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技术与放射技术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医学影像技术与放射技术探讨

柯新元

柯新元

(河南省舞钢市计划生育服务站河南舞钢462599)

【摘要】目前,医学影像学更新速度非常快,放射技术也取得了较大发展,新型医疗技术逐渐被引入,为临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伴随医学影像设备的逐步发展,MRI(核磁共振)、CT技术、DSA、DR等设备在临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影像技术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分子影像学、放射学开展后,影像学检查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放射技术;磁共振

【中图分类号】R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4-0069-02

影像学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每种影像学检测均有着自身特征,且在成像原理、检查范围等方面均存在差异。目前,临床疾病的检出对影像学检查有着较高的依赖度,影像学检查从过去的单一形态转变为集代谢改变、功能、形态综合一体的诊断体系,在临床中受到广泛关注。影像学检查对技术操作人员有着较高的要求,需要操作人员能够彻底掌握操作技巧,便于减少误差,提高疾病的检出率。

1.X线技术与CT技术

早在50年代,医学成像技术便开始取得发展,而后计算机断层技术被应用,推动了医学影像的进一步发展。进入80年代后,超声、单光子、磁共振、正电子技术被引入,使医学影像学检测手段变得更加丰富。各项不同技术间均有各自不同的特征与优势,同时又能够互补,当疾病检出难度较大时,可采用两种检测方式联合检出,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1]。在影像技术中,X射线所占据的比例高达80%,不过该技术的清晰度、分辨率相对较低,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X线技术也取得了较大发展,清晰度、分辨率逐渐提升[2]。

CT技术在临床疾病的检出中应用较多,该技术的主要特征在于密度分辨率高、体层成像,计算机技术在CT技术中取得了良好应用,对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多层螺旋CT的发展越来越迅速,这种检测技术具备X线薄层、长距离、利用率高等特征,能够实现各向同性扫描,可以有效降低后处理技术的难度,提高工作效率,便于临床中对任意角度、任意层面进行解剖,可将不同解剖结构通过三维立体表现出来,弥补以往CT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3]。

2.MRI技术

MRI(磁共振)技术的信号主要来源于磁场内的原子核,可实现重建成像,磁共振在化学分析中有广泛应用,该技术有着较高的软组织分辨能力,不会导致放射性损害的发生。磁共振是一种断层成像,通过磁共振,经人体获取电磁信号,对人体信息进行重建,利用磁共振检测,可以明确多项物理参数,其中包括磁化系数、质子密度、化学位移等,与其他成像技术相较,磁共振检测原理的复杂度更高,不过该技术也能够获取更加丰富的信息[4]。

磁共振技术在临床疾病检出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不过该技术也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就空间分辨率而言,磁共振低于CT,针对带有金属异物部位或者心脏起搏器的病例,不可接受该技术对疾病进行检测,MRI扫描需要较长的时间,且价格贵、伪影多。

3.分子影像与数字化摄影技术

现阶段,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非常大,尤其在纤维分辨能力上有着显著进展,可视范围较广,其中涉及到的内容主要有分子水平与细胞水平,在病例学改变、解剖学改变形态方面的显像能力取得了很大提升。影像学技术、分子生物学这两门学科实际上是相互融合的学科,均为分子影像学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分子影像学被提出于1999年,可以经影像学定性、定量将生物过程表现出来,对分子影像学而言,其成像技术成分包括MRI、光学、核医学成像技术。

近几年,介入放射技术不断进步与发展,该技术属于新兴学科,集临床治疗与影像学于一体,DSA技术使介入放射技术得以推动,现阶段,在采集系统中,平板探测器、增强电视被广泛使用。DSA检查有较强辐射性,这表明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反应。目前,数字化是影像学技术的特征与主要表现之一,影像成像可以经系统模拟图像,进而形成数字图像。采用后处理技术,可以改善图像质量,同时还可以及时完成图像的传输与存储。不同图像与设备之间可以相互融合,通过计算机系统,可综合处理数据,协同使用多源数据,便于获取更多信息。

结束语:

影像学技术包含的内容较多,其中包含多种检测技术,每项检测技术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在疾病检出过程中,临床医师要根据患者身体的具体情况与病情,选取合适的检查手段,便于提高疾病检出准确率,取得较好的诊断效果,为患者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合理依据。随着医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临床中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空间会逐步扩大,推动医学学科的持续进步。

【参考文献】

[1]赵子周,戈欣,许建荣等.浅谈医学影像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教育[J].西北医学教育,2012(04):705-706+724.

[2]吴建军.对平板型数字化的放射医学影像技术研究[J].影像技术,2012(05):34-35.

[3]王晓艳,王鹏程,邱建峰等.培养我国医学影像技术高素质人才的思考[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3(03):4212-4214.

[4]黄宏远,吴利忠,徐继光等.医学影像技术人力资源状况与需求调查[J].中国医疗设备,2010(09):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