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障后配网系统网络重构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故障后配网系统网络重构的研究

张龙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巴彦淖尔电业局磴口供电分局

内蒙古磴口015200

摘要:基于城市化建设工作的不断开展,现代城市发展中配网系统优化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关注。而由于故障后配网系统网络重构是系统开发关键。因此,在配网系统设计规划期间,应着重考虑配网故障后恢复指标,然后,通过指标间的协调处理,将系统不同负荷下的网损降至最小,且在复杂多供电运行环境中,打造一个良好的配网运行空间。本文从网络重构恢复基本概念分析入手,并详细阐述了故障后配网系统网络重构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故障;配网系统;网络重构

前言:在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背景下,许多城市提出了可靠性供电要求。因而,为了更好的应对供电质量提出的新要求和挑战,应在当前配网故障恢复方案规划中,充分考虑配网调度的操作次数、负荷平衡、电压质量等问题。同时,实施配网自动化改造。然后,经过配网改造,达到故障探测、隔离、网络重构均在1min内完成的目标,且由此保证配网系统供电质量。以下就是对故障后配网系统恢复问题的详细阐述。

一、网络重构恢复基本概念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配网系统由多个部分组成。如,某10kV配网系统在设计过程中,为了实现对系统故障的定位与保护,采取了辐射状网络运行结构。同时,网内由n个10kV供电子系统组成,且系统间以开关形式联络。此外,为了满足配网系统实际运行条件,该10kV配网在设计过程中,将内部所有与闭合开关连接的母线、干线作为供电系统子集,而供电子系统subn故障后,所对应的各个供电路径为供电恢复路径集,其中,该10kV配电系统拥有k个供电恢复路径。因而,当10kV配网系统故障发生时,为了更好的恢复网络重构,将利用配网恢复策略算法。即将整个配网故障子系统分为故障上游区、故障区、故障下游区3个组成部分[1]。然后,探测故障区实际故障情况。随之,进一步搜索电子系统中所有元件失电区,最终以故障线路为界,科学划分具体失电区,且利用开关,将故障线路两侧进行隔离,并通知技术人员对故障区域进行处理,达到网络重构恢复目的。

二、故障后配网系统网络重构方法

(一)指标优化

线损问题是配网系统自动化建设关键。据西方国家统计,其线损率大约在5%-8%。而我国线损率达到了9%以上。其中,配网线损占据较大部分。因而,在故障后配网系统网络重构时,也应寻求最佳的网损问题处理方案。首先,在故障后配网系统网络重构时,为了寻求网损最优指标,应构建线路模型Lij,同时,Lij的潮流方式是:i→Si→Rj+jXj→Sj→j,其中,Si和Sj分别表示i点和j点的流入、流出功率。因而,线路Lij的功率损耗可用公式:△Sij=S2j/U2j(Rj+Xj)进行表示,而网损最小指标用Dloopk=表示。因而,在故障后配网系统网络重构恢复路径选择时,可令Dloopk数值最小,而后,选择最优的系统指标。而在故障后配网系统网络重构中配网压降最优指标选择时,由于电压允许偏移数值在±5%左右。因而,可在网络重构时,以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推导线路Lij电压压降表示公式是:Uloopk=[2]。因此,在配网压降最优指标选择时,可抓住配网压降指标Uloopk与供电恢复路径△DUloopk=成正比的特点,达到故障后配网系统网络重构最优指标选择目的。

(二)故障下游区恢复算法

在故障后配网系统网络重构作业开展过程中,为了保证供电质量,应注重采取故障下游区恢复算法。而在故障下游区恢复算法应用时,应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

第一,在配网恢复路径Loopk准备期间,应注重设定故障线路K开关所流过的实时功功率为Sk。然后,计算Sk故障下游区失去负荷SLoss,同时,搜集所有元件的恢复路径,并将恢复路径集设定为{Loop1,……,Loopk}。随之,计算Loopk1-Loopk所对应的供电恢复路径最佳转移负荷,即Sloopk和最小网损Dloopk、Uloopk等等,并依照有小到大的顺序对计算结果进行排序,就此支撑配网恢复路径选择工作的开展[3];

