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校腐败风险信号警示的审计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6-16
/ 2

基于高校腐败风险信号警示的审计思考

袁家荣廖红杨道衡

——以湖南高校为例

袁家荣廖红杨道衡/湖南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通过对高校存在的腐败问题进行提炼与分析,重塑防治腐败风险的路径及预防对策。

【关键词】高校;腐败风险;信号警示;审计;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近十年来,我国公办高校改革与发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政府对公办高校教育经费的投入大幅增长,经费筹措渠道日益增多,办学效益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由政府拨款(教育拨款、财政科研拨款)、社会团体和个人办学、社会捐助集资、学杂费以及其他教育经费等所形成的多渠道筹资格局。截止2011年末,湖南高校105所,其中本科院校31所,高职院校67所,普通高等教育招生31.02万人,在校大学生突破100万人,固定资产投资157.02亿元,发放高校国家奖学金、助学金8.03亿元,资助高校学生24.55万人次。

随着公办高校的快速发展,公办高校的基本建设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也相应快速增长,教学科研投入不断加大,教育费用、科研费用、管理费用等各项费用大幅度增加,使得高校的经济管理工作更加复杂化。基建经费所占教育经费支出比例较高的问题尤为突出,我国公办高校基建经费支出占高等教育经费支出比例达20%。部分公办高校预算管理不够严格、收费行为不够规范、对外投资不够慎重、校内二级单位财务管理和校办产业管理较为薄弱等问题也凸现出来,亟需加以解决和规范。

根据我们调研、了解的情况,湖南检察机关近5年来立案查处本省高校职务犯罪案件13件21人。有以下四个突出特点:一是中层犯罪居多,涉及处级以上的占76.7%;二是集中在受贿、贪污、挪用公款、接受回扣四类案件,占97.3%;三是共同犯罪现象多,窝案串案集体腐败;四是作案手法直接简单,肆无忌惮,主要采取收入不入帐或少记帐等。发生典型腐败案件有985重点高校中南大学田勇泉副校长——教育系统最大的、空前绝后的巨贪8000多万元。

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很难洁身自好,独善其身。据统计,最近五年,高校职务犯罪案件数占全国教育系统案件数的比例约为1/4,其中82%的案件集中在基建、采购、财务、招生、科研经费、校办企业、后勤服务等部位和环节。高等教育领域里有一些其他领域较少或没有的腐败类型,如学术腐败问题。这些都说明高等教育领域腐败问题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犯罪主体以学校领导、主管财务人员、后勤基建及采购领域的管理人员居多,基建、采购和招生是三大“病灶”。有鉴于此,高校防腐工作要从体制、机制、制度和管理监督等多方面存在的诸多漏洞和问题出发,通过运行一套科学、高效的防腐监察预警机制避免致错因素的发生,才能标本兼治,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在新形式下,制定一套预警系统来有效预防、减少、中止高校腐败活动,不仅有利于高校自身的改革和发展,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二、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建立高校腐败预警机制,目的在于根据监测、预警情况,对可能发生的腐败事件进行预先的控制和防范,以防止其发生或扩散。(二)研究内容

高校防腐机制构建及警示信号,旨在通过监控和防范高校腐败风险点,监测工作制度和日常工作环节,及时识别腐败迹象,并对腐败现状、腐败后果以及腐败处理效果等进行正确评价;通过监控前移,见微知著,建立包括自律机制、诫勉谈话机制、监控机制和惩处机制的预警机制;若预警机制卓有成效,高校腐败现象就会减少和得到有效控制;若预警机制失效,则腐败现象就会出现;而无论预警机制成功与否,都应该进行测试评估、恪尽职守,不断完善防腐败预警机制建设和防范措施。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

(一)构建高校防腐机制,高屋建瓴,做好顶层设计,正本清源,防患于未然。不推崇反腐运动式、空降式、一阵风,反腐应常态化、法制化、制度化。时刻处于高压态势,警钟常鸣,防微杜渐。建立重大决策议事(程序)条例,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必须约束和规范领导干部的重大决策权。不搞一言堂,实行民主集中制。

(二)建立校内董事会制度(主要是民办院校)。董事会由政府代表、学校校长及管理团队、教职工代表和社会知名人士组成,凝聚社会智慧和力量,是学校的决策机构,充分发挥校董事参事、议事、决策作用。校长负责全面主持学校教学、科研和其他行政事务管理工作。校长只是一个行政工作的执行者,要定期向董事会汇报工作。学校的财务、招生、基建、后勤服务(第三产业)等重要事项由董事会集体决策。

(三)杜绝高校腐败事件的发生,可采取人事调整,人事是制度落实的关键点。让权力部门与非权力部门对调,部门主管人员定期轮岗不失为明智之举,有利于提高效率,促进公平、透明、规范的制度建设。

(四)加快高校去行政化,实行民主管理。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回归大学本色——变行政主导为学术主导,管理模式由官员治校转变为教授治校,用法的形式规范学校的运行,推行行政管理向行政服务职能转变。

