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小儿股静脉穿刺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护理干预在小儿股静脉穿刺中的应用

冯琼英王英

冯琼英王英(简阳市人民医院儿科6414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小儿股静脉穿刺中的成功率。方法将258例小儿股静脉穿刺随机分成观察组(132)和对照组(126),观察组通过精湛的护理技术和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穿刺方法,比较二者的股静脉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的股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如减少反复穿刺的次数以及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结论通过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股静脉的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的痛苦,又能减少患儿家属的精神负担及经济负担。

【关键词】护理干预小儿股静脉穿刺成功率

小儿股静脉穿刺是儿科最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也是一个难度较大的穿刺技术。所以做为一名儿科护士,提高股静脉穿刺成功率是儿科最基本的操作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技术操作之一,在股静脉穿刺时,患儿的身体状况、情绪的波动、家长的配合程度以及与护士的素质、穿刺水平、临床经验等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均会影响股静脉的穿刺成功率,故在股静脉穿刺时及时给予护理干预是提高穿刺成功率的关键所在。因此,现将我科2011年6月至12月258例股静脉穿刺患儿采用护理干预措施收到的满意效果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2011年6月—12月行股静脉穿刺患儿258例,其中1岁以下男孩113例,女孩45例;1岁到1岁半的男孩57例,女孩43例。我们将258例患儿分为两组,对其中132例患儿用10毫升空针抽血进行护理干预措施,另外126例按常规用5毫升空针抽血进行比较。

2、操作方法

2.1物品准备:碘伏或洁雪,5ml和10ml一次性注射器(针更换为9号)各一具,无菌棉签一包,所需标本采血器。

2.2环境干预:保持病室整洁、安静、舒适、通风,保持病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温度22℃—24℃,湿度55%-65%,让患儿感觉到舒适与温馨。减少患儿的陌生感和恐惧感,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从而缩短住院时间,避免并发症发生。

2.3护理人员的准备:医生开出医嘱后,护理人员要及时与患儿家属沟通,在沟通时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要有耐心,要想法解除患儿及家属对医院的陌生感,这样才能取得患儿和家属的信任与配合。由于患儿生病来到医院这个陌生的环境,有种陌生感和恐惧感,加之各种检查治疗,使之情绪极其不稳定、控制能力也差,害怕疼痛,需要安全和保护。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在行股静脉穿刺前,再次与患儿和家属沟通,并用慈母般的关怀体贴和鼓励患儿,取得他(她)们的信任,使其主动配合。

2.4护理干预操作方法:将患儿取平卧位,双腿屈曲,略外展露出腹股沟,操作者用食指和中指触摸到股动脉搏动,在股动脉内侧约0.5cm[1],腹股沟韧带下约一横指处;但如触摸不到股动脉搏动,则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约一横指处消毒皮肤后以45度角,沿着静脉的方向进行穿刺,针梗刺入皮下约三分之二的长度,然后边抽吸边退针,见到回血后,固定注射器抽取所需标本血量[2],拔针,用棉签压迫穿刺点约5到10分钟。如按压的时间和力度不够,易形成血肿[3]。

3、结果

两组比较:常规组采用5ml一次性注射器次穿刺126例行股静脉穿刺成功92例,成功率仅达到73%左右,而干预组采用10ml一次性注射器行股静脉穿刺一次132例,穿刺成功127例,成功率达96%左右;从家属满意度看,干预组132例,满意130例,满意度98%,常规护理组126例,满意100例,满意度79%。干预组家属满意度等比常规护理组好。

4、讨论

10ml一次性注射器针头管腔大,抽吸时静脉血液回流快,不容易出现针头被堵现象,另外,针更长,对于肥胖患儿,股静脉穿刺时就不会因梗不够长,而使股静脉穿刺不到位,造成穿刺失败。而5ml一次性注射器的针,管腔小、针梗也短、抽血时容易出现堵管现象,反复穿刺给患儿增加更多的痛苦。另外,对于肥胖患儿,也容易造成股静脉穿刺失败而增加患儿的痛苦。

综上所述,行股静脉穿刺时进行护理干预,减轻了患儿的痛苦,提高了穿刺成功率,消除了患儿对医院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儿家属对医院的满意度,减少了护患纠纷。同时,通过护理干预,也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学习热情,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护理人员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熟练掌握小儿股静脉穿刺技术,掌握护理干预的时机、方法和技巧,才能更好地为患儿及家属服务,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君梅,刘树风,潘永明.《改良直刺法行小儿股静脉穿刺采血效果观察》,《山东医药》,2004,44(3):54.

[2]孙红晓.《小儿股静脉采血法介绍》,《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1):33.

[3]饶恕.《小儿股静脉穿刺的操作方法及护理》,《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3):3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