第二,基于故障下游区恢复算法准备工作完毕的基础上,应从中选择一条适宜的供电恢复路径Loopk。即首先,基于供电恢复路径已经进行最优排序的基础上,从供电恢复路径集中选择一条Loopki,由Loopki计算后所得出的Sloopi进行判断。即与SLoss进行对比分析。如若不成立,则需再选择一条供电恢复路径,直至所有条件满足需求。而若在对比分析中所有路径都不符合故障后配网系统网络重构条件,那么可转入到负荷策略,最终由此确定具体的供电恢复方法[4];

第三,待故障下游区恢复路径选择后,需进入到策略的可行性评估环节。即通过对该策略的潮流计算。如,以“功率前推电压后代”方法,计算故障下游区各点的功率、电压。而若,其电压在±5%Un范围内,那么则表示策略通过了评估测试。除此之外,在故障后配网系统网络重构中的故障下游区恢复算法计算时,也应做好电压的下限处理工作。即从供电恢复路径中选择一个,按照判据进行优选,直至选择一个符合条件的策略。

(三)切负荷策略

在故障后配网系统网络重构期间,为了达到高效率供电目的,也应实施切负荷供电策略。即首先,在切负荷供电策略实施过程中,应参照局部服从整体的原则,剔除不重要的负荷,并对重要负荷进行VIP标识处理。然后,在失电区只有一条供电恢复路径的基础上,以Scut=SLoss-SLoopk的方式计算越线负荷。同时,寻求供电恢复路径下游开关,并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功率表,得到各个开关实时负荷,且最终遵从深度优先原则,查出所有电压低谷区,实现对该类区域的剔除处理,达到故障后配网系统网络重构目的。

(四)费用/效益分析

在配网系统操控过程中,故障后配网系统网络重构目的即是减少网络损耗,达到经济性运行目的。而为了打造良好的故障后配网系统网络重构环境,应在费用/效益分析过程中,以节约能量为指导思想,对故障后配网系统网络重构中各线路和变压器负荷进行均匀分配。同时,分析甩负荷的可能性,由此控制变压器和线路过载现象,保持电网安全性[5]。此外,在故障后配网系统网络重构期间,也应做好开关操作损耗、人工费用、电费损失等的分析工作。其中,人工费用的分析应考虑各项手工操作环节,且充分认识到开关操作对供电服务中断的影响,就此通过费用的控制,达到故障后配网系统经济性网络重构作业效果。除此之外,为了保证网络重构中配网安全性,也应深入分析变压器约束条件、电压限值、供电中断、电容器与继电保护间的配合等等,就此通过网络重构的控制与分析,达到最佳的故障后配网系统恢复效果。即费用/效益的分析有利于故障后配网系统网络重构工作的展开,因而,应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

结论:综上可知,在配网系统操控过程中,故障后配网系统网络重构是操作关键。因此,在配电网实际建设与完善过程中,应提高对网络重构问题的重视。同时,在故障后配网系统网络重构实际操作中,遵从网络重构恢复原则,且从指标优化、故障下游恢复算法、切负荷策略、费用/效益分析等层面入手,合理化选择故障后配网系统网络重构路径,并通过网络重构策略的确定,进一步完善故障后配网系统运行空间,达到经济性、安全性、稳定性运行效果。

参考文献:

[1]于浩明,江亚群,黄纯等.基于定位有序树和模糊集评价的配电网故障恢复[J].电工电能新技术,2015,11(01):75-80.

[2]秦昕,李修华,要航等.含有分布式电源配电网重构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电气开关,2015,12(04):74-78.

[3]游文霞,崔雷,李文武等.基于模拟退火粒子群算法的含DG配电网重构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2(03):45-49.

[4]程金牛,童晓阳.基于整数规划的配电网重构算法[J].电气应用,2012,14(09):81-85.

[5]郭运城,卢炜,李明等.配电网故障恢复研究现状及展望[J].电力与能源,2014,15(03):321-324+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