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气象影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2

探析气象影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策略

杨玲,霍林

摘要:本文以电视节目传播创新为研究内容,探析媒体融合环境下气象影视节目的发展策略,从内容、终端和营销三个方面提出气象影视发展的核心驱动、

推广渠道和盈利模式,进而为气象影视节目在媒体融合浪潮中谋求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气象影视;新媒体;融合;微频;终端

媒体融合一般是指各类媒体向其他媒体领域的扩展,最终形成各类媒体相互整合的形态。媒体融合既为电视节目提供了通过融合而获得的发展机会,但同时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生存发展压力。气象影视节目在精心做好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同时,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抓住媒体融合的契机,推进持续创新发展。

1媒体融合环境下的电视节目传播特点

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媒体介入电视节目传播,与过去单一的传播方式相比,如今的电视节目传播呈现出新特点:

1.1、内容融合实现碎片化传播

内容融合[1]是指不同媒介的内容生产形成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内容融合产品。媒体碎片化是指时间的碎片化和空间的碎片化。电视节目与新媒体内容融合,表现在电视节目为核心,其他媒体在内容上融合并在时间和空间上延伸节目。例如,湖南卫视新晚间新闻联播播出的系列报道《县委大院》;[2]正是在电视媒体新语境下,按照“内容为王”基本思路,改革电视新闻报道的一种尝试。它的成功“热播”,预示着电视新闻报道的基本走向:注重挖掘体现主流价值的高质量专题新闻,创新电视新闻表现方式和叙事技巧,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打造“全媒体”概念,所出版的《县委大院》图书按电视节目新闻报道单元组成,每个报道单元由电视文案、采访者口述、记者手记等图文组成,同时每个单元有一个二维码,用手机扫一扫可通过移动互联网看电视视频。

1.2、终端融合实现双向传播

在人们印象中,传统新闻媒介的状态是单向传播,即只负责发行出去。多媒体环境下的电视传播实质上是一种电视台与观众双向沟通的过程。由于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特点,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新媒体观看电视节目。电视节目的传播在借助新媒体,把具有特色的优势节目和品牌节目传播给更多的观众。

作为近年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打通对接、深度互动的生动案例,湖南卫视《县委大院》起源于电视新闻,继之以网站专题,再到报刊评论,最后出版成集;实现了湖南本土化自媒体(湖南卫视、红网、华声在线)的融合,更在人民网、新华网等国内200家网媒体热传、热评,论坛、博客、微博等社交网络相互呼应;随后《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刊发评论文章,为湖南卫视的新闻内容进行再传播、再放大,形成“多次传播、逐级放大”的效应。

1.3、营销融合实现跨界传播

传播渠道和平台拓宽了电视节目的传播面,为电视节目的传播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机会。电视节目制作机构根据不同渠道和平台的需求特点,对自己的节目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和包装,向不同的渠道和平台销售,通过这些渠道和平台进行有效传播。电视节目通过网络营销平台、宣传片等线上活动推广,同时有些电视台通过线下活动策划来扩大影响力。2015年阿里巴巴与湖南卫视的双十一晚会[3],是一次电视电商跨界融合,重新定义电视节目的玩法,将全明星综艺、高科技手段、多屏幕互动等元素巧妙的融合在了一起。“边看边买”创造电视广告营销新模式进入全新时代,不仅让“边看边买”成为现实可行的操作范本,也意味着电视广告进入互动广告新时代。

2气象影视节目创新传播策略

在媒体融合速度越来越快的大趋势下,气象影视节目必须做专业内容,提高传播力和影响力。在新媒体融合过程中,借鉴优秀节目模式,推动融合与创新,做好气象影视节目传播的策略主要有:

2.1气象内容引擎,微视频融合新媒体撬起核心驱动

互联网时代的网络百姓更需要一种能够适应广泛渗透性、快周期、移动便利性的文化形态。乐视控股集团创始人贾跃亭认为,互联网一大重要趋势就是网络视频化,未来将以视频为主,图文为辅,视频服务将成为网络的一项基本功能。而微频作为一种在视觉形象表现上至今最有具象、最高效、最直接的表现方式,因此而占据流行文化的核心位置。

微频[4]是指基于4G时代的技术支持,适合移动端观看,符合人们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接受、认知、认识事物需要短小可视的特征。例如,创意配音团队淮秀帮利用既有视频资料加以巧妙的配音,或调侃高温或吐槽食堂的微视频获得大量粉丝的追随。微频在题材和情节安排、画面结构、镜头表现上做到有讲究,形成流派与风格,生动而有趣的短故事或者段子更受喜欢。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其实也是微频,而符合潮流的气象微频更能在电视与新媒体中发挥内容融合效应。例如,近四年湖南气象部门制作的《气象大调查》、《天气家族》等气象科普短片不仅获全国优秀科普微视频奖,短小精炼生动形象的短片为电视和新媒体提供优质内容。气象节目正在努力实行一次性采集、多样态制作、多终端分发,凸显打造气象节目内容精品,发挥主持人能动性,深入分析受众的体验和需求,提供有深度转型性强且具有媒体融合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2.2气象终端引擎,自媒外媒融合打通品牌推广渠道

气象节目终端引擎的核心是电视屏幕,制作的气象节目要以此为基点,辐射到智能手机、Pad、PC等多个接收端,打造气象节目跨屏的多终端平台,最终实现气象节目的多屏联动与互动。例如,2016年首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气象专家微视频在新媒体播发后,创造了气象官方微信当日访问量2500条的最高纪录。2017年气象日前夕,在网络直播平台”斗鱼”开展的“美女主播带你观云识天,玩转气象日”网络直播活动,直播时段最高在线人数29083人,累计观看次数54.38万人次。此外,2016年在金鹰纪实频道开播的三套节目中,有一档就是以“微博热搜榜”为话题引入的科普节目,节目在电视台播出,同时通过新媒体延伸服务,实现双向互动传播。

2.3气象营销引擎,线上线下活动融合多元盈利模式

气象节目的营销手段也要借鉴互联网时代的智能定向投放技术。传统气象节目的盈利平台应该更加多元、多样态,逐渐打造内容即产品,屏幕即渠道的盈利模式。近年来,许多气象部门都在尝试新媒体的话题节目、直播节目,但效益并不明显。要把打造节目品牌与打通营销渠道的有机集合,通过活动植入、品牌植入等方式,拓宽赢利渠道。对于气象影视节目而言,在电视传播新媒体传播的同时,开展活动传播,通过线下活动吸引观众参与,形成电视节目传播链,延长节目传播的时限,提高传播效益气象影视节目要想吸引地方观众,树立良好的节目品牌形象。

3结语

在媒体融合速度越来越快的大趋势下,气象影视节目必然要走上一条与其他媒体相互融合的道路。在融合路上,坚持视频优势,提升节目品质,形成品牌节目,创新节目多元传播,以电视节目为核心,通过内容融合、终端融合、营销融合等方式,在媒体融合的大环境下不断进步。在融合过程中,确保资源优势和播出平台主体地位,通过新媒体碎片化传播,让自己的特色节目和品牌节目能够得到更多观众的喜爱,进而提升竞争力,扩展服务领域。

参考文献

[1]王菲.媒介大融合.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21-28.

[2]陈小敏,方林佑.从湖南卫视《县委大院》热播看电视新闻报道改革走向.东南传播,2015,125(1)

[3]“湖南卫视+”触媒互联网青春加速.广告人.2015

[4]袁岳,张军.交互:实现产品互联网化的逻辑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