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学村的“和平”故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8-18
/ 2

集美学村的“和平”故事

徐适

徐适

(贵州省社科院历史所贵州贵阳550000)

中图分类号:I2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1)08-0000-01

陈嘉庚、陈敬贤诚毅兴学

著名的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1874年出生于福建同安集美村。19岁时离开家乡到新加坡跟随父亲学做生意。1911年国内爆发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满清政府,建立了民国,一时国人振奋,人心思治。此时已是同盟会员,身在海外的陈嘉庚更是“热诚内向,思欲尽国民一份子之天职”,坚信“诚以救国既乏术,亦只有兴学之一方”,于是回到家乡创办新式学校。

1912年9月,陈嘉庚自新加坡回到国内,看到家乡仍是因循腐朽的局面,于是立志破之而立新。当时集美社有二千多居民,都属陈姓,却分为七房,矛盾很多,常有械斗,所以“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经过陈嘉庚积极奔走,诚挚劝诱,并承诺独立承担所有费用之后,原本间隙的各房同意了停办各自私塾,设立新式小学,集中全村学生入学的建议。1913年1月,有学生135人,教员5人,分高等一级、初等四级,年用经费三千元的乡立集美两等小学校借集美大祖祠等为校舍在偏僻的集美村诞生了。陈嘉庚先生捐资兴学的伟大事业迈出了第一步。

虽然学校建立起来了,却没有自己的校舍,陈嘉庚先生只好买下一口面积数十亩的半废鱼塘,然后雇来工人,筑堤围堰,填池造地。接着招募工匠,建成一座可容七个班学生的木质平房为校舍,当年秋季投入使用。

集美小学的运行进入正轨以后,陈嘉庚回到新加坡打理生意,但心中无时忘却兴学大业。到1916年10月,他委派胞弟陈敬贤携带兴学计划、校舍图纸、建筑工匠回到家乡,兴办师范和中学,施行兴学规划的第二步——创办中等学校。陈敬贤夫妇回到集美以后,无论寒冬酷暑,每天清晨五时起床工作。在一年多时间里兴建了大礼堂、居仁、立功、尚勇诸楼,还有电灯厂、自来水塔、膳厅、温水房、浴室、大操场、储藏室等等。1918年3月10日,师范、中学两校同时开学,其时共有学生196人,编为中学一班、三年制师范讲习科两班、五年制师范预科两班。因为陈嘉庚先生早存“收闽南贫寒子弟才志相当者,加以训练,以挽救本省教育之颓风”的思想,所以集美师范和中学都实行了非常优待的政策来吸引贫寒子弟入学。如中学生只交膳费,学宿费均免;师范生费用全免。同时学校给学生发放春冬校服各一套,夏季所需蚊帐亦有学校提供。当时闽南普通人家是一日三餐吃稀饭,集美学校则供应两餐干饭,一餐稀饭。若有学生愿三餐还吃稀饭,则学校每月发两元津贴。因此惠政,不仅闽南、闽西,甚至广东潮、梅一带的寒门子弟都纷至沓来。

创办师范和中学的同时期内,陈嘉庚先生还兴办了集美女子小学校,它成立于1917年2月。女校的筹办即由陈敬贤的夫人王碧莲女士具体承担。为动员家长同意女童入学,王碧莲女士每天带一张小板凳去家访,苦口婆心做思想工作。不仅如此,她还谆谆善诱,耐心说服女孩子脱掉裹脚布,解放小脚。为鼓励女生入学,学校不仅各费均免,每月还发津贴两元、三元。1919年2月,集美幼稚园创立,收学生140余名。配有钢琴、风琴、玩具等,为保证幼童上学、放学路上的安全,陈嘉庚先生还特别规定汽车不准进入集美村。

1918年3月,颁布的校歌中唱到:

闽海之滨有我集美乡,

山明兮水秀,

胜地冠南疆。

天然位置,惟序与黉,

英才乐育,蔚为国光。

全国士,聚一堂,

师中实小共提倡。

春风吹和煦,

桃李尽成行。

树人需百年,

美哉教泽长。

“诚毅”二字中心藏,

大家勿忘,

大家勿忘!

