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活动目标的设计看课程的“分”与“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5-15
/ 2

从活动目标的设计看课程的“分”与“合”

周芸

——读《幼儿园课程基本理论和整体改革》引发的思考

(苏州玉兰幼儿园,江苏苏州215006)

中图分类号:G61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5-058-01

摘要:幼儿园课程模式有两种最基本的状态,即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这两种课程模式都各有自己的利弊,特别近几年来综合教育或整合课程我们听的比较多,于是如何灵活运用课程,是进行综合教育还是实行领域教育,哪种课程模式更有利孩子的发展,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是很大的挑战。本文通过阅读《幼儿园课程基本理论和整体改革》一书,对课程模式理论也有了新的认识,着重阐述了要正确把握好有效的课程模式,必须从设计活动目标开始,并从活动目标的设计看课程的“分”与“合”。

关键词:活动目标;课程

教育活动的设计最重要的环节是设计活动的目标,不同的教育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不完全相同,而即使同一名称的活动,但目标定位不同那么对幼儿发展的意义也会有差异。

一、挖掘领域目标,体现教育功能

众所周知领域教育是幼儿学习经验的类别教育,内容有一定的系统性,各领域事物的性质和特点,幼儿在与它们相互作用中所获得的经验、所体验的情感、所增长的能力都会有所不同,而各领域的教育都具有自身特定的目标体系,是其他领域的教育无法完全替代的,这就是各领域独特的教育价值。我们在进行领域教育时,首先要明确各领域教育自身的特点规律和实施方法、途径及教育意义,保留内容并关注到领域之间的必然联系,不要人为的割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作为教师,应整合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五大领域的教育,促进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形成,尽可能挖掘每一教育活动对学前幼儿的发展价值,共同承担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任务。如在进行大班健康活动《食物的旅行》时,传统的健康领域的目标要求幼儿初步了解主要消化器官的名称和功能并能理解磨、漏、蠕动、排出等动词的含义。由于考虑到幼儿的接受程度及教育的必要性,在这一活动中除了考虑到幼儿健康领域的发展,我们还可以挖掘其他领域对幼儿的发展价值如艺术领域方面的,考虑到这一点,在实践中我在原目标的基础上增加了“能随音乐节奏用肢体语言表现食物消化的过程,体验身体的奥妙”,修改后的活动中有节律的肢体语言能够让幼儿感受到健康教育原本就是身体美和艺术美的统一,对同一活动的教育价值的深入挖掘及活动本身的趣味性都得到了扩展,较单纯的健康领域的教育价值更适合幼儿的发展。

二、有机整合目标,把握教育重点

由于在幼儿阶段,孩子所学习的知识都是表层的,因此学习的过程、方法、兴趣的激发、对整个世界的探索欲望、初步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才是我们应该首先教给孩子的。而分科中对知识的纵深研究、重知识传授的片面性就有较大的局限性。综合教育是从陈鹤琴先生提出的“整个教学法”和“单元教学”中演变而来,它顺应了幼儿身心整体和谐发展的需要,顺应了教育整体效应发挥的需要,顺应了科学整体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而在整合目标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寻找符合本班幼儿实际的整合突破口以及考虑通过怎样的方法和手段将各领域的教育加以整合,这样才能确保儿童的发展是全面的、是必要的。如在进行中班综合教学活动《蛋宝宝的衣服时》,原目标中“认识常见的禽蛋,会给煮熟的蛋剥壳,愿意蛋黄和蛋白一起吃”,考虑到我们班孩子在美工及动手能力方面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在活动进行前我增加了一个新的目标“学习用蛋壳拼画”,活动结束后幼儿看着自己完成的作品,脸上露出了自豪感,甚至还有小朋友提议要把画贴在一起,根据他们的要求我们办了一个蛋壳画展。在这一活动水到渠成地预设了各领域的内容,并将各领域间有机地整合,在设计此活动目标时首先明确了活动包含了哪几个领域的内容,分析各个领域教育自身固有的特点、规律和实施方法、途径及教育意义,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的把握各领域之间的整合点,才能避免无法让幼儿亲身体验却要幼儿有所感受的时候常常出现的说教,是真正有效的教育,符合幼儿实际需要的教育。

三、灵活渗透目标,提升教育价值

幼儿园的教育目的是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整合性的活动,学前幼儿的教育中,没有绝对的领域教育,也没有绝对的综合教育,只不过其间的分合比例不同而已。“分”主要体现领域的个别性,而“合”则主要体现了领域的渗透性。一次活动中有五大领域相互渗透,那么它的教学目标也不是孤立的,它应该成为一系列教学目标群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其他教学目标的相互联系。如在设计中班活动《找规律》目标时,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需要并结合“分”、“合”的比例将目标设计为“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物品的排列规律,感知数学的规律美。乐意参加有规律地装饰活动,再现物体的序列,体验成功的快乐。”目标中正确把握数学和艺术领域的渗透性,打破了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将社会、语言、科学、艺术有机的整合在数学活动中,而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注意了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尊重了幼儿的自主选择,使幼儿在看看、想想、说说、做做等活动中,边玩边学,让幼儿在快乐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并全面发展。又如在设计中班《有趣的报纸》活动时,原有目标为“1、初步了解报纸与人们的关系。2、有爱惜报纸、保护环境的意识。”活动结束后也进行了反思,在这一活动中除了考虑到幼儿语言、社会领域的发展,我们还可以挖掘其他领域对幼儿的发展如艺术领域方面的,考虑到这一点,在实践中在原目标的基础上增加了“能利用废旧报纸进行制作活动”,目标增加后原来的单一的语言活动转变为综合活动,将各领域间有效地整合在了一起。我们说个别性永远存在,而领域间的渗透也无所不在,其中的渗透不单是教学目标的渗透,还包括内容、方法手段的渗透、环境创设的渗透。分中有合,合中有分,我们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要正确把握这分合的比例。学前幼儿教育各领域之间的渗透是本质的、必需的、也是可行的,实践中就需要我们灵活地运用。

由于每个班级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条件,因此完全照搬某一种课程模式是不科学的,它必须考虑本班实际情况,从选择、创造着手设计更有利于本班幼儿发展的活动才是最关键的,尝试一下,相信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剑萍、魏薇,《教育学导论》,人民出版社。

【2】王道俊、李汉澜,《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3】唐淑,《幼儿园课程基本理论和整体改革》,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