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传统需植入时代元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发扬传统需植入时代元素

刘小雨1王绎乔2

1.中国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北京市100032

2.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2007级MBA北京市100089

摘要:本文对当今园林设计和工程建设行业继承传统一说做出了分析,认为传统应该植入时代元素,即生态优先,但绝不是去否定古人的优秀文化遗产,只有囊括各个时代的元素,传统才有生命力,才能延续。

关键词:传统复古反古时代元素

“传统”两个字,一为“传”,即一代代传递和延续;二为“统”,即囊括各个时代,所以“传统”的对立面不应是“现代”,而应是“断代”。继承传统我们往往默认为继承前人或古人的东西,发扬传统我们也默认为把以往的东西发扬光大。其实,传统的组成是应该植入我们自己当代的元素的,不然我们的后人无法从传统里了解到我们时代的影子。工程也是一样,几千年几万年以后,我们的后人从“古代”遗址遗迹里看到的全是清朝以前的古建筑或我们设计的仿古建筑、还有仿古庭院、仿古园林…而设计手法也都是古籍里描写的造园手法,那他们从哪里了解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文化、特征和个性?我们这个时代要有我们这个时代的个性和特征,我们不但要继承传统,还要将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符号植入到传统中去,让后人从我们的作品中能捕捉到我们这个时代的影子。其它行业包括科学技术都在突飞猛进,而我们的园林和建筑工程建设只是延续或复制古人,没有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独特的创意或创新,没有能反映我们时代的一些作品,那属于我们的时代也将是一个创意缺失的时代。

时代个性并不是非要超越古人,我们既没有必要跟在自己的先辈后面模仿,也没有必要与自己的先辈较劲,更不是非得在自己的作品中强加上一种文化符号,告诉人们这是我们的时代特征。我们应该根据我们的时代需要来设计作品,将我们这一代人为满足时代需要所发挥出的创意灵感和聪明才智融入到作品中去,让后人通过我们的作品自然而然的就能捕捉到我们这个时代的影子。城市化进程的突飞猛进给我们带来不小的破坏,而我们的责任在于恢复这些被破坏掉的环境,并避免旧剧重演,这就是我们鲜明的时代特征,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正视今天人类的生存环境,这也是我们这代人需要做出的努力。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按着我们的时代需要去发扬传统,只要我们按照时代的需要去做设计,我们的作品中自然就会体现我们的时代精神。

时代个性也不是完全否定我们的古人,否定中国古典园林,否定中国古代建筑,否定我们过去的一切。传统还要“传”,我们要继承古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并发扬光大。现在设计界存在着各种很奇怪的“呼声”,有否定文化景观的,有否定中国古典园林的,还有彻底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包括古代的一切。全盘的否定是一种极端的表现,艺术有其多元性,传统应植入时代元素,但不代表凡是古典的都是错的,凡是过去的都是不可取的,这是一种极端的认识,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论点。中国的古典园林和建筑是世界之瑰宝,其造园手法独树一帜,与西方的园林和建筑有着完全不同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这一点是我们的骄傲,也是不能被歪曲的。并且中国古典造园的手法也是需要我们去继承和发扬的,保留中国的古典特色,融入我们的时代精神,这就是继承和发扬。这也是我们中国园林能在世界园林作品中占据一席之地的独具魅力之处,完全丢掉自己的本土特色,去追逐那些外来的手法和风格,只让中国景观和园林艺术在创作上逐渐失去自我。

毫无疑问,我们所尊崇的“传统”也需要革新,因为社会需要发展,人类需要进步,我们如果不能抓住我们的时代特征,对传统进行发扬和革新,不能融入我们的时代特色,后人从我们的作品里看不到我们这个时代的痕迹,这就是我们对时代不负责任。融入时代特征,并不是把我们先辈这些优秀的园林艺术特色完全抛弃,再重新界定我们自己的文化特征,更不象有人认为的那样:全盘西化就是革新。把中国古典园林、古典建筑、包括古典文化贬的一无是处,是对中国古典艺术一知半截的表现。我们不但要继承中国古典的艺术特色,还应该把古园林古建筑的创作特征和手法总结出来,写到书籍里,刻到光盘里,保存下来,绝不能让这些瑰宝失传,如果有一天,我们中国再也找不出能创作和建造古典园林和建筑的设计师和建造师,找不到能创作那些古典建筑构造设施和装饰配件的工匠,让这些古代园林艺术和古代建筑艺术失传,那我们就是时代的罪人。而对于文物古迹,我们必须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留给后人自己去体会,去欣赏属于我们中国的具有我们中国文化特色的传世瑰宝。但是,我们今天要做的不是占用大片大片的土地去修建一些仿古复古的工程(文物修缮除外),我们要做的是按着我们时代的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创造更多有意义的作品。

我们的祖先发明了建筑,建设了原始部落、村落,慢慢的演变为今天的城市,大城市和特大型城市。这个过程正是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远离大自然的过程,而今天,大气中的污染物、水源、气候和一些生物链的破坏,很容易让这些城市将来的某一天在地球上消失,或者说与自然剥离。如果我们的祖先一开始就意识到人类有一天会面临今天的环境问题,他们就不会那样设计自己的家园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思考的,这就是我们的时代责任,我们不能失去与生存环境重归于好的机会。我们在城市开发上,在园林建设上,都不能再以“囿”的模式跑马圈地,我们要让我们的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与山水融合,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摒弃那种遍地垃圾人满为患的开发模式,这就是我们在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向所谓“传统”中补充的新能量。我们用我们的目光来审视这个时代,来审视我们的作品,如何满足时代需要,创造生态的美,创造时代的美,创造场地的美,这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也是对子孙后代负责。

古人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里所描写的意境,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还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王羲之《兰亭序》里“放浪形骸之外”的体验,都给人以很好的想象空间,这为我们今天的工程建设提供很好的思路,我们要做的是应用科技和新的手段去还原被我们破坏掉的还境,让我们生存的世界重新焕发出“桃花源”的生机,还原我们古人所描写的绿水青山的画面,为我们的传统注入新的时代特色,多还原一方乡野空间,多保留一片青山绿水,多保护一处生物群落,所以在园林景观设计上要与山水融合,与自然融合,在建筑构造上尽量做到绿色节能,在不失风格的基础上,可以做一些改进,应用新型环保建筑材料替代旧的建筑材料,少设硬质空间等。

我们要研究和吸取我们古典园林和建筑中好的东西,再融入我们的时代特色:环保生态,绿色节能。如对于西湖这样的古典园林,我们可以去研究它的生态结构和生物多样性,总结出适用于我们今天的生态技术。不再把破坏自然当成“改造自然”,我们要让自己掌握的科学技术和施工技术为恢复生态环境服务,按照时代的需要去发挥正能量,以我们的智慧去引导另一种生活方式,引导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或者说努力为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促成一种先天环境。在这个历史时代,我们所肩负着这个时代的历史使命,我们应该感到责任重大,“五位一体,建设美丽中国”,这是我们的时代特色,多年以后,在中国的传统园林和建筑艺术作品里,就会留下我们这个时代的烙印。