(五)发挥内审指导和监督作用,预防为主,关口前移。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和完善过程中,一些经济制度还不能够完全适应实际情况,一些学校和人员严格依法办事的观念树立不牢,为此审计工作要致力于推动体制机制度的完善,从源头上和制度上预防一些问题的发生。如重大事项应该公开,物资采购、工程项目等实行招投标,接受师生监督。清理学校的账外账和小金库,采取集中收费的办法,坚持收支两条线,加强资金监管。要做到从“怕审计”到“盼审计”,其背后是一整套长效制度在支撑:将审计环节贯穿到全过程,发现问题后帮助被审计单位(部门)堵塞漏洞。跟踪审计不留监管空白,每个环节及时跟进,发现问题逐一整改落实。又如基建工程项目,从前期立项、设计、招投标,到施工中资金的使用,再到后期的验收,每个环节都及时跟进,每项工程都进行审计。实施前由审计把关立项,关注预算编制;实施过程中审计全程参与监督,关注执行的规范性;竣工验收后按照审计决算付款,关注执行过程和预算执行结果,加强绩效审计。不留死角,不留空白。全程全方位、立体式监控。对审计出来的问题,逐一梳理,整改落实。有些问题还要深层次分析,举一反三,以完善机制,防止再次发生。“我们的监督力量应该壮大,可以跟香港学习,官员有点什么举动,恨不得有一百双眼睛在盯着你”,建立起一套审计长效机制,真正做到为学校事业发展保驾护航。平时检查和定期检查(年末)相结合。包括职业院校的高校都应设立内审机构,配备政治过硬、专业对口的人员,在审计深度、广度上下功夫,并加大对审计查出问题的问责力度。

(六)借鉴国外高校外部审计制度,加强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监督力度,将财务、基建等腐败易发领域的事项,由其评估、审核、鉴证,并出具公允报告。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措施鼓励与高等教育相关的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到高等教育领域里的反腐败活动中。

(七)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应重视方式方法创新,提高反腐倡廉工作科技含量。警示信号的提示,动态的、立体式的监控和防范,警钟常鸣,加强日常监管,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把非常态事情扼制于萌芽状况。否则,会千里之堤,溃于蚊穴。

结合学校特点和反腐倡廉工作需要,通过更新和研发软件,对原有的一些系统和平台进行重组和整合(如各部门用过的软件系统互不兼容,资料不能共享),提高反腐倡廉工作的科技含量,这样才会产生科技助力、制度如虎添翼的效果,

创新理念,用精细化管理压缩腐败空间。将现代科学技术融入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严谨化和精确化等特点在反腐倡廉中充分显现出来。在高校管理中,把各种工作流程固化于信息系统之中,通过电脑程序设定科学合理的岗位目标、工作权限、职责范围和行为规范,实现各工作程序与工作环节的无缝衔接,并且各种行政行为都会在网上留下痕迹,大大压缩诱发不廉洁行为的“灰色空间”,达到学校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精细化的效果,在大大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同时,也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体制、法律上存在的漏洞、死角和盲区,起到扎紧和筑牢制度“篱笆”的作用。

(八)网络反腐法制化。据有关部门统计,互联网内的举报已经占纪检监察机关处理案件的30%左右,在有些地方占比为5%。人们钟情网络反腐,根本原因在于网上的腐败信息有助于执政者、监管者减少查处成本。况且件件有着落,有说明。可以说,互联网在反腐过程中起到一种助推器的作用。

可以借鉴北京经验,北京纪委书记近日明确提出,网络反腐大部分属实,应法制化。建立反腐三大体系:即一是权力结构要科学、合理,二是权力运行要做到规范透明,三是要加强信息化防控。”三大体系建设中,权力结构科学、合理是要提高规范用权的水平,包括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监督、建立权力结构配置标准等。在权力运行规范透明中,学校提出了“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提高信息公开水平,完善权力运行监督网络。在加强信息化防控方面,要建立了廉政风险预警纠错机制,开发建设廉政风险防控管理信息系统,从电子院务网络中采集分析风险信息,并针对财务管理等领域开展重点防控,不断提高廉政风险防控的科学性有效性,真正把权力关进笼子里。

(九)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离任审计,尽快建立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早在1994年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将财产申报法正式列入立法规划,但近二十年,立法没有实质进展。目前,我国官员财产报告制度仍处于只申报不公开、申报情况不实、公开试点多数“昙花一现”的尴尬现状。

(十)加强审计人员队伍建设。审计人员不仅应具备会计、审计和基建预决算的知识,还要掌握经济、法律等多种专业知识。不但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敬业精神,而且,要注重提高计算机运用能力,实现计算机辅助审计,提高审计效率,以适应反腐倡廉工作的需要,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朱叶棠.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0,3.

[2]斐静.论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完善[I].经济师,2006,11.

[3]刘东,王燕.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完善[I].会计之友,2010,9(下).

[4]郑文杰.我国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发展探究[I].管理观察,2010,1.

本文系2012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基于高校腐败风险信号警示的审计思考(12C0980)”总结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