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苍坡古村落保护发展与规划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3-13
/ 2

探讨苍坡古村落保护发展与规划

林丐彩

林丐彩

永嘉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浙江永嘉325100

摘要:目前,我国有的地方为达到提高经济增长等目的的背景下对传统古村落进行重新规划设计,但同时这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这种“规划设计”是对传统村落的一种保护,还是一种破坏。要理想地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要在规划过程中充分了解和最大程度地保留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地方特色和生态环境。本文以苍坡古村落为例,探讨了古村落保护发展与规划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了规划实施的措施。

关键词:苍坡古村;保护发展;规划;措施

1.苍坡古村落概况

苍坡村由李姓族人聚居,自五代迁此建村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是楠溪江中游最古老的村落之一。五代末季,各地战乱频繁,独有钱氏吴越境内比较安定。苍坡李氏远祖,即于此时为了避世乱而寻到这片桃源胜地,由福建长溪迁至属于吴越地域的苍坡。

苍坡古村落位于楠溪江中游西岸的苍山脚下,北与渡头村、周宅村相邻,南望霞美村,东接方巷村,西傍苍山。对外交通联系比较便利,由南部溪门循向东南,可达省级公路仙清公路。距楠溪江中游中心镇岩头镇仅1公里,距永嘉县城上塘镇30多公里,距温州市区约40公里。苍坡村辖丘陵山地2400多亩,农田600多亩,人口约2568人,人均仅得田地1.17亩,部分人口长年外出工作,但粮食也可自给。此外,村民充分利用山地,成片种植以柑桔、柚子为主的果树,因而生活较有富余。

2.苍坡古村落保护规划

2.1规划范围

苍坡古村落规划范围延伸至外围环境协调区范围,总面积32.45公顷。范围划定以上版保护规划范围为基础,并依据现有田埂线为准划定。为整体保持和延续苍坡古村落落特色与风貌,根据古村落内景观要素特征、传统街巷、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的保存、分布状况,在原规划保护范围划定的基础上进行部分调整。核心保护范围调整:上版规划核心保护范围集中在笔街、仁济庙、水月堂一带。本次规划去掉了笔街西段不符合原古村落风貌的片区。笔街北侧历史建筑较密集,本次规划将北侧历史建筑划入核心保护范围,至北侧李氏祖坟处。建设控制地带调整:上版规划建设控制范围为寨墙范围,本次规划将寨墙外建筑片区纳入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内,以方便对此区域建筑进行控制。环境协调区调整:环境协调区南侧以建设控制地带为基础,外扩50米,并依据现有田埂线为准划定。

2.2规划原则

在全面保护古村落历史文化遗产、自然景观风貌的前提下,突出苍坡古村落“文房四宝”、“墨池水映笔架山”的布局特色、“阴阳太极”式的建筑布局,突出耕读文化和宗族文化特色,适度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产业,改善村民居住生活环境。规划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人文结合自然的整体性原则。全面保护古村落的古建筑、街巷铺地和寨墙等各项文化遗产,整体保护延续古村与山水田园风光共融共生的古村落形象。

(2)地域特色保护的原真性原则。保护包括古村落宗祠、传统民居、特色构筑、街巷空间、街巷尺度、绿化植被特征、山水田园景观等历史信息系统各要素的真实性,体现苍坡建筑、空间和景观的地域特征。

(3)保护发展互动的可持续原则。在保护的前提下,充分研究苍坡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景观风貌特色,积极发掘古村落的旅游潜能,发掘古村落历史文化遗存的社会经济价值,进行积极有效的保护性利用,实现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3.苍坡古村落发展规划设计

