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电力可靠性管理“三化”水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提升电力可靠性管理“三化”水平

吴丽芸

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东乡县供电分公司

摘要:随着电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电网正迈向智能化、坚强化的目标。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智能化、坚强化电网,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性选择。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为社会和经济带来的效益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可,已发展成为企业管理的有效手段和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本文对提升电力可靠性管理“三化”水平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电力可靠性;管理;三化

一、提升“三化”电力可靠性管理

电力可靠性管理既是政府监管和行业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电力企业全过程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的科学手段。中电联始终把电力可靠性工作作为服务企业的重要内容,将继续坚持“立足行业、服务企业、联系政府、沟通社会”的功能定位,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认真反映行业诉求和企业呼声,以加强重大问题研究、提升行业服务能力、凝聚行业发展合力为重点,积极开展“十三五”规划研究和促进电力绿色发展,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和行业自律,加强国际合作和推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

“十三五”期间,中电联将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的电力可靠性管理新手段、新方式,进一步把握好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着力提升电力可靠性管理的标准化、信息化和国际化水平。

一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可靠性管理的更高要求,以保障大电网安全可靠稳定运行和为用户提供可靠电力供应为目标,以国际化为视野,以专业化发展为方向,不断研究探索新的管理体系和办法,切实提升专业工作的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

二是通过“十三五”电力可靠性标准发展规划,建立规范的可靠性标准体系,推动可靠性管理开放式发展,促进管理工作从事后统计分析向事前评估的延伸,逐步使我国可靠性管理标准与国际通行标准全面接轨。

三是在更高电压等级大电网、交直流混合的复杂电力系统、大规模新能源发电设备接入、大规模的城乡配网改造和面向终端用户的供电可靠性管理等方面,需要不断扩展服务领域,创新管理思路。

四是以增强可靠性信息完整性、及时性和准确性为目标,不断整合优化技术支持系统,促进电力企业可靠性信息管理与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系统的一体化建设和集约化管理。

五是面对售电市场多元化等新情况,借鉴国际经验,采用更加丰富的市场手段,在电力市场的构建中充分发挥可靠性管理工作的作用,实现我国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的跨越发展。

二、电力系统可靠性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以及各电力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得以不断发展,可靠性管理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有效手段,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们不断认识到可靠性管理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然而,我国电力可靠性管理水平相对较低,部分电网相对薄弱,电源建设相对滞后,电力可靠性管理需要通过生产实践,电力生产工作也需要使用可靠性管理这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给予指导,这也是电力可靠性管理需要进一步深化的目标所在。电力面临改革,电力可靠性管理如何发挥现代化管理手段的作用,适应新的工作要求,是电力企业中各级领导、专业工作者乃至广大民众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1、指标考核对电网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考虑不充分

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对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考虑不充分。我国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在电力设备和电网规模方面有着很大差距,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其电网可靠性水平相对较低。加之一般情况下,经济落后地区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都不太理想,电网设施会面临更多的外力破坏和自然灾害的冲击。如果不考虑这些实际条件而片面追求高指标,企业难以完成指标考核,在短时间的压力下,数据会有失真的可能,电网的运行状况得不到真实的反映,这样不但会浪费人力财力,还会给社会和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2、相关信息系统和可靠性系统数据的相互独立

目前,能够反映输变配电设备寿命、运维检修、停送电等信息系统包括:运检部门的生产管理系统(PMS)、调控部门的调度系统(OMS)及能量管理系统(EMS)、营销部门管理的用采信息采信系统,和统计分析可靠性指标的可靠性系统。如何将这些系统数据统一、整合,实现可靠性基拙数据、运行数据的实时采集,减少企业员工日常工作量,是目前电力企业可靠性管理管理工作面临的一个现实的问题。

三、进一步深化可靠性管理工作

1、必须满足电力可靠性工作的基本要求

电力可靠性工作的基本核心是基拙数据、运行数据的及时、准确和完整,后期的分析会商、整改提升等工作,都取决于可靠性分析能否准确地反映电力设施的真实状况,这是电力可靠性工作的开展及深化的前提;要充分利用现有各信息系统,实现基拙数据和运行数据的实时采集,确保及时准确;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各级领导、管理人员、各专业要各司其责,严格执行相关工作要求,逐步消除“重指标排名、轻过程管控”等现象,要严肃处理日常工作过程中弄虚作假等行为,不断夯实可靠性管理基拙。

2、深化可靠性分析应用,实现目标管理

实施可靠性阶段分析。每月、每季开展一次分析,这种简单分析,能够及时将信息提供给可靠性管理相关部门,同时也可全面把握指标的完成情况并进行动态跟踪。开展可靠性深层次分析。每半一次,针对大量的可靠性基拙数据、运行数据开展分析,结合数据、指标变化情况,分析并量化电力生产中的薄弱环节,确保完成年度目标。大量统计数据信息须准确无误且与实际生产情况相符是深层次分析的前提;而可靠性管理人员熟悉电力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了解各专业知识,并有一定的现场实践经验是工作的基本要求。组织可靠性管理分析。每年一次,结合可靠性指标完整情况,对各部门工作开展性更深层次分析,对专业管理提出要求,提出进一步优化提升电力可靠性指标途径的合理方案。

3、开展输变电系统可靠性管理工作,实现系统可靠性管理的目标

输变电系统可靠性作为一项新的可靠性工作内容,是随可靠性管理的不断深化而发展产生的。在输变电设施可靠性的基拙上,通过停运组合模型,综合电网停运事件统计评价,有效地分析电网的安全性水平,逐步形成输变电系统可靠性。国家电网公司已初步完成输变电系统数据收集、统计、信息系统应用分析工作,需要继续研究系统可靠性的变化规律、影响因素、改进措施,向规划、设计、运行、管理工作提供信息,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逐步向全寿命周期管理进行过度。

4、强化人们对电力可靠性的认识

目前,在普通民众甚至电力从业人员中,很大一部分人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电力可靠性的重要性,尤其对全过程管理和全员参的特性认识不足,将可靠性管理工作视为电力可靠性相关人员的责任,常常待事故发生后再追溯可靠性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漏洞。

结束语

“十三五”期间,中电联将继续与电力企业共同努力,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为电力优质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为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能源电力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彦国.地市公司输变电系统可靠性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

[2]赵智勇.配电网供电可靠性规划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

[3]魏远超.基于10kV配电网网架结构和设备选型的供电可靠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4]康瑞红.分析提升电力可靠性管理水平的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06: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