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忆家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1

长忆家风

徐钰峰

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

——题记

静倚窗栏,闲听雨声。轻掬一捧家乡水。灌肠。悠扬萧声里,泪光凄艳,水波荡漾。

忆曹操,对家风的传承趋于言身传教。他在即将伐倒的参天古树旁,教给儿孙:“创业难,守城更难”的人生体悟。在长江边“对酒当歌”,向孩子们感慨“人生几何?”。此后,他的“任人唯贤”使得曹丕牢记于心。他在意的政治抱负,使曹丕继承遗志,拿下半壁江山。他的“能诗善吟”让曹植耳濡目染,他在乎的“涓涓文思”使曹植七步成诗,笑傲古今群英。

忆曾国藩,他年幼时修身自立,成年后封侯拜相,终成一代封疆大吏。他常年征战在外,却不忘对亲人传授处世之道,使其兄弟,儿子行走官场如鱼得水,得心应手。《曾国藩三十六字诀》中的“志、俭、仁、忠、和、勤、廉”无不为人称道。

他们二人都是政治长河中的巨人,文坛中的明珠。同时,他们的家风底蕴厚重,韵味深长。

汉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董仲舒提出的“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于家,为风范;于国,为脊梁。汉字“孝”的形义,不仅是“子”承“老”,而且还是“老”传“子”。

后又有傅雷,儿傅聪远赴波兰求学,便十二年间通信数百封,除了生活琐事,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让儿子明白“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如此这般探讨艺术、启发思想、畅谈国是。由此成长,傅聪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便不足为怪,他为人谦和,深耕专业,在国际乐坛备受尊敬。

我立于垂柳河畔,轻掬一捧家乡水。灌肠。悠扬萧声里,泪光凄艳,水波荡漾。

“家之兴替,在于礼义,不在于富贵贫贱”。知礼仪、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因家风清廉质朴、善良守信、进取有为而赢得赞誉的古今名人不胜枚举。包拯严厉要求其后代不犯脏滥,不违其志,否则就不是包家子孙,死了也不得葬在包家祖坟。岳母姚氏在岳飞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岳飞又严格教育参战的儿子,一心报国。清代名臣林则徐留给后辈的家训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好的家风如同无声的教诲,助人立德立言、成人成才,让后人铭刻在心、代代受益。

良好的家风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是人们终身的财富。青少年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会经过耳濡目染接受影响,按照良好家风的内容来塑造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人生习惯,成就美好的人生。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家风好,则族风好、民风好、国风好。家风纯正,雨润万物;家风一破,污秽尽来。家业兴,则国兴。

今宵月色如纱,我仰头望月,轻掬一捧家乡水。灌肠。悠扬萧声里,泪光凄艳,水波荡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