3.1功能定位

苍坡历史文化名村以居住和文化休闲功能为主体,以旅游观光服务功能为辅。重点提升居住品质和公共环境,充实文化休闲与旅游功能。

3.2土地使用规划调整

规划对原有村落空间进行调整,增加服务设施和市政设施,提升绿地和广场比例,为古村提供更为宜人的公共活动场所。

3.3人口安置

古村居民安置地块位于苍坡古村西北方向,面积约1公顷。历史文化名村应保持原住民,控制外来人口比例。未来苍坡村外来人口比例控制在30%以内。总人数维持现状。

3.4道路交通规划

(1)道路系统

苍坡村形成人车分行的道路交通系统。古村外围设置车行路,内部均为步行路。

(2)道路红线宽度

车行道路:约4-8米。主要街巷:约3米。次要街巷:约2-3米。

(3)交通设施

在苍坡溪门两侧布置2处社会停车场。面积分别为0.13公顷和0.14公顷。

3.5绿地与公共空间系统规划

3.5.1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苍坡古村的绿地系统由宅间绿化、公共绿地、庭院空间、景观河道、景观水池和广场构成。宅间绿化点状分布,公共绿地主要分布于古村寨墙以外,庭院空间和广场作为古村内的开敞空间,为古村居民提供交往活动场所。

3.5.2公共空间系统

本规划强化古村内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布局,主要确定公共服务设施中行政、教育、文化、医疗设施的配置布局。

(1)以满足风貌保护要求为前提,完善社会服务设施及布局。

(2)在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建筑面积指标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用地指标可适当降低。

3.6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1)旅游服务点

规划在苍坡村溪门入口处设置1处旅游服务点,并配小型停车场、医疗点等基本旅游服务配套。

(2)旅游购物

结合旅游服务点设购物处,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3)旅游标识

旅游标识牌的造型、色彩、规格应根据楠溪江古村落现有的相关标准制作,主要设置于入口、主要交叉口、主要传统建筑、公共设施入口等。

4.苍坡古村落保护规划实施对策及建议

4.1实施对策

4.1.1政府主导、专家指导、科技支撑、多方统筹、公众参与

(1)苍坡古村落应当通过政府主导的形式进行保护工作,保证公共利益的实现。

(2)与国内知名院校、专家及联合国教科文等国际组织建立较好的联系,从而得到保护规划工作等更多的专家指导、科技支撑和整修基金等,共同推进苍坡古村落的保护工作。

(3)强化多方统筹、公众参与,更好的推进保护工作。

4.1.2保护、利用与发展相结合

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应从完善服务功能、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的角度,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古村功能更新相结合,有效带动城镇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提高历史文化名村的知名度。

4.1.3有序计划、多种渠道、多方融资

政府应对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进行有序计划,重点投资文物古迹和重要历史建筑的修缮、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镇公共空间改善,在此基础上积极寻找多种投资方式,筹集社会资金。政府应在规划界定的各项控制条件下,对名镇各项建设活动进行严格把关。

4.2实施建议

4.2.1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复兴

政府应扶持各种有利于非物质遗产继承和复兴的行动,并建立有效的鼓励机制,如税收优惠、专项基金等,有意识地引导和推动对非物质遗产的多种利用方式。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工作,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4.2.2加强保护工作的宣传教育

政府应在居民中积极开展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可通过地方传统节庆、社区活动、青少年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强居民对于古村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认同。同时,建议加强对外宣传,增强外界对名镇的认知程度。

4.2.3逐步建立社区规划制度

逐步建立社区规划的实施方式。社区规划师参与规划方案的落实,负责解答规划中对保护和改造的具体要求,保证规划实施的目标方向。协助政府和社区宣传讲解重建政策,与建筑师一起入户沟通改造方案,收集、反馈居民意愿诉求并提出应对建议。

4.2.4产业规划

对于苍坡历史文化名村,要求入驻文化业态能够突出历史、文化精髓,具备与当地传统文化相协调的表现形式,具有热爱文化、弘扬文化和遗产保护的企业诉求,并拥有成熟的项目运作经验和资金基础。通过解读理念、突出特色、打造精品主题活动、目标推介等方式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市场营销,形成品牌差异化优势。打造精品文化活动,突出改善民生基础上形成的文化原生态保护和真正全民文化参与的品牌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