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电力党组织如何引领基层治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基层电力党组织如何引领基层治理

丁宗义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高安市供电分公司江西高安330800)

摘要:基层社会的重新组织化和社会自身的成长,给传统社会治理模式带来了诸多挑战,促使党不断进行自我革新、自我拓展和自我提升。目前,基层电力党组织在推动社会治理创新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如部分基层电力党组织存在虚化、弱化、边缘化现象,社会治理能力滞后于新时代的发展,少数党员干部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能力缺乏,影响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质量和进程。为此,基层电力党组织必须加强政治引领,从“管控”向“治理”转变,从“组织引领”向“功能引领”转变,从“粗放”向“精准”转变,以党建工作创新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关键词:基层电力党组织;如何引领;基层治理

引言

在快速的现代化进程中,我国城市的人口结构、阶层结构、社会关系结构、交往模式、空间结构、产业结构,以及城市居民的价值取向、心理预期、利益偏好、权益诉求等等都在发生新的转变与重构,这使得城市社会的治理和发展面临新的压力、要求、挑战和机遇。作为城市基层治理的核心主体,这些新的压力、要求、挑战和机遇也必将传导给基层电力党组织,体现在基层电力党组织引领社区治理的所有活动和各个环节之中。因此,在城市社区治理与发展的新时代,基层电力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核心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和引领能力的全面提升至关重要。为了更好地承担和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的使命和职责,需要与时俱进地激发基层电力党组织活力、转变基层电力党组织引领方式和加强基层电力党组织建设全方位融合。

1城市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创新的关联互动

随着城市化发展不断推进,城市人口的激增导致社会结构变化,利益冲突日渐增多,给城市治理带来了新难题。在当前,传统社会治理模式与实际问题存在代差,成效难以发挥。为此治理模式要结合时代发展体现创新,尤其是城市基层电力党组织作为社会治理的核心,更要从党建自身上体现创新,应借用现代科技提高治理效果,实现“人治”向“法治”的过渡,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治理理念的创新不但给城市基层党建带来新变化,也给城市社会治理带来了发展契机和考验。社会治理创新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城市基层党委作为社会治理的领导核心,在新时期的社会治理中要发挥总揽全局、全面协调的作用。这需要基层党委面对城市化进程不断变化的社会结构,把握好建设方向、牢记公仆使命,以服务大众的治理理念引领社会治理创新。与此同时,城市基层党委要发挥协调统筹能力,在重视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同时,更应倡导社会治理多元化,鼓励社会组织配合政府参与社会治理,最大限度地维护人民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把基层电力党组织的工作重心转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上来,使基层电力党组织领导方式、工作方式、活动方式更加符合服务群众的需要。”应不断推进党组织建设运行和体系创新,提升资源整合能力,以多元、立体的治理方式优化配置资源,以法治化思维解决涉及群众自身利益的问题和困难,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

2基层电力党组织引领基层治理的措施

2.1准确定位,让资源下得准

资源向基层电力党组织倾斜,不能用“一刀切”式的老办法来解决新问题,要区分不同社区的差异和类型,“下沉哪些资源、如何下沉、下沉之后怎么用”等问题都应从基层电力党组织引领能力的提升和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真正回应社区治理中党建引领的难点、重点和薄弱点,真正与基层党员群众的“疑难杂症”和社区治理的难题相匹配。通过资源下沉,推动经费预算更多、更好地满足基层需求,为基层电力党组织引领社区治理提供财力支撑,解决好基层党员干部持续工作的积极性问题,激励基层群众积极投入到社区公共事务当中。同时,要抓住基层电力党组织的核心力量,既要推动优秀干部“能往下走”,也要推动基层电力党组织干部“能走得上来”,不断优化基层电力党组织核心力量的年龄结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

2.2提高基层电力党组织的文化力,丰富社会治理的文化内涵

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能光有“面子”,没有“里子”,还应提升基层电力党组织的文化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们的精神追求。党的十九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在实行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过程中,面对思想领域日趋多元、多样、多变的思想冲击影响,凝聚新时代社会治理的理念价值,成为社会治理的当务之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电力党组织中要始终把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作为第一追求、第一任务;在社会环境中,应倡导仁爱、忠义、尚礼、睿智、诚信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同时传承宣扬好“红色文化”精神,让大家明白来时的路,清楚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党建组织理论学习教育、党性主题实践、红色景点参观学习等形式,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优秀文化的教育作用,充分展示具有强大向心力、吸引力和辐射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

2.3调适和拓展了基层电力党组织的角色与功能

社会的急剧变化和快速转型推动着基层社会的重新组织化,促使基层社会治理的生态环境及基层电力党组织的运行方式也必须作出相应的改变。比如,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使传统的治理方式逐渐式微;一些新兴领域的出现以及社会微结构的动态变化使基层电力党组织的工作出现了空白点;城乡自治组织功能的发挥难以满足民众日益增强的民主协商意愿;民众价值取向的多样化与党规范社会成员能力不足的矛盾凸显;等等。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挑战着基层电力党组织的引领能力,客观上要求基层电力党组织的运作方式必须根据基层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及时作出调适,如改进联系和服务群众、凝聚社会、协调利益等方面的工作方式,有效吸纳和融合新出现的社会力量、社会要素、社会组织,通过组织再嵌入和活动方式创新激发多元主体活力以及在此基础上促进各类主体间的合作,推动党员干部工作理念创新及工作方式、工作举措、工作作风、工作平台的改进。

2.4从“管控”向“治理”转变

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具有特殊性,尤其在社区治理、社会治安防控、社会心理服务和公共安全等领域,存在着一些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虽然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部署,各地基本上实现了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但由于基层社会的微结构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使得组织覆盖工作常常出现“空白点”,从而对社会治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基层电力党组织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摈弃传统的管控理念,树立与新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治理理念。相对于传统的管控而言,治理更加注重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和管理,强调法治、德治、自治、共治的有机统一,要求基层电力党组织在社会治理工作中由传统的“一元”领导向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各方参与的“多元”主体转变,由传统的管控方式向多种手段(包括政策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民主协商手段、沟通交流等)综合运用的协同治理转变,由法律规则主导向乡规民约、城市公约、家教家训协力互动转变,由原来的事后被动应对向注重源头治理、网络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转变。党领导社会治理的方式转变是对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一种回应,对于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社区自治为基础、社会组织为中介、公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结语

做好基层党建工作保障。提升基层电力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党建工作保障必不可少。要通过完善党内制度、行政法规等方式为基层电力党组织建设奠定必要的制度基础,确保党建工作有据可循。上级党委要结合基层治理实际,打破基层党建工作制度壁垒,为基层党建工作开拓新途径。同时,要实现对基层电力党组织人力资源、财务的科学配置,规范基层电力党组织财务管理行为。基层电力党组织财务保障不能单纯依赖于上级部门的财政拨款,也要提升自身造血功能,实现自我发展与上级支持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党员干部薪酬结构体系。

参考文献

[1]任勇.以政党治理优化国家治理的中国经验[N].人民日报,2017-05-21(05).

[2]肖存良,林尚立.中国共产党与国家建设:以统一战线为视角[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