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病原菌及其防治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1

分析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病原菌及其防治措施

刘晓丽

(四川成都市城北医院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目的:研究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情况及其预防措施。方法:以2015年7月28日至2017年3月2日我院60例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所有患者痰标本,并进行病原菌检查及药敏试验。分析病原菌种类、联合用药及耐药情况。结果:二联用药概率为36.67%,三联用药概率为16.67%,在病原菌种类方面,铜绿假单胞菌所占比例最大(43.33%),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白色念球菌未出现耐药现象,其他病原菌均出现多重耐药,以耐甲氧西林最为常见(30.00%),其次为环丙沙星(25.00%)。结论: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种类较多,且可见多重耐药现象,临床应重视药敏试验等检查,合理使用抗生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关键词】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防治;病原菌

【中图分类号】R5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2-0214-02

机械通气、人工气道建立等常用于临床治疗中,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呼吸状况,但也会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风险增高[1],严重威胁其生命安全,对病原菌进行分析,予以针对性防治措施,可大大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本文旨在探讨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情况及有效防治措施。

1.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取2015年7月28日至2017年3月2日的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60例),年龄平均(56.14±4.23)岁,最大67岁,最小48岁,男女比34:26,呼吸机治疗(20.11±3.24)d。

1.2方法

采集所有患者痰标本,使用无菌痰管,通过人工气道,将深部分泌物吸出,并予以细菌学培养检查,之后进行微生物鉴定、菌落计数、药敏测定等操作,使用细菌鉴定系统。

1.3观察指标

观察病原菌种类、联合用药概率及其耐药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以SPSS22.0软件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病原菌种类、联合用药概率、耐药概率进行分析,均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

2.结果

2.1患者病原菌种类及联合用药情况分析

在联合用药情况方面,60例患者中,二联用药概率为36.67%(22例),三联用药概率为16.67%(10例),合计53.33%。

在病原菌种类方面,以铜绿假单胞菌所占比例最大,为43.33%,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如下(表1)。

表1分析患者病原菌种类(n=60,%)

3.讨论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作为医源性感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不仅阻碍了原有疾病治疗,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还会给患者带来生理痛苦,影响其心理健康。临床发现,此疾病的发生主要与人工气道吸痰等侵入性操作反复进行[2],导致感染风险增高有关,此类操作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对呼吸道屏障造成破坏,加之长期饮食控制,机体可见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下降,进一步增加了感染风险,此外,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以及制酸药物的使用,可导致菌群失调、防御力下降、胃液ph增加、细菌反流等现象。

此次结果中,二联用药概率为36.67%,三联用药概率为16.67%,在病原菌种类方面,铜绿假单胞菌所占比例最大(43.33%),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白色念球菌未出现耐药现象,其他病原菌均出现多重耐药,以耐甲氧西林最为常见(30.00%),其次为环丙沙星(25.00%)。大部分患者均出现一定耐药现象,临床应在实施消毒隔离操作基础上,予以防治措施:①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掌握机械通气指征,避免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②加强营养支持,根据患者体质、病情发展,及时进行肠外、肠内营养支持,保证三大营养素科学配比,改善其营养不均现象。③针对病情稳定者,尽量采取半卧位,避免分泌物返流[3]。④针对激素以及抗生素等药物长期使用者,应注意剂量,尽量避免联合用药,减少药物使用种类,以防耐药现象,定期进行药敏试验。

综上所述,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因侵入性操作、抗生素使用等操作,易受多种病原菌侵入,临床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可减少其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鲍滨.老年早发性与迟发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病原菌特征比较[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2,31(5):393-395.

[2]胡娅,李禄全.重症监护病房与普通病房新生儿肺炎病原菌与药敏结果比较[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29(2):120-125.

[3]初静,王鹤,王颖等.试脱机患者呼吸机管路更换周期的实验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23):1733-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