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心衰护理中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1

老年慢性心衰护理中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

张瑜高俊燕

张瑜高俊燕

洪湖市人民医院湖北洪湖433200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慢性心衰护理中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科室收治的60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行舒适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及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焦虑、抑郁比例较低,满意度情况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心衰护理中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较优,可大范围推广。

关键词:老年慢性心衰;护理;舒适护理

心力衰竭指的是由于心肌梗死、炎症等原因造成心肌结构和功能变化,导致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体液潴留等,慢性心力衰竭指的是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该疾病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最高,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需要加强护理力度[1]。

1基线资料与方法

1.1患者基线资料

以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科室收治的60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研究组男患18例,女患12例,最大年龄80岁,最小年龄60岁,平均年龄(70.2±1.2)岁,NYHA分级:Ⅱ级10例,Ⅲ级12例,Ⅳ级8例;对照组男患17例,女患13例,最大年龄81岁,最小年龄61岁,平均年龄(70.4±1.3)岁,NYHA分级:Ⅱ级11例,Ⅲ级11例,Ⅳ级8例。研究组、对照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基线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舒适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行舒适护理干预,①加强心理护理,慢性心衰病程较长,需要长时间用药治疗,并且可能需要多次住院,给老年患者心理造成沉重负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护理人员应对老年患者进行有效的安抚,加强沟通交流,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疾病认识观;②舒适的环境护理,病房保持舒适的温度与湿度,光线适宜,床垫、被褥保持整洁柔软,冬天注意防寒,防止患者感冒,夏季注意调整空调温度和湿度;③吸氧和输液的舒适护理,吸氧时注意调整氧流量,叮嘱患者不可自行调节氧气流量,每日更换湿化瓶,避免感染,合理控制输液速度,输液速度不可过快,可依据患者情况选择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避免多次穿刺给患者带来痛苦。④体位护理,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常常伴随气喘、水肿症状,护理人员需协助患者取安全坐位,双腿下垂,减少静脉血液回流,减轻心脏负荷,合理调整床头高度,保证患者保持舒适状态[2]。

1.3观察指标

①焦虑、抑郁情况,采用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判定,满分21分,总分高于12分判定存在焦虑、抑郁;②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3]。

1.4数据统计分析

对观察指标数据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

2.实验结果

2.1焦虑、抑郁及满意度情况对比

研究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焦虑、抑郁比例较低,满意度情况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逐渐老龄化,慢性心衰发病率呈升高趋势,由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差,心功能恢复速度较慢,为加快其恢复速度,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十分必要。舒适护理干预是一种个性化护理模式,本着为患者服务的思想,以提高患者舒适感为目标,对患者进行生理和心理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从而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参与舒适护理的临床护理人员需熟练掌握相关护理知识,将减轻患者疾病痛苦放在首位,尽量满足患者合理需求,并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预见性,给予患者最佳的舒适护理[4]。本文以60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为观察对象,统计结果表明,舒适护理干预后,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焦虑、抑郁比例明显下降,护理满意度可达100.00%,由此可见,老年慢性心衰护理中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较优,可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和谐,还可有减少患者不良情绪,可大范围推广。

参考文献:

[1]刘玥.老年慢性心衰护理中舒适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研究[J].医学新知杂志,2018,28(A01):629-629.

[2]张燕.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衰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5,3(5):128-128.

[3]任香兰.舒适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慢性心衰护理中的价值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8,6(7):115-115.

[4]杨冬丽.探讨对老年慢性心衰者给予舒适护理干预的作用以及相关护理体会[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6,4(11):8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