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美术教育缺失现状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1-11
/ 2

基层美术教育缺失现状的思考

智延晓乔越超

河北临城中学智延晓乔越超

摘要:

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存在了很多年,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的现状和学校以及学生对待美术教育的程度,在相对落后的中小型城市,美术教育只是一个空壳子工程,它一直都被“幕后黑手”应试教育所指挥、控制着,最让人担忧的是,从未有有人问津的美术教育却一直被人遗忘在素质教育的边缘。在学校的教育中美术教育根本没有崭露头角的机会,特别是在农村基层美术教育,这更是无从说起。教育设施条件差,思想观念甚是落后。

关键词:现状美术教育观念影响素质教育

引言

基层美术教育是高素质人才培养中不可缺少的教育,正是它的重要性却往往被人忽视,甚至遗忘。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基层美术教育的现状每况愈下。本文要从我国基层美术的教育的现状和美术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还有如何改变落后的美术教育三个方面来剖析美术教育在基层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所要做的工作,通过有力的证据来证明基层美术教育在我国当下的重要性。

1.我国基层美术教育的现状

很多人对美术教育的观念停留在仅仅是一节美术课那么简单,其实不然。马克思曾经说过“社会的进步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果”。美术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绘画技巧,更多的是通过对美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了解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的美术发展史。相对于发展国家来说,我国的美术教育只能算是起步的阶段,更需要在以后的发展中不断的提升学生和家长老师对美术教育的观念理解。

在学校教学中往往是到了期末阶段,美术课就会被其他的“主课”纷纷瓜分,从家长到学校、老师都认为美术对改变孩子的将来起不到作用,学生们受到学校、家长、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加上美术不用参加考试,自然学生学习的重点就放到了其他的主要学科上。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去了解关于美术的相关知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逐渐的发生改变。美术教育在人们的眼中已经变成可有可无的教育,尤其是基层的美术教育尤为突出。孩子们迫于应试教育的冲击,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心美术教育,素质教育在这里荡然无存。

“什么是美术教育”、“美术教育的功能和目的是什么”,对于这类问题,长期以来不乏理论上的探讨者。其实早在本世纪初,我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倡导者和理论奠基者蔡元培先生,对此就作过精辟的阐述。他从康德哲学的基本观点出发,认为美的根本特性是普遍性和超脱,“既有普遍性,以打破人我的成见,又有超脱性以透出利害关系;所以,当着重要关头,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甚至有‘杀身以成仁’而不‘求生以害仁’的勇敢;这是完全不由于知识的计较,而由于感情的陶养,就是不由于知育,而源于美育”。

基层美术教师的力量的欠缺不是个例,而是全国范围的通病。面对微弱的工资很少老师愿意承担基层美术老师的重任,艰苦的教学环境更是阻碍基层美术教育的天然屏障。再者来说我们的基层美术老师的教育素质明显低于中等上游城市的教师水平,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充当了自己课看管纪律的助教,几乎是无事可做,这些“美术教师”他们对基层美术教育理论都缺少深入的研究和学习,甚至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术教育,那么他们又怎么能授之以渔呢?

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有的学校甚至没有美术课,更别说美术设施了。政府和学校对美术教育的投入力度不够,美术教育总是被提到嘴边却并未真正的得到实施。

基层美术教育的课堂,可谓是授之以鱼,老师讲课时不考虑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总是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强加给学生,没有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发挥的空间,长此以往学生就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耐心.认为老师说的就是对的,对事物的看法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容易产生依赖性。

2.美术教育缺失对学生的影响

陶冶学生情操。美术教育首先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引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生可以通过对美术的学习,去自觉主动的发现美,欣赏美,得到美得享受.从而热爱生活,热爱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东方艺术的故乡,源源五千年的文化底蕴,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美术大家,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精英,他们的作品源远流长.学生只有通过美术教育才能更清楚的了解这些知识,才能激起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发展的个性与其所属的社会团体有机统一协调”。通过艺术的创造或鉴赏,陶养人们的性情,培养高尚情操,完善人格,这才是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

学生们通过对美术的学习,能够提高眼界,锻炼自己的审美能力。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是我们的希望,对他们实施美术教育,这是一项长远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任务,美育同德育、智育、体育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就以“诗、书、礼、乐”中的“乐”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同孔子差不多时代的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柏拉图也提出了结合音乐和美术可以给学生的心灵产生好的影响,陶养他们的情操,这实际上也是对美术教育问题。美国著名教育家科汉?盖纳和伊莱恩.皮尔科汉在《美术另一种学习的语言》中提出美术能为学生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美术教育对启迪心智、培养人的创造性、审美情操都有重要作用。

通过美术教育的普及和延伸,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包括感觉,知觉、情感、想象、理解等心理能力的提高和相互协调。最终落实为某种敏锐的审美知觉和对美的欣赏与创造能力。

基层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走向成熟的基础,而它却得不到适时的关注。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相信国家对美育的关注也会加强,其中,最为受益的会是今后的学生。在素质教育面前,学科平等。我们要改变的不是现状,而是思想。

参考文献:

[1]《艺术与体育教改新思路》肖凤翔ISBN:781041768河南大学出版社

[2]《中国美术教育》1998年第5期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研究(续)王天一

[3]《中小学美术教育浅谈》.[M].《青海教育》2006Z1期

[4]《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蔡元培选集》[M]1959年,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