Ni、Mo、Sn、Ag、Zn、As、Bi、Hg,而贫化Co、Sb,其它元素含量基本与全区岩石背景接近。

据本次酸性侵入岩岩石化学全分析数据,该区酸性侵入岩CaO含量为0.18-1.78%,明显低于普通花岗岩,略低于低钙花岗岩(CaO平均含量为2.21%,维氏1962)。故认为本区酸性侵入岩属于接近低钙花岗岩的过渡岩石类型。与低钙花岗岩相比,该区酸性侵入岩富集Pb、Zn、Ag、Bi、As、Co、Sb、Ni、Sn,而贫化Hg、Au、Cu、Mo。其中Bi的浓集系数高达38,As、Co、Ag、Pb、Zn的浓集系数大于2。

从该区中生代酸性侵入岩岩石微量元素含量分别与全区岩石微量元素背景、低钙花岗岩微量元素平均含量对比结果来看,该区酸性侵入岩具有富集Cu、Pb、Zn、Ag、Mo、Sn等的聚矿能力,是本区重要控矿因素。

2.2岩石微量元素分异特征

按照岩石微量元素变异系数(CV=S/X)大小,将测区15种微量元素分为三种类型,强分异型,分异型,均匀型。

从而,我们可以得出分析结果,二叠系(P)和中生代(J3γ)酸性侵入岩的岩石微量元素分异特征相似,其中Sn、Mo、Ag、Co、As、Bi、Sb、Cd等元素为分异型和强分异型,其它元素为均匀型。侏罗系各组中Mo、As、Ag、Co、Bi、Au、Sb等元素为分异型和强分异型,其它元素为均匀型。白垩系梅勒图组中Mo、Sn、Cd、Sb、As等元素为分异型和强分异型,其它元素为均匀型。

3结论

根据岩石微量元素背景可以得到结论,在这个测区,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和分布在各个的地层地质单元中也是不一样的。中山带的火山岩中岩石的微量元素含量低,分异的元素很少或不明显,而二叠系和中生代酸性侵入岩中的元素具有很高含量的元素背景以及明显的分异现象。由此得到结论,在测区的成矿条件和特征与二叠系、中生代酸性侵入岩的关系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