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

宋涛周新平朱庆芬张迎舟杨瑞玲栗飞

宋涛周新平朱庆芬张迎舟杨瑞玲栗飞

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乳腺外科河北邯郸056002作者简介:宋涛,男,(1980.2-),大学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规范化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个体化治疗.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选取2014年2月至2014年6月来我院门诊治疗的140例乳腺增生症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患者的自身意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予以口服他莫昔芬药物治疗,实验组则予以小金丸药物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经治疗后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研究分析.结果实验组经治疗后,治愈总有效患者有63例(90.0%);对照组经治疗后,治愈总有效率患者有55例(78.57%).实验组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在经小金丸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4例(5.72%);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7例(10.0%),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远远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两组间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金丸在治疗乳腺增生症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降低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等,值得临床上的广泛推广及应用.【关键词】小金丸;乳腺增生症;临床效果;安全性【中图分类号】R27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383-02

乳腺增生症又名乳腺小叶增生及乳腺增生,其是以周期性的乳房胀痛以及乳房肿块为主要的临床特点,该病主要多发于中青年妇女,是一种非炎症性的乳腺疾病.据有关研究统计,乳腺增生症在成年的妇女中的检出率为30.25%.目前,乳腺增生症的病因主要有卵巢内分泌失衡,导致雌激素水平升高,孕激素的水平下降或者雌孕激素的比例失调;存在异常脂肪酸以及血浆必须脂肪酸水平低;长期高脂肪、高蛋白饮食也可起部分作用等.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节奏也随之增高,随着生活、工作压力的提高,人们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乳腺增生症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本文选取来我院门诊治疗的140例乳腺增生症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研究分析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现将本次研究的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2月至2014年6月来我院门诊治疗的140例乳腺增生症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患者的自身意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70例.每位病人常规行双侧乳腺超声检查.其中对照组患者中年龄在20—48岁,平均年龄在(35.76±5.72)岁,病程在4个月—15个月,平均病程在(5.73±3.58)个月;其中单侧发病有32例,双侧发病38例;已婚患者47例,未婚患者23例;月经前、后乳房胀痛或刺痛的患者有49例,乳房胀痛或刺痛与月经无关的21例;31例患者超声可见单发或多发小于1cm的低回声结节,39例患者超声未见明显低回声结节.实验组患者中年龄在22—46岁,平均年龄在(34.29±4.64)岁,病程在3个月—16个月,平均病程在(4.92±3.97)个月;其中单侧发病有25例,双侧发病45例;已婚患者49例,未婚患者21例;月经前、后胀痛或刺痛的患者有37例,胀痛或刺痛与月经无关的33例;29例患者超声可见单发或多发的小于1cm的低回声结节,41例患者超声未见明显低回声结节.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婚姻状况以及有无肿块等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本文选取的140例乳腺增生症的患者均采用乳腺增生症诊断进行拟定:单侧或者双侧的乳房胀痛或刺痛,常常在月经前期加剧;在临床的体检中,单侧或双侧乳房可触及片状或结节状腺体增厚;超声提示腺体结构紊乱,伴或不伴有多发或单发的小于1cm的低回声结节,钼靶摄片作为临床辅助诊断,同时排除其他的良性或恶性病变等.1.3治疗方法对照组予以口服他莫昔芬10mg,每日2次,在月经停潮后的第5天开始进行服药20天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1-3个疗程.实验组则予以口服小金丸1.2g,其主要成分包括制苯乌、麝香、枫香脂、制乳香、五灵脂、当归、地龙以及香墨等,每日2次,在月经期予以停药,连续口服3个月经周期,期间不服用其他的镇痛药物.

1.4疗效评定标准按照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乳腺专题组制定的疗效判定标准,结合复查乳腺超声,与治疗前超声进行对比,患者经治疗后疼痛消失,低回声结节消失,停药后3个月没有复发为痊愈;乳房胀痛消失并且低回声结节最大径缩小50%以上的为显效;乳房疼痛明显减轻,同时伴或不伴低回声结节缩小50%以上的为有效;乳房疼痛症状没有缓解、低回声结节没有变化的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1.5统计学方法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本次研究的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者治愈率之间的比较实验组经治疗后,治愈患者有43例(61.43%),显效的患者有12例(17.14%),有效的患者有8例(11.43%),无效患者有7例(10.0%),其总有效率患者有63例(90.0%);对照组经治疗后,治愈患者有38例(54.29%),显效的患者有7例(10.0%),有效的患者有10例(14.29%),无效患者有15例(21.43%),其总有效率患者有55例(78.57%).实验组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愈率之间的比较(n/%)

