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创造教育模式初探陈巨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中学化学创造教育模式初探陈巨鹏

陈巨鹏

陈巨鹏(四川省荣县高山镇学校四川荣县643100)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能是每一位化学老师必备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引起兴趣,设疑置惑,发散思维,比较综合”的教学模式,意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导入要奇——兴趣性。

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揭示该课知识的社会实践意义,以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这一阶段可直接作为新课导入,也可以设计在新课导入和进入新知识学习之间的过渡,但它决不等同于导入过程,而是启发式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一步,因为它直接牵动着学生发现、探索问题的兴趣。

二、通过“设疑置惑”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它是创造教育的基础

1.自学式设疑

对于教材中常识性的知识和学生能独立学懂的的知识,把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按知识要点,拟成一个个富有思维价值同时又能引导学生读书的小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目标意识,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如《酸的通性》一节课,在前面学习了HCl和H2SO4的性质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课前设计了一系列疑问:①酸怎样分类?怎样命名?②酸具有哪些通性?举例说明?③酸为什么具有通性?④是否所有酸都能与金属发生置换反应?金属活动性指什么?

2.迁移式设疑.

在理解一些较难的概念知识,先指导学生熟读概念,然后设立一系列疑问,让学生在这些问题解决之后,对难点迎刃而解,例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这一节中,先让学生对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进行理解,立表达式。然后设立以下问题:①某15%的NaCl溶液15%是什么意思?(设问查漏,分析引思)②某A%的NaCl溶液其溶液,溶质,溶剂的质量关系是什么?(问题迁移)③某50g50%的NaCl溶液,其溶液、溶质、溶剂的质量分别是什么?④某MgA%的NaCl溶液,其溶液、溶质、溶剂的质量分别是什么?这样通过由具体到抽象,一步一步的迁移,学生对溶质质量分数的意义彻底清楚,困难也就迎刃而解。

3.复习式设疑

就是在新课讲授之前,教师通过对一些知识的再现,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寻求上一次没有解决的问题,设置疑问,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如在讲授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时,先复习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然后写出一个表达式Fe+O2Fe3O4,提问学生,这样的式子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吗?(肯定不能),怎样才能使它表示质量守恒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

三、通过“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全面性,这是创新教育的关键

1、实验教学要创设开放式的创新环境

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

从化学自身特点来看,化学实验的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使理性的化学充满乐趣,这是许多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的直接原因。在开放式的实验环境中,学生可以按自己的课程和兴趣,在实验室找到所需的器材,制作、拼装和研究一些课题,如学生在研究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硫酸中的实验中发现,刚开始生成的溶液变为黄色,但放置一段时间后,颜色发生了改变,然后在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沉淀的颜色也并非红褐色,学生大为不解,老师在这种时候启发学生一步步的分析原因,分析与课本上的现象不同的根本原因,最终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2、开展“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的训练方式

在上化学习题课时,传统的教法是就题论题,一讲到底,尽管老师不厌烦,可学生无动于衷,其效果太差。为了增强教学的灵活性,充实教学的信息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教材及教师设置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方面、层次进行思考,加强对问题的剖析,使认识不断深刻、全面。精心选择一些有代表性和解题方法灵活的典型题目与学生一起“大合唱”指导学生分析,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等不同形式的习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灵活、熟练的解决问题的技能。

四、通过“比较综合”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独创性,它是创造教育的根本

如在学习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针对它与氢气、单质碳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引导学生分析比较CO、H2、C三者的化学性质存在哪些共性与个性,要求学生从反应基本类型,实验装置、化学方程式、反应实质等方面加以分析、比较,从而加深对三种物质化学性质的认识,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习题训练,培养学生发散聚合的双重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比较综合”能力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在学生的课前预习与教师的课堂讲解中“对照”,也可以通过学生在解题中总结“反思”,也可以通过实验现象的不同进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独创性,达到提高学生比较综合的能力。

总之,化学教学实施创造教育是当今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每一位化学老师必备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只要教师善于深入挖掘,点拨学生,鼓励积极思维,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是并不困难的。老师也才能以求新、求变的开放精神迎接新课程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