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在初中英语阅读中的作用和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语境在初中英语阅读中的作用和应用

刘冬梅

刘冬梅

摘要: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交流已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随着网络交流的普及,应运而生的就是网络语言。据媒体报道,网络语言已不再局限于互联网上的人际交流,而是被大量移植到了现实生活中,不少中小学生也开始用网络语言写作文。网络语言正以铺天盖地之势冲击着传统的语言教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语言的特点,结合中小学生的心理和个性特征,因势利导,恰当地使用网络语言,发展学生的语言创新能力,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语言;传统教学;个性;新颖;理解;宽容

漫步校园,我们随处可以听到诸如“BT”、“晕”、“倒”这样的网络语言;走进教室,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有时让人摸不着头脑,“蛋白质”指“笨蛋、白痴、神经质”、“学困生”特指“一学习就犯困的学生”,“死”要说成“挂”;翻开作文本,时不时跳入眼帘的是将汉字、数字、英语字母等杂糅使用,让人看得似懂非懂的“奇文”。曾几何时,这些稀奇古怪的网络名词已经取代了人们某些词汇的正常表达,网络用语的爆炸程度已到了让人瞠目的地步。

教了二十几年语文的笔者,面对这样的“密码”语言,“想象力”和“宽容度”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网络语言究竟是新新人类的文字游戏,还是现代汉语的积极发展?是教师落后了,还是学生太前卫?是接受还是排斥?笔者苦苦地思索。显然,对于一个老教师来说,接受它是不容易的。首先,网络语言中用词不当、语法错误、逻辑混乱等不规范的现象让多年来以规范汉语为己任的笔者难以容忍。比如,在批改作文时,笔者会把错别字、病句一一修改过来,这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而学生会拿着被改过的作文本找到笔者说,现在大家都这样说,这是流行语言。其次,网络语言更新的速度非常快,新的表述方式层出不穷,要想跟上他们的变化,除非融入其中成为他们的一员,这对于笔者来说,难度也不小。可是,一味的排斥显然也不现实。因为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灵活变通的表达方式与常规语言相比具有新奇、简单、有幽默感等特点,它能在学生中间风靡,就说明它是有生命力的。学生思想活跃,接受力强,也许他们看着被教师红笔改动的“病句”无可奈何地叹气说:“老师,你真的out了”,但他们绝不会放弃,面对这样巨大的学生群体和汹涌而来的网络语言,教师的无视是“自欺欺人”,教师的排斥更是“螳臂当车”。2011年高考前夕,在网上看到一则关于上海市决定在今年的高考作文中“封杀”网络语言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本来暗流汹涌的潜在矛盾,一下子浮上水面。专家、教师、学生甚至家长都加入了这场轰轰烈烈的大讨论中。也许是关系重大,也许是时机还不成熟,不久,上海市教委发表申明说没有这样的决定。作为一个普通的高中语文教师,笔者不想深究这样的决定到底有过没有,只是这次事情,进一步引发了笔者的思考:是什么原因让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对网络语言如此着迷?语文教师应该用怎样的态度对待它?如何处理网络语言和传统教学中的关系?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文化的语言形式,包括拼音或者英文字母的缩写、含有某种特定意义的数字以及形象生动的动画和图片。网络语言起初主要是网友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效率及张扬个性而采取的一种快捷的自我表达方式,因为特点鲜明、生动传神、意趣盎然、简洁准确,久而久之逐渐成为网语的主流。

