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电力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分析电力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

陈硕1王建国2周立江3

(1、2浙江省送变电工程公司310016;3、绍兴大明电力建设有限公司312030)

摘要:电力产业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是我国的经济命脉之一,它不仅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还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质量控制安全在电力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地位就显得更为重要。为此,本文主要对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措施

一、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分析

1、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指质量方针、目标与职责的确定并在质量管理体系内利用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与质量改进,实现所有管理职能的全部活动。建设项目质量管理是指为确保建设项目质量提升所实施的一系列管理工作,其目的在于尽量减少成本,根据已定工期完成一定数量而达到质量标准的建设项目。其任务在于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健全,通过单位工作质量确保建设项目实物质量。

2、质量管理原则

电力工程项目是在复杂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进行,是一个充满变化与不确定性的过程。质量是影响电力工程项目的重要因素,在质量与满足项目需求的基础上,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原则。“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为市场经济经营的原则。作为一种特殊商品,电力工程项目具有较长的使用年限,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在施工中工程建设项目始终将质量作为工程建设的核心。

(2)以项目团队成员为管理核心。企业必须对员工管理加以重视,如绩效管理、职业生涯规划、培训等,这也是确保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根本保障。质量的创造者为人,因此必须以“人以为本”作为质量控制的核心,进行对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并增强人的责任感。在“质量第一”理念树立的前提下,利用人整体素质的提升降低人为失误,并通过人的工作质量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3)以预防、预控为主的原则。预防为主要求转变质量控制重点,由事后质量检查向事前、事中质量控制转变,从产品质量检查向工作质量、工序质量、中间产品质量检查转变,这也是保证施工项目有效实施的重要条件。

(4)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的原则。质量标准是对产品质量尺度评价的标准,质量控制的基础、依据为数据。要求利用检查、数据等内容确保产品质量与质量标准相符。

3、质量管理措施

为对国家电网公司建设坚强电网战略目标全面落实,需对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同时明确各方质量管理责任,如建设管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以此对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工程程序加以规范,并与电力建设工程的具体管理相结合,进行质量管理措施的实施。

1、完善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

电力建设工程应始终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原则,如质量与工期、质量与成本、质量与效益产生冲突,需将质量放在第一位。按照工程建设具体情况,需进行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健全。按照实情况,进行质量管理跟踪,不定期抽查与评定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或工程实体、档案资料质量。通过完善工程建设质量体系,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充分发挥市场运行机制,这也是提升电力建设工程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2、材料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施工材料质量对电力建设工程结构安全起到重要影响作用,基于此材料质量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基础。施工现场有材料进入后,需通过监理人员检验其质量合格后,才能用于工程项目。在检验材料质量后,必须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原则与检验原则进行施工。对电力建设工程内所需的材料,必须进行出厂证明、检验单的出具,并进行厂家详细信息的提供,禁止运用不合格产品。

3、提高施工人员素质

提高电力建设工程施工人员素质,也就是提升施工人员的职业道德与专业技能,规范施工流程,确保工程质量。也可通过先进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合理应用,强化质量监督部门管理职能,将质量管理信息及时提供给施工相关人员,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同时,要求施工人员必须了解与掌握与行业相关知识,以此对施工人员操作能力进行有效提升,为工程建设需求提供质量保障。

二、电力建设工程中的安全管理分析

1、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就是对安全对象进行管理。当其作为一种管理方式时,研究对象为安全本体活动,通过安全管理理论与方式的探究,将安全与管理进行有效结合。也可以说在相应条件下管理者按照安全管理预定目标,遵循客观规律,通过系统、科学管理方式的合理运用对有关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对安全本体活动整个环节实行管理的活动。由此可见,预知危险与消除危险是安全管理的主要含义。固有或潜在隐患、危险往往存在于预知安全活动内,在此前提下,通过多种方式、手段与行为对这些危险予以消除,并达到消除影响安全本体危害的目的。尤其在电力建设工程安全管理中,其可定义为管理者对工程活动实施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挥、协调与控制的一系列活动。

2、电力工程的危险源

据电力工程安全管理与事故统计研究结果显示,可将电力施工安全事故进行5种类型划分,如高处坠落事故、触点事故、物体打击事故、机具伤害事故与坍塌事故。在电力工程安全事故中以上五类所占比例高达80%到90%。同时,还存在材料、机械设备质量不合格或自然环境等原因导致的事故。产生这些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在于管理人员违章指挥、施工人员操作不规范或安全预防措施不到位等。作为一个有机系统,施工项目内部各种危险源都存有紧密联系,并受到外部因素的制约。伴随电力建设工程的不断推进,危险源展现的特征也会随之改变,这就要求相关部门、人员必须对电力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进行动态化管理,定期检查项目质量、安全,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做好处理工作,这也是全面落实安全管理工作的保障。

3、安全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安全培训机制。通过安全培训机制的建立与健全,可有序、分批对员工实施安全培训,在安全教育的基础上,有效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与专业技能水平。要求安全教育工作必须贯穿于施工整个过程,技术交底的基础上还需做好安全交底工作,施工安全的前提下还需合理安排安全生产工作,施工检查过程中也需做好安全检查工作。

(2)加大安全控制力度。工程安全状态和工程实施状态之间存在密切关联性,如需科学、有效管理与控制工程安全,应对项目实时准光之进行全面掌握与了解。在与工程信息化特性相结合的前提下,对选取信息化模式对电力建设工程进行管理,以此通过分析工程实施状态,对项目安全状况进行全面了解与掌控。首先进行实物工程量统计数据的建立,根据月统计计划加快施工进度,通过分析比较施工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可对进度内存在危险冒进问题进行详细检查。通过自检、互检与他检等方式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避免因工程质量因素产生重大安全隐患。

(3)制定安全防范措施。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前期,需进行各分部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并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为保证工程施工顺利实施,需对临时设备、消防设备、材料等位置进行明确确定,并进行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的绘制。以安全角度分析,需将建筑垃圾掩埋池、危险品库的合理设置在现场指定位置。为避免爆炸现象,需相互隔离易燃易爆材料,且做好防范措施。在现场设计安全使用措施时,应与电力工程特点相结合,按照要求完成集中接地体施工后,需及时实施接地体电阻测试,其测试结果必须与施工规范相符。

三、结束语

作为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与劳动力就业的主要贡献者,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构成部分。如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不能有效管理与控制质量、安全工作,那么质量问题与安全问题不仅会给电力建设工程自身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导致威胁施工人员人身安全,甚至对社会稳定与电力行业快速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基于此,电力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提高既有利于项目整体目标的实现,也对和谐社会建设发展、施工人员身心健康等具有重要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