3讨论乳腺增生症是女性乳房疾病的常见病,近年来乳腺增生症的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其发病率也在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现代的医学认为,乳腺增生症是与机体内分泌紊乱有关,主要是处在育龄期中青年的妇女中,由于该类人群体内的雌激素以及泌乳素等水平的升高,而其孕激素的水平相对下降,从而导致乳腺在月经前期过度的增生,月经后期复原不全等,如此长期反复下去,则会导致乳腺增生,引发出临床症状等[1].其临床表现为周期性乳房的胀痛以及乳房出现大小不等的肿块等,其实质是一种非感染性慢性炎症以及非肿瘤性肿物的疾病.目前,乳腺增生症在临床上以乳痛症状最为常见,其如同分为周期性和非周期性,其中周期性乳痛与月经周期有关,是乳腺疼痛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对治疗反应最好;而非周期性的乳腺痛则与月经周期没有相关关系,疼痛不对称,常为单侧并且以局部痛(压痛点)为主,可有结节感,但没有可触及明显的肿块等,部分患者可伴有乳头溢液,大部分为清亮、淡乳汁样或者呈浆液性等[2].

在对乳腺增生症的临床诊断中,常常包括完整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必要时可对患者进行病理学检查[3].在采集病史中主要包括患者疼痛的类型、与月经的关系、位置.持续时间以及相关的问题.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乳腺检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任何肿物或结节均需要进行仔细的检查,对患者疼痛的部位也必须行深入检查,使患者侧卧位,其乳房组织从胸壁下垂,常可以鉴别出疼痛是来自深面的肋骨还是乳房等.在行影像学检查时,往往对乳腺增生症的患者首选彩色超声检查,因该检查对致密腺体中的结节和囊、实性肿物的分辨率远远优于X线钼靶的检查.而对年纪较大并且腺体并不丰富的患者比较适合首选X线钼靶检查,必要的时候可对患者进行二者联合的检查.对部分患者因结节或肿块的形成,不容易与纤维腺瘤以及乳腺癌相鉴别,需要结合必要的病理组织学检查(如手术活检或者细胞穿刺细胞学检查等)进行确诊[4].在乳腺增生症与乳腺癌之间的联系时,据有关研究资料证实,乳腺增生症不能统称为癌前病变,临床上大部分的乳腺增生症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并不会明显的增加,其中乳痛症的患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几率与正常的人群并无太大的差异,只有当活检证实为非典型性增生时发生乳腺癌的几率才会有明显的增加,才会是真正的癌前病变[5].据有关的文献报道,因乳房肿块行活检的患者,非典型性增生只占1.8%—3.9%;因乳腺钼靶发现微钙化行活检的患者,其非典型性增生只占11.86%—17%,并认为当乳腺增生症的患者出现乳头溢液(乳血性或者浆液性)时或者不随着月经周期改变的局限性腺体增厚时,临床应考虑有癌前病变的可能[6].

小金丸中的中药成分可提高卵泡期的激素分泌比值,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药物能有效改善全身及局部组织的充血水肿,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力,抑制胶原值,直通[7].采用口服小金丸活血化瘀、消痰通络散结、疏肝解郁治疗本病效果良好.其中麝香、乳香性善走窜,能透达经络、攻定血脉,并能疏肝解郁,而香墨、没药、木鳖子以及当归可解气活血止痛,为血中之气药,能行气解郁、通络消痰散结,配地龙破血祛瘀[8].本次研究示,实验组经治疗后,治愈总有效率患者有26例(89.66%);

对照组经治疗后,治愈总有效率患者有24例(82.76%).实验组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在经小金丸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2例(6.9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3例(10.34%),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远远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两组间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小金丸在治疗乳腺增生症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降低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等,值得临床上的广泛推广及应用[9].

参考文献[1]冯庆菁.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症96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21):2910,2912.2]屠雄彪,张利芳.小金丸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症临床效果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1,07(12):97.[3]殷华,贾珍珍.小金丸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症临床效果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03(9):188-189.[4]侯志敏.乳癖消片联合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症600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8,17(13):22-23.[5]张淑珍,张勇.乳块消片与小金丸联合使用治疗乳腺增生症84例[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33(5):61.[6]李丽蓉.小金丸与他莫昔芬治疗乳腺增生症160例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4):554.[7]何静,贺建修,李纳等.隔蒜灸联合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5):4522-4523.[8]陈传波,路雪芹,徐继祥等.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症临床观察[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7(4):66-67.[9]魏仁志,王元正,左怀全等.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疗效观察[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1,24(4):29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