网络语言自诞生之日起,就注定是充满争议的新鲜事物,爱它的人爱得发狂,恨它的人恨得刻骨!爱它的人能说出一大堆爱的理由,恨它的人也言之凿凿。

网络语言对学生的吸引力非同一般,其中的原因大概有三方面:一是网络语言生动,言简意丰。因为是在虚拟网络中交流,所以隐匿了语境,忽略了网民自身的文化身份背景,在此时语言成了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谐音、双关、比喻、符号以及英文或汉语拼音缩略词的应用,使得表达更为生动形象,但网民使用这些语言也是有一定的约定俗成的规定的,比如缩略词通常是取英文或汉语拼音的头几个字母组成,“kk”就是“快快”,“JJ”是“姐姐”。二是网络语言新奇、幽默。“你是一个善良可爱有气质的MM”这句话,在网络中“善良可爱有气质”都不再是本来的意义,“善良”是“善变、没良心”、“可爱”是“可怜、没人爱”等等。三是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最容易接受和尝试这种新生事物。网络语言活泼幽默,用起来非常方便也很时髦,很受同学们的欢迎。很多中小学生还常用网络语言写日记、周记。他们认为,网络语言具有颠覆性,明知道“大虾”非“大侠”,“斑竹”非“版主”,但就是要用这种“Q言Q语”,既好玩又显示出了个性。既然网络语言如此受欢迎,那么一味的反对倒是不明智了。事实上,语言是活的、变化的、一直处于发展中的。网络语言的出现是这个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的是时代车轮前进的印记。这个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需要我们解放思想,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新生事物。网络语言虽给传统语言带来了某些负面影响,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它给传统语言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一位语言学专家认为,人们应当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对待网络语言。纵观历史,人类的每一种新文化的兴起都会带来一些新的词汇。远的不说,比如近年国内兴起的股民专用术语,熊市、牛市等单词已经远远超出了股市的运用范围。现在的小孩,都是从读图时代长大的,他们需要更加简单、形象的交流工具。网络语言的产生与其说是为了迎合新一代的需要,倒不如说是语言发展史的必然。对其我们不能简单地判断对错,我们应该用公正、客观、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网络语言,既不能一棍子打死,也不能不加甄别地全部拿来。网络语言进入人们的生活需要一个逐步被接受的过程,因此对网络语言要保持一定的宽容。

所以,笔者在平时的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中,会给学生留一点小小的网络语言的空间,也就是“三用三不用”。所谓“三用”,就是可以极少量的使用常见的、众所周知的单个的词汇(如菜鸟);可以极少量的使用常见的、众所周知的字母(如MM);如果用到新近出现的、网民约定成俗的、教师有可能看不懂的新词,或长句子的简写,最好标出注释(如“灌水”指在某论坛发言,也就是回帖,但特指一些没有太大作用的帖子)。但学生面临考试、升学的压力,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如果一味使用网络语言只会给自己带来不安全,阅卷教师一般都不会买账,这样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分数。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我们一定会给他讲清利害关系,并约法三章:第一,不大量频繁地使用网络语言;第二,不使用新奇的、复杂的网络符号和语言;第三,考场作文最好不用。

有了这些约定,表面上看来皆大欢喜,但笔者并不能高枕无忧,因为在使用网络语言的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隐患也不少。有的学生只图有趣,盲目使用,不但没有起到给文章添彩的作用,相反造成了使用现代汉语的混乱。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教学中要加强汉语言知识的教学,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语体知识和语境知识,让他们明白语境对语言的使用有着怎样的制约作用,要尽力挖掘文章中文学语言的魅力,让学生体会到汉语言文学的博大、精深,它的厚重、凝练,激发起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另外,作为一个网络时代的教师,也要适当了解一些网络语言知识,明白网络语言的优势与缺陷,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对网络语言与传统汉语言进行对比分析,引导学生甄别认识网络语言,既不对学生使用网络语言大惊小怪,横加指责,同时学生有了正确的网络语言知识,也会自觉地慎用网络语言,不会再把那些消极的、不规范的网络语言用于作文中了。

语言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同步的,社会发展越快越迅猛,语言就会不断地被丰富、被更新。对于出现的网络流行语言不能简单地判断对错,它进入人们的生活需要一个逐步被接受的过程,因此对网络语言的宽容比扼杀更重要。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语言的特点,结合中小学生的心理和个性特征,因势利导,恰当地使用网络语言,发展学生的语言创新能力,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作者单位:陕西省石泉县石泉中学

邮政编码:72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