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5-15
/ 2

浅谈农村初中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及对策

龚正山

龚正山云南省耿马县勐永中学677509

摘要:农村初中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现象比小学更突出,那么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本文拟从环境与心理的变化、小学时候不当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与学习方法不能适应初中数学学习的要求等三个方面加以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化原因对策

初中数学成绩的分化现象比较明显,特别在初中二年级表现得更为明显。我所任教班级的两极分化现象也是如此,最高分95分,最低分5分!为了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有必要探究它形成的原因及解决办法。本文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造成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

1.环境与心理的变化。对初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他们如果不能融入到这个群体中,就不可避免地带有失落感,乃至于苦闷。如果不能及时疏导,就会给他们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在学业上的表现就是:上课不专心,容易分心,进而导致成绩下降。与此同时,他们的发展和成长速度明显加快,他们时刻受到正面和反面、积极和消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虽然从总体上来说,他们拥有一个良好的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但社会环境中消极因素的客观存在,社区环境中的道德意识、文化意识、心理意识及生理意识等意识形态不断呈现多元化,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些不良的社会环境就把负面影响施加到他们对学业的坚守上,于是身在学校心在外,成绩下降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2.小学时候不当的学习方式,不求甚解,死记硬背。死记硬背指不假思索地重复,多次重复直到大脑中留下印象为止。它不需要理解,不讲究记忆方法和技巧,是最低形式的学习。它常常使记忆内容相互混淆,而且不能长久记忆。当学习内容没有条理或学生本人不愿意花时间去分析内容的条理和意义时,学生往往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于是就有了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学生的成绩自然就不太理想了。

3.思维方式与学习方法不能适应初中数学学习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学,教师讲得细、练得多,直观性强,知识反复次数多;到了初中,相对来说教师讲得精、练得少,知识反复次数少,抽象性也比较强。从实际情况看,小学生是以机械记忆、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相比小学而言,初中的数学教材更显逻辑性,特别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讲的知识往往就是后面学习的基础。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未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会造成知识脱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形成学习分化。如果学生的思维方式与学习方法不能及时跟进,成绩的下降也就成为必然。

二、解决成绩分化的对策

1.快速适应环境,增加应对能力。初一的学生从心理到生理上都有了一个迅速的发展,他们在学习上是属于独立性和依赖性、主动性和被动性同时存在的时期,但注意力不够稳定和持久。教师要注意融洽和同学们的关系,让他们感到教师的热忱和环境的温馨。他们对教他的老师持有一种既畏惧又信任的心理状态,因此,教师要注意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课堂内的教学语言要质朴、幽默风趣,以打消他们的戒备心态,同时多用直观的事例以诱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积累高效的学习方法。数学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主要来源,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首先应该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我首先指导学生预习,要求学生养成边读、边划、边思考、手脑并用的好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在参与中主动探索、学会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宜采用跟学生共同商讨的教学形式,师生平等相处,引导学生去思考、解决问题,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善于控制教学的双边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独创性,在学生充分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将教法转化为学法,使学法、教法配合默契,以取得较高的教学质量。

3.搞好中小学的衔接。目前的体制使得中小学相互陌生,教师都是凭当时自己做学生时的经历来推测。有些教师想当然地认为,学生对小学的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或者知道同学们的学情,但一到讲授时就忘了同学们的实际情况。教师既要知道教材的知识结构、编排体系,更要注意教师的教法,要注意新旧联系,强化概念的衔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新知识与自己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旧知识才能得到改造,新知识才能获得实际意义。因此,在传授新知识时,必须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指导学生进行类比、对照,并区别新旧异同,从而揭示新知的本质。如讲解分式的基本性质,可通过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引入讲解等等,让学生在学习时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因此,我们既要加强中小学教师间的交流,也要加强对教材体系的研究。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方式才会更有针对性,学生成绩的提高才不会出现两极分化较严重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周鹊红《学生心理适应问题的表现及教育对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2。

[2]《小学生不良学习方法的分析及解决的策略》.http://www.cdlqjy.com/blog/user1/2188/archives/2010/46117.html

[3]贺艳丽《初中数学学习分化现象的原因探究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