孙中山、周恩来颁令护校

集美学校诞生在国家动荡的岁月,一路走来,迭经艰辛。

在集校初创时期,南北政府对峙,各路军阀混战不休。1923年8、9月间,闽、粤军阀战于集、厦一带,常阻断厦集交通,但集美师生为维持教学正常进行,不得不经常冒险穿越火线。9月3日,集美学校中学部两名学生李文华乘船赴厦门途中遭到闽军枪击,一死一伤。此事立刻引发集美师生的强烈抗议,陈嘉庚先生与叶渊校长等撰写了请愿书及各种文件,向南北政府请求划定集美为和平学村。此倡议在全国获得广泛的理解、支持与赞同。当年10月20日,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大本营批准了请愿书中的《承认集美学村公约》,并以大本营内政部第三十六号文发出指示:“该校创设有年,规模宏大,美成在久,古训有徵,芽蘖干霄,人才攸赖。兴言及此,宁忍摧残!……对于该校务宜特别保护,倘有战事,幸勿扰及该校,俾免辍废,则莘莘学子,永享和平之利矣。”

经过李文华事件和孙中山革命政府批准为“永久和平学村”后,集美学校获得了一段安定时期而迅猛发展。1937年抗战爆发前,集美学校学生最多时的1931年共有在校生2723人。拥有20多座楼房,几十座平房。设立了图书馆、科学馆、美术馆、教育推广部、建筑部、医院、银行等公共机构,设立有师范、中学、小学、女子师范、女子小学、幼儿园,还有国学(后移入厦门大学)、水产航海、商业、农林等专科学校。1931年,一位作家到集美学校住了两个月,后来便在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盛赞集美学校为“世界上最优良、最富有活力的学校”。

然而自1937年抗战爆发,美丽的集美学校便陷入了敌人的大肆摧残。具不完全统计,八年抗战中,日机轰炸集美校园达四十余次,校园附近的驻留日军更常以炮击、扫射集美校园为乐。集美学校所有建筑俱遭破坏,到抗战结束时,曾经巍峨壮丽的建筑群,曾经优美的校园环境已是遍地瓦砾,找不到一栋完整的房屋。抗战胜利后,陈嘉庚先生积极筹款恢复集美学校的屋舍建筑,到1946年秋天,经惨淡经营,耗资数千万,共修复大小房屋三十余座,之后实在是因为内战激烈,国统区通货膨胀、物价飞腾,恢复工作再也无力为继。

1949年9月,厦门即将解放的时刻,一部分溃退的国民党败军看中了集美学校高大坚固的屋舍,他们无视国父孙中山曾经发布的承认集美为永久和平学村的命令,悍然驱逐集美学校师生员工,占据集美校园,构筑阵地与人民解放军顽抗。而解放军部队却接到了周恩来总理的命令——可能保护集美学校设施。不得在战斗中使用火炮、炸药包等重型装备。面对国民党残军的顽抗,又受制于特殊的地形,他们虽有充足的火力却不能使用,因而付出了惨痛代价。21日至23日仅此三天,在上海解放战役中立下功勋、获得“月浦先锋营”称号的1营营长、教导员、副教导员重伤,主攻连3连的干部只剩一个排长和一个文书,全营数百人伤亡,最后不得不撤出战斗!而在此之前的历次战斗中该团都没有过如此惨重的伤亡!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新兴的共产党人对于陈嘉庚先生爱国热情的尊重,对集美学校“和平学村”地位的尊重,对人民正当权利的尊重!这尊重,带着鲜血的代价,更加令人敬仰,令人遵从。集美学村,也因为有着这样的新兴的党和军队的奉献与付出,真正获到了和平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