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探究性化学实验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5-15
/ 2

浅谈探究性化学实验教学

王玉慧

(河北涿州市第二中学,河北涿州072750)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5-124-01

摘要:探究式教学则正是让学生仿照科学家探求未知领域知识的途径,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指导教学全过程。本文从实验探究的内涵、模式及实施中注意的问题几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探究性;探究模式;探究性实验

探究式教学则正是让学生仿照科学家探求未知领域知识的途径,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步骤去掌握知识,它充分的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创造了一个更有生机的课堂教学氛围。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化学基本概念,获得化学知识、训练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素质,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实施实验探究。

一、“实验探究法”的基本内涵和实施程序

“实验探究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以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身份,通过实验亲自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该法要求就是要求课堂教学以实验为线索,通过教师引导,由学生通过直观、鲜明的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经过处理、分析、归纳来研究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探索化学规律,让学生参与到发现问题、科学探索、解决问题、运用新知的全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白探究活动的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来确定自己的工作重点。首先,探究活动是学生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建构过程,对学习环境的要求很高。这种环境既要具备民主合作的气氛,又要有足够的物质准备,并且这些物质及其编排方式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动机。其次,学生的探究活动需要丰富的信息,如何向学生提供这些信息并保障信息渠道的畅通,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再次,现有的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一般不是以探究为基础进行编排的,教师作为课程设计者和实施者,要对这些内容依照探究的逻辑予以重新编制和改进。

教师要自觉地把自己当作学习团体中平等的一员,走到学生之中,以知识渴求者的面目和学生一起探索、讨论、交流,以自己的丰富经验影响学生对知识和人生意义的建构,并和学生一起分享探究的成果。在探究教学中,对学生的了解与对探究活动的了解同等重要,只有教师真正明白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以及学习准备情况,才能有的放矢地有效地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教师作为促进者,要根据学生探究活动能力的不同,设计开放程度不同的探究计划,这些探究计划的实施既让学生面对一定难度的问题,而又不产生严重的挫折感;同时也要根据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特点,及时提起学生对元认知的注意,让学生专注于目前的探究任务,克服外界干扰,勇于突破自己的思维定势。教师还要善于运用正式与非正式的评价手段鼓励学生,鼓舞起学生探究的勇气。

实验探究模式是以实验为基本手段,依据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应用的思路进行贯彻实施。此模式的教学效果是否卓有成效,关键在于教师对实验主题的选择和问题的设置,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一些探究性实验,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二、实验探究模式的优点

我国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指出:“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使各项智力因素皆得到发展,故化学实验是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育形式。”化学实验可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获取化学知识,培养科技素质。这一教学模式具有下述三个优点:

(一)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时代呼唤主体精神。

“实验探究教学”模式与传统模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学生不再是一味听教师讲、看教师做,而是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自己来确定时间的分配,进行方案设计并进行实验操作,对实验的事实加以分析并做出结论。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能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由此激发其主动参与的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实施“实验探究教学”模式乃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有效途径。因为实验本身就能引发学生浓厚的认识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实验兴趣是认识兴趣中最重要的一种。只有当学生通过亲自探究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规律时所形成的兴趣,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实践证明,实施“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既可促使学生形成对化学学习的持久兴趣,同时又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将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致使学生一味死记硬背而无暇顾及“创造思维”。“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却能给学生提供主动探求知识的宽松环境,让他们在成功的设计和实验操作的愉悦情绪下,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思维更加活跃。在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和验证,积极地去思考去探究,从中就会迸发出更多和智慧和灵感。如果坚持不断地加以训练,就十分有益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探讨研究的平和气氛中,蕴涵着无究趣味,在教师的一步步的严谨逻辑关系引导中,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提高分析联想的思维流畅性,学生的智能得到健康发展,优良的思维品质就会慢慢形成。

三、探究性实验应注意的问题

(一)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必须考虑三个条件:(1)教材内容难易适中;(2)学生对进行探究性实验已有准备;(3)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面对的不仅仅是依靠本门学科就能解答的问题,因此,对教师在知识方面的要求是多学科的。这需要教师提高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探究式学习需要开放的、融入自然和社会的课堂,因此,教师的组织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二)为了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应对学生进行一些科学的探究方法指导,如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启发探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验,给学生作分析示范,组织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模拟科学家进行实验探究的情景,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等,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避免失误,提高学习效率。另外,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提高学生素质。理论联系实际是在实践中获得理论的好方法,让学生有更多获取知识的方法,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途径。

(三)实施探究性实验教学,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转变应式教育观念,尽快解决教育经费投入的严重不足。同时发动学生收集日常生活废弃的东西,如废金、废电池等。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多实施探究性实验教学,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发现信息、捕捉信息、加工信息、研究问题、增长知识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